地区劳动市场分析及扩大就业与再就业的政策建议


 

地区劳动市场分析及扩大就业与再就业的政策建议

——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

 

曹建海  苑清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

河北省邯郸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邯郸,056002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 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应当成为当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优先目标。并以河北省邯郸市这个老工业基地和农业大市为例,分析了劳动力供给的增长与需求缩减导致的劳动力供给过剩逐年增加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大地区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

 

 

一、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当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优先目标

    从国家的意义上看,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主要有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就业;物价水平;国际收支。但是,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经济增长和就业都是政府调控的重要目标,而物价水平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名义货币投放量和货币政策,对地方政府而言只是一个给定的参数;国际收支平衡显然也不应是地方政府能够调控的。基于以上分析,政府对于全面促进就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应当把扩大就业看作与促进经济增长一样的高度,作为政府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

关于地方政府怎样促进经济增长做法,已经不需要再强调了。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不仅以政府的公共身份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出台各种各样的政策,而且以政府的“私人”身份直接参与大量的经济建设。可以说,长期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引导下,地方政府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抓经济建设上来了;相应的,在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方面,地方政府无论在财政投入还是在精力上的投入都远远不够。众所周知,就业不仅具有经济意义,劳动者在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同时获得劳动收入;而且具有社会意义,使劳动者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自尊的需要。乐业才能安身立命,从政治的意义上讲,我们要把全面促进就业作为一项使绝大多数老百姓受益的德政认真抓紧抓好。

一般说来,解决就业问题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事前解决,从战略上安排好,重在治本;另一种是事后解决,从战术上进行修补,重在治标;两者都发生作用,但是前者的效果更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作为一个地区,在考虑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时,把促进就业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优先目标来考虑,也是能够有所作为的。这主要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把失业率和新增就业机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失业率是效率和公平的结合点,失业率同时也是近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发展目标结合点,因此,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都应该以宏观劳动力的供求平衡为重要的约束条件,求解具体的经济发展措施和社会发展措施,并且把失业率和新增就业机会作为政府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

2)利用地方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和收入政策调控失业率。治理失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政府也决不是无能为力。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和收入政策都是可用的工具,一个工具不好使,可以多个工具组合起来使用。例如从税收上说,可以考虑把对外商投资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优惠政策用在解决就业和再就业较好的企业身上。

3)保护就业弱势群体

经济发展不可能自动解决所有的就业问题,这个时候需要政府采用事后的办法,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一方面要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提供有效的培训,帮助他们尽快重返劳动力市场。

4)维护就业公平。政府不是市场经济的运动员,但是必须当好市场经济的裁判员。在促进市场化就业的同时,一方面要保护就业弱势群体,另一方面还要维护就业公平。

5)积极开发人力资本。政府必须坚定不移地普及义务教育,鼓励发展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引导高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本,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和培训投资的效益,而且有利于全面促进就业。

二、邯郸市2005-2010年劳动力剩余状况分析

总人口850万人的河北省邯郸市,既是老工业基地,也是农业大市,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城市和农村的就业压力都比较大。目前邯郸城镇有19.5万人需要就业和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有130多万人,每年农村新增劳动力10万人左右。

(一)2005-2010年邯郸市劳动力供给预测

1.各年劳动力供给预测

    以下是根据公式“劳动力供给=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计算得到的2005-2010年各年邯郸市劳动力供给规模的预测值。

1:  2005-2010年邯郸市劳动供给总量和分性别劳动力供给预测

时期

合计

男性

女性

2005

5138440

2831160

2307280

2006

5192880

2885646

2307234

2007

5285230

2925114

2360116

2008

5375586

2986870

2388716

2009

5443043

3030034

2413009

2010

5493007

3062511

2430496

数据来源:《邯郸统计年鉴》各卷。

 

    由以上数据可知,邯郸市15-64岁的男性、女性和男女合计的劳动力供给预测值在2005-2010年间呈缓慢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1.34%,增长平缓,没有大的跳跃。

