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唐每周评点(第二十二期)




开门未必见山,一针务求见血



事件: 在网上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聊天……“十一”黄金周期间,不少中国人选择在网络上度过这段轻松的时光。“网上休闲”正成为中国人假期休闲的新时尚。

评点:长假期间,人们多数选择网上休闲,不是因为网络已经全面替代了生活,而是因为传统度假方式过于集中、单一,再加上人多拥挤,交通不便,人们“还不如”在家上网来得轻松、惬意。对此,像旅行社、度假村等休闲服务行业有必要思考,如何重新唤起人们长假外出休闲放松的念头,如何避免人流高峰集体出游对客户造成“不是去旅游,而是去看人”的不适感。从目前看来,这还不是什么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至少在未来五年,全国假日经济的势头依然高歌猛进,中国人口的基数还是能保证“集体出游”高频率发生。然而,对于那些希望能从假日经济再分得一杯羹或者想积极拓宽市场,引领消费趋势的商家来说,推出一系列躲避人群、逃离喧嚣的真正休闲之旅不失为对市场需求的精确把握。要知道,那些呆在家中,上网度日的朋友其实是想出去玩的,只是因为外面交通拥挤、人流太多而出此下策。另一方面,那些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及其相关联的行业(例如物流、书店、餐饮)应该敏锐地“嗅”到新一轮的商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越来越依赖互联网,而最新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互联网Ⅱ之未来”)显示,人类社会在2020年时,全球绝大多数人将享受到廉价的互联网服务。“到2020年,随着数字通信设施的迅速发展,现在被数字社会遗忘的地方和人群,那时将全部为通信网络所覆盖。数以亿计的网络和通信产品将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这意味着,“假日经济”如若能继续,将势必影响至网络。依托网络平台进行的线下服务、电子商务、在线交易、(虚拟)社区派对会层出不穷,迅猛发展。期待“假日新经济”的到来。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768



事件:第三届CCTV相声大赛近日落幕,常佩业、贾承博的《团结一心拿大奖》以9.89的高分夺得第一。不料,该结果却遭观众“团结一心”的恶评。他们指责该节目没有新意、口误频频,能得第一完全是评委马季徇私。

评点:我们又开了一个风气——但凡比赛,就有黑幕。不管最终是真是假,跟黑幕有关的门派之争、操纵名次、贿赂评委、票数造假以及形式各样的“XX门事件”总是余音不绝。这使得我们很清醒地认识到,通过电视的比赛本质还是一场选秀,是秀就有点“猫腻”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区别你是青歌赛,我是模特赛,你是超女赛的关键点在于,各家的“猫”是怎么个“腻”法,各家的“弊”又是怎么个“舞”法。道不同不相谋,主要是因为隔行如隔山的潜规则大不一样。就拿相声大赛,它不靠短信,也没有PK环节,更不存在什么拉票。绯闻来提高人气(一来赛制不需要,二来也不是那帮说相声的年纪人的玩意了),所以它的黑幕(如果有的话)就只有一个——门派之争,给自己门人打高分。除了马季被认为是“晚节不保”之外,就连相声界一向得高望重的苏文茂老先生,也为自己弟子宋德全表演一般的作品打了最高分。至于评为席上就坐的其他评委,如姜昆、侯跃文、牛群、冯巩、李金斗、常贵田、师胜杰、石富宽、赵炎、崔凯等众多相声界的大腕,表面上个个独立,自成一家,但实际上从相声派系而言,不是侯派,就是马派或是常派的后人。所以,有人戏称“本届相声大赛就像华山论剑一样,处处是门派争斗,徒弟台上比,师傅台下较劲”倒也实在。据悉,郭德纲要求其弟子退出该赛,原因正是受不了“相声圈门派林立,近亲繁殖”的陋习。仅从这个理由来看,郭德纲本人是值得尊敬的。一方面,他的相声着实能博人一笑,让相声回到了幽默艺术的原点,这是他的贡献;另一方面,他也是侯跃文的徒弟,但却能“大义灭亲”,拒绝比赛,指出圈内问题,勇气和胆识可嘉。或许,这跟他毕竟不不属于“主流相声圈”的身份有关,屁股还是决定脑袋。然而,郭德纲作为一个“不识时务者”的存在,恰恰给中国相声业的发展提了个醒,是继续门户有别、近亲繁殖,还是真的去推新人、出新作,得想好了。当我发现今年大赛里的相声作品多数让我笑不起来的时候,问题严重了;当我发现多数桥段包袱我都似曾相识、记忆犹新的时候,问题更严重了。请问,他们说的是相声,没错吧?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779



