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唐每周评点(第二十三期)




开门未必见山,一针务求见血

事件:阳光媒体投资确认经观社长何力出任大中华区CEO。就何力先生即将加盟“阳光媒体投资”事业集团一事,阳光媒体投资事业集团创始人杨澜女士及主席吴征16号表示集团热烈欢迎并很高兴能有何力这一中国传媒界优秀人士参与到阳光媒体未来的事业中。集团主席吴征表示:何力先生过去6年来敏锐地捕捉新媒体发展趋向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功营运经验。此次加入“阳光媒体集团”,将出任大中华区新媒体业务CEO,负责该等业务的整合及发展。并将兼任全球新媒体业务执行董事之一,协助集团启用新的统一品牌,聚合旗下全球多块新媒体业务投资的中长期目标。

评点:对何力加盟阳光传媒,多数观点认为是一次新旧媒体的融合——确实如此。何力在传媒界从业多年,曾任《中华工商时报》总编辑助理等职。2000年末创办《经济观察报》,先后担任《经济观察报》总编辑、社长,一手把该报打造成为国内主流财经媒体。同时,何力还曾任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多个经济栏目的策划和主持人。阳光传媒近两年大力发展新媒体产业,凭借其雄厚资本投资、并购多家全球传媒企业,它的目标是成为“一家总部在中国,业务遍及亚太及世界,伴随全球信息技术不断升级,努力实现多媒体分众内容提供及跨媒体互动营销的领先企业”(吴征语)。据报道,加盟阳光传媒后的何力将不再留任《经济观察报》任何职务,同时出任阳光媒体投资大中国区CEO一职,具体负责新媒体事务,包括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方面的工作。不难发现,吴征、杨澜夫妇看重的是何力在传媒界的资历、经验和人缘,尤其是何力对互联网、移动增值等诸多新领域都有着深刻的见解,而后者恰恰是阳光传媒要在新媒体领域有所作为得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以前的智唐每周评点里,我也曾多次指出,阳光传媒目前的架势有点言过其实多过名副其实,叫好而不叫座。从阳光传媒的财务报表来看,其不断并购、整合的投入远远大于外界所期望的产出。因此,包括此次招募何力,阳光传媒这两年的产业动作都像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或“砍柴不误磨刀功”,当然,这只是我单方面的臆测和推断,也希望是阳光传媒有计划、有构思、有步骤的战略布局。不过鉴于阳光卫视的经验教训,我个人对阳光传媒是否真能“水到渠成”表示怀疑,并且对何力是否真能众望所归、不负所托表示担心。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843



事件: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23亿人。巨大的市场必然吸引众人的眼球,将产生上亿的经济效益,也将促进移动博客(以十多亿手机为终端的博客平台)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专业和有特色的移动博客网站将在以后的竞争中,渐渐地占据主动,取得优势,引领博客市场地快速稳步发展。据赛迪顾问报告,预计到2007年,中国博客用户将接近1亿,同比增长65%。另据记者了解,中国知名的移动博客网站139.cm,注册用户数量已高达200万之多,目前还在以每天6000-10000人的速度增长,正成为博客时代的一面新的旗帜。