    由上述各年的数据,我们发现如下规律:在各年中,均以20-24岁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规模最大。这主要是因为,邯郸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这个年龄组的人口基数和劳动力参与率都比较高。30-34岁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规模处于特别的低位。这主要是因为,这个年龄组的人口出生于70年代,正是我国开始强调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时代,因而人口基数较小。35-44岁年龄区间,劳动力供给规模在各年龄组基本相当。这是因为在这个年龄区间,无论是人口基数还是劳动力参与率都大致相当。45-64岁年龄区间,劳动力供给规模在各年龄组总体呈递减趋势。这主要可以由劳动力参与率的递减来解释。15-19岁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规模呈现规则的逐年递减趋势。这是因为这个年龄组的人口出生于80-85年,正是我国着重强调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出生率的时期,因而人口出生率和新生儿人口基数逐年递减。25-2955-5960-64岁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规模呈现规则的逐年递增趋势。可以推知,在这些年龄组出生的年代,必然经历了人口出生率逐年递增的情况。其他年龄组劳动力供给规模在时间序列上变化不规则,但没有太大的跳跃,基本平稳。

 

(二)2005-2010年邯郸市劳动力需求预测

1. 预测模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

通常经济增长与就业人数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具体函数关系如下:

                            1

式中L表示就业人数,Y表示总产出水平,a表示常数,b表示就业吸纳弹性系数。由于经济增长与就业人数之间是非线性关系,需要对(1)式两边取对数,获得就业增长方程:

                          2

这样,我们在(2)式基础上构建回归方程如下:

                        3

其中:L表示就业人数,Y表示地区生产总值,a为常数,b表示就业吸纳弹性,e为随机误差,样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确定。

2.样本数据:分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与就业人数

    本样本采用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总值,由定基指数(1952年为100)推算而来。地区生产总值采用各产业总值之和。

 

2:  1994-2003年邯郸市分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与就业人数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第一产业总值(万元)

第二产业总值(万元)

第三产业总值(万元)

总就业人数(万人)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万人)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万人)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万人)

1994

491260.63

98524.96

201930.17

190805.50

438.82

233.66

107.31

97.85

1995

561209.44

112701.57

230603.17

217904.71

435.10

231.57

110.34

93.19

1996

660526.95

128595.06

273495.88

258436.01

397.94

199.94

113.42

84.58

1997

749805.61

141079.30

307130.97

301595.33

400.41

201.11

112.10

87.20

1998

832270.74

152214.56

332317.40

347738.77

407.30

205.10

111.30

90.90

1999

918511.43

157095.44

377511.71

383904.29

411.60

204.90

110.80

95.90

2000

1011175.31

164944.08

424323.95

421907.28

407.58

209.84

99.25

98.49

2001

1102535.74

172522.92

466755.21

463257.61

402.97

209.87

95.49

97.61

2002

1211408.59

181843.18

522300.96

507264.45

388.62

208.87

93.45

86.30

2003

1354857.13

189103.17

601164.53

564589.43

397.55

204.80

99.06

93.69

数据来源:1995-2004年《邯郸统计年鉴》。

 

3.回归分析:就业方程

按照前面的回归方程,即公式(3),我们根据上述样本数据分别对总的和各产业的就业吸纳弹性进行了具体测算,获得的就业方程分别为:

                       4

                      5

                     6

                         7

 

4.劳动力需求预测

首先,我根据上表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到1994-2003年间邯郸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0.6%。以此为标准,可以求得邯郸市2005-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的预测值,列表如下:

 

3:  2005-2010年邯郸市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值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1657310.02

1832984.88

2027281.27

2242173.09

2479843.44

2742706.84

数据来源:《邯郸统计年鉴》各卷。

 

然后根据公式(4)可以求得邯郸市2005-2010年劳动力需求的预测值,列表如下:

4:  2005-2010年邯郸市劳动力需求的预测值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劳动力需求(万人)

382.97

379.51

376.08

372.69

369.32

365.99

数据来源:《邯郸统计年鉴》各卷。

 

由上表可知,2005-2010年邯郸市劳动力需求增长与地区GDP增长呈负相关关系。2005-2010年劳动力需求总量平均每年下降0.9%。这意味着按照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实现对地区就业和再就业的带动,政府必须通过采取调整经济社会结构和扩大就业的公共政策,突破传统思路实现地区就业和再就业目标。

