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灵通来了,小灵通离死还远吗?
文 / 钟超军
大灵通的脚步,似乎与风雨欲来的3G绊在了一起。
2005年12月27日,信产部一把手王旭东公开表示,“我国发展3G的条件已经具备。明年要制定出有关发展3G的技术、业务、资费、监管、频率指配等政策”。
这是迄今为止政策层面传出的最高级别的3G消息。无疑,千呼万唤的3G时代,终于要来到了。
一旁坐听的六大运营商老总心情非常复杂。不管是移动网还是固网,接受3G的洗礼在所难免。现存的GSM网和CDMA网或改造、或升级,固网运营将再次迎接新一轮的“离网”冲击,而基于所有网络之上的应用业务,也将面临一场全新的盘整。
挑战无时不刻。可以肯定,相比移动网,固网所承受的压力更为艰巨,因为除3G之外,需要固网运营商抉择和投入的,还有大灵通。
终结小灵通
基于SCDMA技术的大灵通显然是姗姗来迟,在被PHS小灵通和已被叫停的CDMA450大灵通抢占风头后,SCDMA大灵通才被信产部和运营商认可,并逐步发展起来。
命运多舛的是,SCDMA大灵通还未走入快车道,便陷入了PHS小灵通和3G前后夹击的窘境。
不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SCDMA大灵通不怕3G。
尽管3G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全面,在技术和功能上能对SCDMA大灵通进行完全替代,但技术并不代表市场。如果3G的资费不能降至与SCDMA大灵通同台竞技的水平,SCDMA大灵通仍然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情形就好比小灵通在日本。日本早已走入3G,但小灵通在日本却滋润的生活了许多年,至今仍未看到“黄昏夕阳”的迹象,原因即在于小灵通在日本市场有着一批忠实的拥趸。
想想小灵通当年是如何从移动网“虎口夺食”的,我们就不得不相信“没有一分钱打不掉的品牌忠诚”了。毕竟,在真实的市场上,技术并不是竞争的全部,竞争的关键,仍在于消费者需要什么,选择什么。
是的,在逃不掉垄断阴影的电信行业,低价,是一个让消费者敏感的词语。消费者需要低价,并在过去的几年里选择了“超低价的移动市话”——小灵通。
小灵通网络差,通话质量并不好,但追捧者却节节攀高至了1亿人之巨。为了低价,几乎有1亿人愿意牺牲通话质量,但现在,当大灵通全面上市后,一切将会全部改变。
SCDMA大灵通的普及,意味着敏感于低价的消费者们,有了新的选择。无论是技术还是功能应用,SCDMA大灵通较PHS小灵通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语音通话与基础数据应用服务上,小灵通能做到的它也能做到,小灵通难以做到的它仍然能做到。比如一直困扰小灵通的网络通话质量,还有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应用。
群心所向
现在看来,几乎所有的鲜花都一齐捧向了大灵通,无论是挑剔的消费者、信产部还是运营商。
其实一直以来,信产部对小灵通总是不冷不热,在电信垄断和反垄断的利益博弈上,它需要利用小灵通作为棋子耐心平衡。CDMA450是不能再用了,它很容易让运营商混淆移动和固话的边界。在竞争激烈的无线接入技术领域,除却PHS和CDMA450,唯一值得考虑的也只有SCDMA了。
SCDMA最开始是应用于“村村通”普及服务的,它的使命是改善落后的农村通信,但正如当年小灵通的产生初衷与发展轨迹一样,SCDMA大灵通也不甘寂寞了。
短短时间内,从农村杀到城市,大灵通士气如虹。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大灵通能够制造惊人的破市神话,犹如当年的小灵通一样,一半是因为低价和高质量网络所形成的性价比受到消费者热捧,还有一半是因为产业链成员的积极推动。
推动最积极的应该是信产部,其次是设备提供商,再次是电信运营商。
SCDMA大灵通能够全盘取代小灵通,并且还难能可贵的同等低价,适应“村村通”,又是国产技术专利,信产部当然喜欢;而大唐电信、信威通信、夏新、创维和联想等11家大型设备提供商组成“SCDMA产业联盟”,显然是想乘风东进,分政策扶持的SCDMA产业一杯羹。
相比热情洋溢的信产部和设备提供商们,电信运营商对SCDMA大灵通显得有些消极。
消极并不意味着没兴趣,只能说是兴趣不大。固网运营商们掏出血本已经在全国建起了一张小灵通网,在没有赚够之前,他们暂时还不想用功能相近的SCDMA取代小灵通。但现在3G就要来了,固网运营商不得不“抬起头来眼光向前”,为未来考虑。
自从电信南北分拆后,电信和网通的固话骨干网就被生生砍断了,而未来电信的3G构想是全网全业务服务。出于未来的图谋,电信和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不得不考虑南北互相进入,建起一张全程南北连接覆盖的网络。于是,在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成本市场进入的制约下,他们将希望寄托在了SCDMA大灵通身上。