事件:电影免费下载的时代也许正在悄然离去,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电影《夜宴》。从9月30日开始,被指责有传播盗版视频资源的P2P网站之一VeryCD网站,首次实现付费下载,观众只要付费4元就可以在该网站下载电影《夜宴》,在下载链接上赫然注明——“正版”。除了电影下载外,包括网络直播、手机游戏等一系列电影周边产品的开发,让众多公司准备开始享受一场饕餮《夜宴》。

评点:新闻标题是“《夜宴》开辟网上渠道 电影免费下载时代现危机”,我个人觉得为时尚早。付费下载,前提是“不付费无处下载”,在BT、电驴还是很流行的今天,对于4元下载《夜宴》的举措,个人认为难以推广。尽管有报道称,国庆七天,某网站《夜宴》付费下载已达10万次,估计总下载可达20万次左右,每次收费4元,总收入在80万元左右。但这是媒体信息,并未得到公证(哪怕公证又怎样),根据众所周知的道理,对该数据表示一定质疑。同时,根据经验,网络电影下载业务,一旦涉及付费就很难盈利。此前,《天下无贼》和《无极》也分别在网络实现公映,这电影网络发行权,由九州梦网和捷报互动科技分别获得。但是由于盗版及网络发行模式限制等问题,两家公司不仅在网络发行上没有获得盈利,同时还陷入了无休止的版权追诉中。最终,两家公司分别亏损10多万元。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付费下载或付费在线收看,该类盈利模式在逻辑上是成立的,但在现实操作中却是往往无效的。阻碍它顺利实现的关键在于,国内盗版、非法下载猖獗,还是一如既往地发展。播映权一旦失去权利的保护,而沦为所有人无偿取得的收益,就彻底成为一个公共消费品,而支付公共消费品成本的最直接责任者是本应该通过播映、授权获得效益的版权人,这就使得整一个知识产权的价值链来了个逆转。本应该处于价值链上游的被推往下游,无利可图;处于价值链下游的进入上游,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收益。这造成的实际结果是制约了整个电影音乐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制约着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体现。因此,对于报道中某网络公司用100万买断《夜宴》网络发行权,试图用整合营销(既包括广告收入、视频点播和下载,也包括各地运营商SP和CP的收入)获大利的想法表示担忧——假设该公司不是企图用买《夜宴》网络发行权的新闻来炒作旗下的网站的话,而是真正要去涉足网络付费下载(点播),那么,离赔钱赚吆喝又不远了。理由有二:一,《夜宴》作品质量注定了不值得去这么做;二,有免费,为什么还要付费,给个理由先。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790



事件:10 月9 日,Google 公司在美国山景城宣布,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视频共享网站 YouTube,该项收购成为Google历史上耗费金额最高的一次的收购。Google在公布完该项收购后称,整个交易将极大增强Google的视频共享服务。此前,Yahoo和新闻集团都曾表示希望收购这一美国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

评点:早先,Google 签约索尼BMG 公司和华纳音乐;现在,Google又一举收购播客鼻祖YouTube,至此,影像音频全部到位,Google朝多媒体娱乐旗舰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6.5亿美元,或许将是Web2.0时代迄今为止最大一笔互联网并购案。YouTube的被收购,再一次验证了视频分享概念受到资本追捧,这对国内视频业发展没有太多实质性影响,但至少是一个鼓励。国内许多类似网站,存在的唯一目标是期望被像Google、新闻集团这样的国际公司整合收购。而从另一方面,这或许是Web2.0的悲哀。那些Web2.0概念下的代表网站YouTube终于还是被卖了个好价钱。在此之前,同样具代表性的社区网站MySpace也卖给了新闻集团。还有报道称雅虎希望以10亿美元收购第二大社交网站Facebook.com。Web2.0的国际领军企业纷纷走上被收购的道路,这是不是意味着Web2.0概念下的产物离独立上市越来越远,而最好的归途终究只是被收购?而就Google收购YouTube事件来说,Google方面可以更好地向用户、内容所有人和广告客户提供强大的媒体娱乐服务。另外,收购也使Google获得了所追求的在视频领域的地位,他们有很好的机会改变做广告的方式(YouTube的模式是“内容+人气+广告”)。至于YouTube方面,它可以借Google的势力逐步解决先前一直困扰其发展的版权问题,同时,也是时候重新考虑盈利模式这老生常谈的问题了。Youtube在其存在的20个月里,尽管有令人瞠目的流量(用户每天上YouTube上观赏视频已经达到一亿段次,每天上传的视频已经达到6.5万段)却一直未能实现正常的盈利,或许Google的介入,凭借其强大的资本支持,以及无所不在的关键词搜索,可以帮助YouTube顺利度过微利成长期。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795