 

(三)邯郸市2005-2010年劳动力供求差额预测

由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测算,2005-2010年邯郸市劳动力市场将出现较大程度的过剩,且这个过剩趋势随着时间的递推呈加强的趋势(年平均增长6.97%)。这对邯郸市的就业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5:  邯郸市2005-2010年劳动力供求差额预测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劳动力需求(万人)

382.97

379.51

376.08

372.69

369.32

365.99

劳动力供给(万人)

513.84

519.29

528.52

537.56

544.30

549.30

供给—需求(万人)

130.87

139.7

152.44

164.87

174.98

183.31

数据来源:《邯郸统计年鉴》各卷。

 

三、关于邯郸市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

(一)建立信息充分的劳动市场运行机制

就业是劳动市场供求双方交易的结果。促进就业最根本的思路是建立信息充分的劳动市场运行机制。这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工作:

1.是加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工作

加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的具体措施是:(1)扩大信息来源覆盖面;(2)提高信息分析质量。只有对原始信息进行科学整理和分析,才能预测劳动力市场供需发展的趋势,从而为职业教育培训提供导向,为劳动力供需双方的决策提供参考。

2.是建立健全政府认证制度

由政府组织进行各种资质认证,如劳动力需求方的身份认证、信用水平认证,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认证、从业资格和水平认证,可大大降低劳动力市场交易的风险和信息成本,促进劳动力交易的繁荣。

3.提高信息的网络化水平

只有做到人尽其流,才有可能做到人尽其用,这就要求尽可能地提高信息网络化水平和共享程度,增强信息的影响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劳动力的流动范围,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做好邯郸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扩大农业本身对劳动力的吸纳空间;二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的转移。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问题,主要举措有:抓龙头企业、兴主导产业、建商品基地、加强市场体系培育。大力加强商品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开拓多元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市场网络,积极探索、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建立农业产业化投入的良性机制。继续完善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依靠科学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素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向外地转移,主要的举措是:通过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乡镇企业、开拓国外劳务市场等途径,广辟就业渠道。大力优化民工外出就业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及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劳务信息,帮助他们实现有效转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这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领导和协调机构,加强劳务管理,切实可行,担起责任。

    (三)做好城市就业与再就业工作

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增加就业、减少失业最终依赖于经济总量的增长,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在于通过科技进步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中又需要做许多扎实细致的具体工作,需要具备人、财、物等硬件条件和理念、制度、信息等软件条件,需要将每一项具体措施落到实处。

从邯郸市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大的方面考虑,为做好城市就业与再就业工作,需要搞好两个工程:产业调整工程和社区就业工程。

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全局性的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不及时和不到位,将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总的来说,需要注意二个问题:一是要保持恰当的产业层次,各层次协调发展;二是要释放产业的能量。要释放产业的能量,关键是要选择适当的产业类型。产业的选择不能完全迁就就业的压力,从而造成产业结构畸形和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也不能不顾人口多、就业难的实际,片面追求非劳动密集型产业。根据邯郸市的情况,建议大力发展旅游业、物流业、物业管理业、咨询业等第三产业,以三产促进第二产业。

发展社区就业是就业领域向社区扩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就业结构成长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当然包括邯郸市在内)发展社区就业已面临着有利的时机,这可以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促进城市化要求完善社区生活支持网络、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面临严峻形势等几个方面看出。在形成现阶段发展社区就业的基本思路和整体规划时,应着重考虑到以下几点:首先,必须明确政府在发展社区就业事业中的功能和作用;其次,在社区就业的定位上,要把发展社区就业置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社区建设的大格局之内;再次,将“增加社区就业”作为社区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最后,做好一些重要的具体工作,如多方筹集资金、想方设法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社区服务队伍和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员、在社区中大力发展专门的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利用现代高科技成果发展社区服务。

 

参考文献:

王宁: 《破解就业压力的邯郸经验》,《中国经济时报》200517日。

聂辰席:《邯郸市工业竞争力实证分析》,载《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