大灵通只是开始
让他们大为欣喜的是,在目前悬而未决的几种3G制式中,有着明显自主知识产权味道的TD-SCDMA为信产部格外照顾,而SCDMA与TD-SCDMA恰恰有着紧密的亲缘关系。
事实上,TD-SCDMA正是在SCDMA基础上发展而来,最初大唐从事TD-SCDMA研发的骨干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开发SCDMA技术的北京信威公司抽调。一旦TD-SCDMA单独组网,中国电信获牌的可能性极大,那么它采用SCDMA将有助于网络平滑升级到TD-SCDMA。
比较来看,CDMA450之所以赢得运营商的青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其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平滑过渡到CDMA2000。
“平滑”,意味着运营商们进军3G的“低成本”和“高速度”。一直以来,有关3G的争论之所以争论不休,一个至关重要的关卡便是“成本、速度和有效控制”的估量。那么,从“成本、速度和有效控制”来看,SCDMA大灵通无疑是固网运营商进军3G的最佳选择。
现在,电信北方和网通南方已经在各自的分公司里大势普及大灵通了,他们意图让大灵通成为3G运营的桥头堡。对运营商们来说,练兵大灵通就是在绸缪3G。
毋庸置疑,大灵通真正崛起的那天,便是小灵通濒死的忌日。大灵通是宣告3G到来的天使,也是预示小灵通灭亡的魔鬼。大灵通是小灵通时代的终结者。
但好事总多磨,与小灵通相比,今天的大灵通仅仅只是一棵正努力破土的小树苗,它根本就没有能力与早已枝繁叶茂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小灵通争风夺雨。
小灵通演化到今天,产业链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
不管是消费市场的认可,还是品类繁多的终端样机,抑或是有着庞大阵容的设备提供商,和千姿百态的终端应用,小灵通市场已完全成熟了。然而,作为小灵通终结者而来的大灵通,一切还只是开始。
守住最后一块阵营
大灵通在四川上市的日子里,乱子一直不断。
由于大灵通终端供应商不多,消费者所能选择的终端实在是太少了,并且还会频频出错;与小灵通丰富的套餐和低廉的资费相比,大灵通由于成本太高,价格根本没有竞争力。
准备以“低价”和“高网络质量”两大“必杀技”终结小灵通的大灵通,还没开始起跑便摔在了地上。
更令人忧虑的是,对灵通家族倍为忌惮的移动和联通,居然用移动网制造出名为“大灵通”和“超灵通”的套餐卡,以类似的概念提前进入市场,搅局真正的电信SCDMA大灵通,让本来畏惧技术的老百姓更加难分黑白。
在资费没有竞争力,网络质量也未能显著改善的情况下,电信和网通大灵通的推广一度陷入僵局。
再也不可能重现当年小灵通一鸣惊人的故事了。小灵通出世的时候,移动话费居高不下,固话市场死水一潭,巨大的“低价移动通话”市场空间为小灵通的疯狂套现提供了机会。
今天,电信和网通想要利用大灵通在“低价移动通话”市场再次大规模套现,重温昨日的故事,已经不可能了。由于小灵通的低价刺激,移动网的话费几年来一降再降,很多套餐与小灵通几乎没有差别了。
移动和联通两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已有的移动网上从低到高细分了针对各个目标群体的资费套餐,与移动网强大的网络质量相比,可移动的灵通网络是没有优势的。现在,灵通家族已经和固话一样,被移动运营商们打压在了利润最低的一块价格区间里,动弹不得。
移动运营商咄咄逼人的市场攻势,让固网运营商不再对有着先天网络缺陷的小灵通心存幻想了。
无论形势多么恶劣,固网运营商必须守住最后一块价格区间,在这一区间里,固网有着先天的成本优势,除非移动运营商想赔本赚市场,否则它们是不会砸破脑袋打破最后一块价格短板的。
但是现在,固网运营商看到自己的最后一块价格区间正在慢慢失守,通信质量差的小灵通已经守不住了。越来越多的人逃离固网,投奔资费接近的移动网,如果固网不立即调派一员既能保证通话质量,又能迎合该价格区间口味的“大将”镇守,固网的最后阵营势必彻底失守,后果不可想象。
对于电信和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而言,SCDMA大灵通是带着固网破釜沉舟奋力一搏的悲壮推出的。大灵通一役,将事关固网运营商3G未来的成与败,而小灵通,作为一个旧有时代的苍白句号,早该落幕了。
钟超军,现在某省电信公司从事品牌管理研究,长期专注电信业务的设计与推广,MSN:[email protected],E-mail:[email protected],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