事件:现在,依靠奇妙创意和强有力执行团队得偿所愿的人,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着。而这个“所愿”有时大到超出个人想象的极限。比如,创建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它可以达到30亿美元市值。这个例子说的是分众传媒江南春。其实,2005年中国出现了多家平空拔地而起的创意型商业案例,比如分众、“超级女生”,他们成功所花费的时间分别是2年和6个月。在这个建一套现代化厂房都可能不够的时间里,却完成了展翅腾飞的商业夙愿,创造了几十亿、甚至几百亿元的业绩。他们的“蓝海”可以概括为:创意+资本+专业的思维。在这里,我们企图寻找下一个快速公司,进入我们视野的是一家叫做航美传媒的新媒体公司,它正依靠自己的蓝海创意快速扩张。

评点:就创意而言,航美实在乏善可陈。把广告放到机场,做到飞机上去,以视频打发机舱内的无聊时光。如果早在十年或是二十年前,航美的这个idea可谓新颖、独特,但在2005年11月——在江南春已经创造出分众神话,公交视频、移动视频层出不穷的时候,航美不过是依样画葫芦,简单的水平思维而已。也就是说,我们要向航美学习,学习它的创意显然不在点子上。事实上,航美赖以成功的关键在于雄厚的资本和说一是一的专业执行力。在资本方面,航美传媒起步时已经拥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机场的电视广告合同,虽然没有对合同涉及的标的额有具体披露,但根据常识,这不会是一笔小数目。况且,这三个机场,基本上承载了国内50%的旅客吞吐量,航美在起步时就能一举拿下战略要地,为其以后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除了获得机场、机舱发布广告权所要支付的高额成本外,购买视频内容的版权费也是不小的开支:购买一秒钟幽默电视短片的版权,就要花掉航美传媒100美元,这意味着如果机场或者航线不够多,就不足以平摊成本。此外,航美传媒还拿出更大的开支,与新华社、国家气象局、CCTV、中影集团、WAWA等机构签署了一系列电视节目合同。而在执行力方面,航美的当家郭曼在创业前有过5年的军官生涯和3年的民航工作经历,尤其是后者为郭曼迅速打开民航广告市场做好了铺垫(人际圈、关系网、实战经验……)。航美的总经理冯中华,是一位有着多家知名杂志和传媒广告公司营销履历的资深广告人,在广告领域属于久经沙场的CEO。毫无疑问,航美今天的业绩(到目前,航美已经获得了54家国内主要机场和9家航空公司2012条航线的签约资源,覆盖了全国航空人群的93.7%,成长为中国唯一、世界最大的航空电视联播网)与其高效的执行团队是分不开的,所谓“战略无好坏,关键在执行”,说的就是航美这样的卓越企业。至此,从航美例子上,我们至少可以学到:创意面前生意是不平等的。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807



事件:Google以16.5亿美元收购互联网新贵YouTube的消息,令中国视频网站创业者们感到振奋。但与此同时,一批创业者也开始为这一产业敲响警钟。六间房CEO刘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讲出了自己的观点:“今后中国视频网站会大批消亡。我不否认,我可能也会成为倒掉的一家。”