评点:移动博客的兴起,将再掀新一轮博客发展的高潮。首先在用户人数上,随着博客的普及,博客用户将进一步增加,据估计,在2007年可达到1亿,同比增长65%。其次是相关产业的带动。像移动博客,它以手机为终端,克服了PC机无法随时随地便捷联动的局限,将彻底改变博客用户的编辑习惯。移动博客的市场一旦打开,对手机制造业、互联网SP、移动通信商来说,将又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最后,当博客或者移动博客日益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这意味着,博客门户网站的市场地位将得到稳固(成了必需品)。接下来,所要考虑的就是“博客经济”的问题,它包括:到底有没有“博客经济”,以及如果有,又该如何去创造?从目前来看,基于博客的商业模式和围绕博客开发的衍生品都难有作为、不成气候。像博客网的“博客金行”、和讯网的“广告点击分成”以及其他博客门户网站的付费移动博客等,都没有太多成效,作为草根文化一种的博客依然与商业无关,与货币无关。其中,顺风的博客当属特例。顺风长年关注IT业发展,并通过博客写作定期、原创、新锐、深刻地表达产业见解,因而获得风险投资,全力打造成专业的IT评论(咨询)网站。我之前论述过,哪怕顺风因此成为某网的CEO,也绝不是博客经济的未来和常态,他只是个案,或者说,因为顺风的职业、专业和敬业,他对IT业的贡献即使不通过博客,也可以通过其他任何一种舆论表达的方式(如在报刊上开设专栏、电视上演讲等等)来实现。至于顺风的个人博客获得了风投,这只是一个噱头,一个因为在写博客,所以就是博客的机缘巧合而已,没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实际上,我们也一再发现,个人通过博客,以及门户网站通过博客,赚点小钱可以,但要作成产业,规模化经营实属难事。正如有某CEO指出:“博客是草根文化,一个人写,几百人看,找不出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商业模式。”对此,张朝阳也表示,他不会直接把博客货币化,而是希望将之作为一个“网络入口”,“网友可以通过博客进入搜狐的其它频道和网站,比如搜狗搜索等,在那里可能考虑更多的商业模式。”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864



事件:路透集团本周将在热门在线模拟游戏Second Life建立一个新闻机构,和其它纷踏而至的现实世界的知名企业一起为这个虚幻的世界打拼天下。据路透社报道,自本周三起,路透社计划开始为Second Life的会员以文本、照片和视频的形式发布来自外面世界的新闻,而真实世界的读者也可以访问路透社新设立的网站http://secondlife.reuters.com/来了解Second Life中的新闻事件。

评点:亏路透社想的出来,除了报道现实生活的大事小事外,现在还要进入游戏世界,煞有介事地去做虚拟社会的通讯社,报道里面的新闻事件、“社会”万象。这多多少少让人有些不可思议,感觉怪怪的。人们不禁会问,Second Life在线模拟游戏真这么重要吗?报道发生在虚拟世界里的虚拟事件有意义吗?以及,报道的东西给谁看,谁又会(爱)看?路透社似乎是有意消除真实与虚拟的界限,为其架设沟通、互动的桥梁。仔细分析路透社的这项决策,它的着眼点在于,首先,Second Life是互联网上最接近真实的一个虚幻的三维世界,游戏玩家不仅在里面可以建造城市,创造人物并为他们穿衣打扮,而且还可以购买财产并与其它玩家进行沟通并在游戏中结合。(据悉,玩家可以使用一种叫做Linden的虚拟钱币来进行商品买卖。在线市场允许用户将他们的钱币兑换成真实的美元,这可以令玩家从他们在虚拟世界的活动中赚取真实的钞票。)其次,该游戏已有90多万注册用户,并有不断新加入的成员习惯于过着另一种版本的生活。最后,玩家在这里平均每天消费35万美元,或相当于每年1.3亿美元。资金使用量每月都以2位数的速度疯狂增长。种种因素混合在一起,注定了该款游戏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就是说,如果能与其关联研发相关产品(服务),必然会因为该款游戏超强的用户黏性而沾光、搭便车。事实上,在路透社之前,已有大量知名企业和品牌早已驻进了这个虚拟世界,如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唱片公司Sony BMG、电脑制造商Sun微系统公司,以及技术新闻公司Cnet。阿迪达斯和服装制造商American Apparel在这里出售虚拟人物需要的衣饰。这些手法都可以视为“植入式”广告,是一种新的广告模式。而路透社则更为高明,它除了在这个虚拟世界中设立机构(也是“植入式”广告),而且还实实在在的报道新闻(生产“通讯产品”)。从目前所能掌握的资料来看,尚不知路透社就此决策其利润分配和商业模式究竟如何,但可以想见,这绝对是一个创意颇佳的市场行为。对此,建议国内新闻单位和传媒机构可参考一二,以备不时之需。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873



事件:“湖南广电将有新一轮变局。”据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已经拥有电广传媒(000917.SZ)一家上市公司的湖南广电系统,近期正在酝酿一系列新的改革方案。一个方案是再包装一家“快乐传媒集团”上市,据称联想集团有意介入这家公司;另一个可能的方案是湖南广电整体上市。