评点:视频分享社区六间房因首发胡戈新片《鸟笼山剿匪记》脱颖而出,短短半年时间,从一开始只有几十个人,到现在总点击量500多万,Alexa排名接近500。按理说,这样的成绩,谁急也轮不到六间房急。但刘岩居安思危,对视频的未来忧心忡忡,他说:“大部分中国视频网站将死亡……我可能就是其中一家。”同样地,国内另一家视频分享社区TVix.cn的执行总裁吴波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相比中国视频分享网络的市场环境,美国的带宽成本压力较低,网络广告市场也十倍于中国,而且YouTube在美国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对手,但就是这样,YouTube依然选择出售给Google。”吴波的意思似乎在表明:中国视频网站又该何去何从呢?我之前曾多次提及,视频发展至今,制约其产业脚步的瓶颈和最大问题在于高昂的宽带成本和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这就造成了国内大多数视频社区(网站)都处于入不敷出,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境地。对此,业界甚至开玩笑道“视频网站正在成为电信运营商的金牌销售”——上千万的投资进入,很快就被转手汇到电信的账里,用以支付租用的带宽花费。也就是说,如果不能绝对吸引到广告主的兴趣,广告收入就无从谈起,而前期需要大资金投入然后才有可能大产出的视频行业就是空中楼阁,幻影一场。在美国,风光无限的YouTube,至今未实现盈利所以最后选择出售自己,也许这是在传达另外一层含义:网络视频的盈利模式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那么,不妨找个大买家来为这个过程买单吧。但前提是,要有大买家或者能说服大买家。然而,一个令人更加担忧的事实是,当人们还在琢磨为视频如何找钱的同时,不少人开始质疑Web2.0是否又是一个行将破灭的泡沫,互联网寒冬似乎正在逼近。我认为,web2.0更多是一种理念,商业模式并不统一,进入该业务门槛也不高,这就造成了国内到处都是web2.0。如此一来,大量的风险投资注入,它们是需要回报的,而且越快越好,越多越好,因此,不断地鼓吹,不停地加注(包括水分),致使国内好些web2.0的水分着实太多,空架子一副。很多都希望空手套白狼,问题是哪来的那么多狼?于是,每个人都在套狼,每个人也都在扮狼。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因此,基于视频现在的发展处境,我们有必要冷静反思了,视频是言过其实还是时机未到,那么Web2.0呢?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831



事件: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由路透社发起的广告及媒体峰会不久前结束,峰会上,包括世界五大广告行销集团之一的法国哈瓦斯公司和贝恩咨询公司在内的诸多传媒业大亨一致认为,手机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后的全球第五媒体已是大势所趋。手机媒体市场即将进入“大迸发”时代,并有望成为未来全球最大的投资热点之一。据调查显示,2004年全球手机多媒体用户已由2003年的8600万上升到1.1亿人,其中日本和韩国的人数从2000年全球总数的75%%下降到53%%左右,原因为其他国家的迅速崛起。相关专业机构估计,全球手机多媒体应用和文字通讯将为移动运营商带来450亿美元的收入。

评点:手机第五媒体“钱”途无量。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连续两年的“超级女声”。主办方湖南卫视采用每个号码最多可投票15次,每场比赛后短信投票清零等方法,让忠实的粉丝们拿着手机不停地为自己的偶像贡献票数,支持了超女的同时也给湖南卫视带来了不3000多万元的短信收益。另外,去年春节期间,从除夕到初七,中国移动的短信量达60亿条,中国联通的短信量也历史性地攀升到10.35亿条。流量的背后其实是巨大的受众量,据信产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手机用户已到4.02亿,普及率达到30%以上。这意味着每三位中国人中就有一位拥有一部手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俨然已经构成大众传播所必需的大量的分散的受众。与手机关联就无疑会商机无限,这是一个趋势,也是一个必然。之前,凤凰卫视入股中国移动;接着,微软MSN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进行战略合作,联合启动MSN移动增值业务(在此之前,腾讯早已经把聊天工具QQ落户手机);与此同时,多家传统媒体纷纷与无线通信市场展开合作,丰富手机媒体的产业链和内容供应。世界杯期间,不少门户网站借助手机这个平台,进行实时报道。最近,有“中国手机娱乐第一门户”之称的空中网就曾对第7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进行了全程的“手机直播”。此外,像手机小说,手机音乐、手机漫画、手机游戏等“娱乐产业+手机媒介”发展模式的行业都开始竞相争第五媒体“富矿”的一杯羹。尽管如此,手机媒体的瓶颈也非常明显。从市场层面讲,终端服务商、运营商、用户等与手机媒体相关联的产业链并不完善,如何开发更多应用,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手机终端厂商如何统一标准?利润如何分成?这些都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案可以参考,摸着石头过河还需谨慎。另外,目前手机还定位于通讯行业,缺乏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媒体应该有的原创内容、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队伍等,它目前的有关媒体业务所有运作,包括新闻来源都是依附于传统媒体或者互联网,比如说现有的“手机报纸”大多是把报纸内容直接翻版到用户的手机上,因而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媒介产业。从技术上讲,信息存储量有限、终端屏幕小、传输速度不够都是手机媒体面临的瓶颈。再有,国内对于这一新兴的“第五媒体”的监管一直没有细则(智唐每周评点之前曾评点过),这就给手机媒体业的明天埋下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836



二〇〇六年十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