评点:电广传媒自上市以来,表现平平,融资能力一般,湖南广电高层非常不满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要另起炉灶,重造一个融资平台。而从湖南广电这些年本身发展来看,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打造娱乐传媒旗舰,需要资本运作的配合,湖南娱乐频道旗下运作“超级女声”的天娱公司很有可能通过资本市场来发展壮大,推进集团化改革,创建新体制、多媒体、紧密型、跨地域、多功能、现代化的大型传媒集团。从目前局势来看,湖南广电最有可能成立“快乐传媒集团”,然后尽数将湖南广电的优质资源搜罗殆尽,湖南娱乐频道、天娱传媒、金鹰卡通卫视、快乐购物频道以及未来的纪录片频道等数字频道资源都将被收归麾下。该方案最大特点在于将推行高管持股制。至于另外一个方案,实际上就是湖南广电集团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该方案要义在于通过电广传媒增发新股完成。和快乐传媒集团同样的,整体上市也有一环节专门用来收购湖南卫视、湖南广播、湖南有线、湖南电视台等优势资源(收购股份的形式),并且还传出要进一步收购亚洲电视25%、凤凰卫视20%的股份。收购完成后股票名称将改为“湖南文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文广集团”。如果该方案终获得通过,最受益的还是电广传媒。这家成立于1998年,主营广告策划\制作\发布、影视节目制作发行和有线电视网络信息传输服务的媒体公司,会因为要配合湖南广电整体上市,积极融资需要,而被作为重点发展对象看待。据估计,湖南广电对目前表现不佳的电广传媒规划将是:先将公司历年亏损投资逐步处理,再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同时在电广传媒的高层人事安排上也会通过一定的股权激励机制引入媒体的管理者,使上市公司与传媒集团同步发展。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878



事件:随着文化贸易的发展,近年来,被称为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排头兵的音像制品出口正日益走上前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经过我们的初步统计,2004至2005年度中仅申请专项资金奖励的10家企业就取得了5485万元人民币的出口业绩。”作为政府采用财政资金奖励文化产品出口的首个项目,记者从“2005年度国产音像制品出口专项资金”使用的总结会上了解到了这样的数据。“三辰卡通、孔雀廊、杰盛等几个企业出口规模都超过了千万”。

评点:出口规模超过千万,和其他行业的外贸出口相比,这样的数字实在不值一提。但考虑到我国文化贸易逆差的现状,以及长久以来我国文化输出始终处于文化交流层面的事实,目前的靠一张张碟片“实打实”做出来的成绩实属不易。至少,它让我们看到中国未来文化品(以音像、图书为先头兵)出口的可能和契机,以及如何打造中国特色文化品牌的策略和进路。就当前我国文化产品在全球文化市场的优势和定位,民族、传统的往往较受欢迎,而直接受众也就是海外的华人。在不具备好莱坞式文化强势的前提下,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面临更多的还是“有什么出什么”和“外国人选什么出什么的局面,同质化和被动发展的情况大量存在。因此,当务之急是我国不断培养、壮大在北美、欧洲、东南亚、日本的华人群体,先让他们成为出口文化产品的消费主力军,争取逆差局面得以改观。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目标受众,有针对性地研究海外市场的文化偏好、消费习惯、精神需求等,变“迎合”为引导,积极从引导西方受众认知中国文化,接受中国文化上制定营销战略。这意味着,未来几年,从事文化出口的企业将要加大资金投入,在立足有中国风、中国传统、中国气派的原创作品基础上,提升制作、包装、宣传的质量,加强推广力度,从“人无我有”而不是“人有我新”的角度不断扩大自身的比较优势。这意思是说,像好莱坞那样制作大片,出口高成本音像制品不应该是我们的主要策略,而是应该结合中国语境,比较中西方差异下的内容盲点出“奇”制胜。这就是为什么《英雄》、《十面埋伏》、《无极》等类《卧虎藏龙》的大制作电影无法获得海外赞誉,反倒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孔雀》、《青红》、《江城夏日》、《三峡好人》等影片屡获殊荣的原因——因为前者西方人看得太多,不仅没有新鲜感,反倒会对国人动不动“威亚”、动不动“电脑合成”觉得好笑:没内容也就算了,还要炫耀技术?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903



事件:在网络上天马行空的博客们,或许也将进行后台的实名登记。消息人士称,信息产业部已委托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博客研究组”开展“博客实名制”的研究,研究成果将提交信产部供决策参考。

评点:又一个实名制,同样一个防患于未然。那些认为博客应当采取实名制的人士相信,对博客加强监管,有助于减少博客侵权、法律纠纷的发生。他们的逻辑是,博客注册、博客发言一旦需要登记用户的真实信息,用户就会基于自我安全利益的考虑,而变得更受规制和守规范,博客也因此而变得秩序井然。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如何实施?就目前博客发展势头来看,要推行博客实名制,只有采取强制措施,但首先需要统一修改现有BSP(博客服务商)的《注册制度协议》;另一方面,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或行政法规以确保博客实名制的有效执行。同时,也不能忽视以下问题,即在博客实名制实施过程中,如何杜绝虚假注册信息、假注册(指冒用他人真实身份)带来的侵权纠纷,如何管理用户注册信息,以及如何设立实名制争议的协调机制、协调政策和协调机构等。这些事项任重而道远,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战线可能会被拉得很长,所以,就人们普遍担心的实名制会对博客市场造成消极影响,我认为实属过虑了。就该事件而言,我们有幸目睹了国人在对待互联网制度建设上的两个惯性思维。一,一有风吹草动,立马草木皆兵。博客会侵权,QQ也会侵权,邮箱还是会侵权,整个互联网都有可能会侵权,难道一有侵权就要实名制吗?问题是,实名制还经常失灵(腾讯网络实名制就曾因网民极力反对而草草收场);二,一实名,立马就上纲上线到侵犯言论自由。能不能换个角度,把实名制看成也是对个体利益的保护呢?要知道,银行存款都还得实名呢,难道它侵犯了我们的存款自由权?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907



事件:“这是在糟蹋老祖宗的东西!”昆明市某中学语文教师马晓东最近发现,一本名叫《大话红楼》的书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情节的扭曲和篡改已经达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自称“老少皆宜”、有“开胃大餐、通便利尿”功效的这本书中,宝黛初会是宝玉“性骚扰”、跳脱衣舞的闹剧,晴雯撕扇变成了用榔头砸空调,大观园内众姑娘逢年过节都要穿着“比基尼”选美,黛玉成了“二奶”,宝钗又有了外遇……后来他才知道,学生上课时偷看而被没收的这本书,仅是“大话四大名著”系列中的一本。

评点:先是互联网,后是出版物,事实证明,恶搞之风正在蔓延。持批判和反对意见的人认为,恶搞与正统文化相悖,一味降低格调以追求刺激、新鲜,为博人一笑而装疯卖傻,对青少年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百害而无一利。尤其对文学名著等经典作品的恶搞,过于低俗、庸俗的“解构”或篡改容易消解严肃文学的正统地位,不利于创造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与我国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是背道而驰的。但这是不是意味着要一律杜绝胡乱篡改,刹住一切恶搞之风?如果是,倒没有太多问题,假设不谈实际的政策执行效果的话;如果不是,即有选择地禁止恶搞,那么它的标准和界线又在哪里?这是一个问题。一般认为,“恶搞”就是恶俗甚至庸俗地“搞”,“搞”在这里可以是解构,可以是戏仿,可以是拼贴,可以是大话。总之,作为一种娱乐表现手法,恶搞的价值就是让生活有压力的现代都市人开心一笑、快乐一下。所以,如果承认恶搞是需要的话,那么顺理成章就要默认恶俗是必需的。于是,剩下的问题就是怎样一个恶俗程度是合理,是可以接受的。从目前看来,基于文学名著、英雄人物、革命先烈和人身侮辱的恶搞是不被允许的,除此以外,有关部门和社会人士基本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就是说,那些靠恶搞“搏出位”的门户网站,应当尽快建立起作品筛选制度,尽可能剔除一些触碰文化伦理底线的恶搞,以避免无谓的舆论纷争和千夫所指。至于其他恶搞,出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鼓励,我认为不应该一律说不!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911



二〇〇六年十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