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6日,中国最大的炊具企业——浙江苏泊尔炊具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与法国SEB国际达成战略合作。SEB国际是法国SEB集团的全资子公司,SEB集团具有近150年的历史,是全球最大的炊具和小型家用电器生产商之一。通过协议股权转让、定向增发和部分要约三种方式,SEB国际将最终持有苏泊尔52.7%到61%的股份,成为实际控股股东;苏泊尔持有的股份将下降为0%-17%。为此,SEB将耗资23.7亿元人民币。
此事一出,小小的一口锅引发了舆论无数,苏泊尔估计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处于这样的风口浪尖。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又一个民族品牌将要在不久消失,SEB以往曾经收购过意大利的拉歌诗蒂娜、美国的奥克兰、日本的富士丸、中国的红星等品牌,被收购的品牌最终的下场就是被SEB的自有品牌代替,苏泊尔也不可能幸免。反对者认为这不会导致苏泊尔品牌被雪藏,相反还会使苏泊尔品牌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因为双方协议规定不改变原有的管理团队和品牌,SEB不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用苏泊尔品牌,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可用苏泊尔品牌。苏泊尔董事长苏显泽表示在国际化方面,苏泊尔仅在东南亚、越南占有一定优势,但进入成熟市场很难,SEB能支持苏泊尔在这类市场成为其外围品牌。
从南孚电池到华润涂料,从乐百氏到娃哈哈,从五星电器到苏泊尔,中国的民族品牌一个接一个的被并购了,特别是这一两年,并购热潮可谓一浪高过一浪,而被并购的民族品牌其实逃不脱三种命运:
一是被玩死。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例如曾经红极一时、与安尔乐并驾齐驱的舒而美卫生巾,自从被美国金百利收购之后就每况愈下,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踪影了。而品牌被并购后走向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收购方有意安排,在榨取有用资源后让其安乐死;有的是因为文化冲突无法调和导致的;也有的是权利冲突,内耗掉的。
二是发展受抑制,品牌的前途被锁死。比如中华牙膏,虽然现在业绩也还不错,但已经不是当年的第一品牌了,挡在其面前的是高露洁和佳洁士两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在外资收购中国品牌的历史中,中华牙膏是少有的能够独善其身的品牌,其发展也就如此,那么,希望通过并购打开品牌空间,进军国际市场的想法,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三是成为外国资本榨取中国财富的工具。因为被并购后,民族品牌已经不再是中华民族的品牌了,即使出现人们梦想中的“品牌步步高”,也只会使中国的财富更多的外流,发展的越好是中国人越大的悲哀!比如中华牙膏、南孚电池、徐工机械、双汇火腿肠、华润涂料、苏泊尔等,这些曾经的行业标志性品牌、中国人的骄傲,而今已经成了“品牌汉奸”(这个词语来自苏宁老总对五星的评价——“五星卖给百思买还不如卖给苏宁,这样起码不用当‘汉奸’,把自己辛苦创办的民族品牌卖给外资。”)。
那么,为什么很多民族品牌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选择了并购?个中原因到底是什么?
第一种情况:品牌所有者对品牌资产的套现。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与世界的接轨,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的涌入中国市场,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品牌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小,品牌的价值虽然提升了,但是不一定能给所有者带来直接利润,从而导致所有者产生变现的想法。而现阶段刚好各跨国公司急于切入中国市场,然而它们普遍缺乏网络和本土化团队等资源,而并购则是快速占领中国市场的不二法门。于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闹剧开始频频上演,部分民族品牌所有者在资本并购的豪门盛宴中赚得钵满盆满。
第二种情况:为求发展的无奈选择。中国资本市场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贷款难、上市难是中国大部分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很多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资金跟不上,发展必然受阻,在“前有狼后有虎”的今天,前景不容乐观。就象“跳蚤实验”中那些被玻璃盖束缚住的跳蚤们一样,当民族企业家四处突围却无功而返时,面对外资伸过来的橄榄枝,并购往往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第三种情况:还有相当一部分民族品牌的并购,是政府的行为。国家为推进“国有股减持”,以及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境,甚至部分官员为了个人利益,而变卖品牌。例如今年初,福建某地方政府成功出售本地的一个“中国名牌”,从而获得20多亿元的现金收入,于是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问题迎刃而解。
第四种情况:缺乏资本市场的应有经验,以及缺乏远见而导致品牌的控制权旁落。例如南孚电池,最初与摩根等外资合资成立中国电池公司时,中方占有51%的股份,但后来随着中方股东百孚公司的退出,控股权旁落,从而走上了不归路。而同在福建的恒安国际,在私募阶段也曾引入战略投资者摩根,但根据事先的约定,在四年之后即购回外资股份,保证了品牌的控制权。
不管苏泊尔在未来有什么样的市场表现,但是已经不再是我们的“民族品牌”了,而更让我们操心的是还在国际大品牌的夹缝中生存的中国品牌。豪门盛宴下的悲剧才刚刚拉开序幕,如果不能有效的遏制外国资本这个“洪水猛兽”,中国“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以及“中国的崛起”只会是美丽的“海市蜃楼”,虚无缥缈!
吴世昌,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品牌营销专家。专注于品牌力研究、渠道精细化管理和团队建设等领域。在业内首创“品牌力的天龙八部”——品牌力综合检核系统。在《销售与市场》、《成功营销》、《理财》、《中国文化报》等媒体发表过大量营销管理论文。是全球品牌网、中国管理传播网、博锐管理在线等网站特约专家。现为福建亿发纸品(纸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专栏网址:博锐管理在线:http://wushichang.boraid.cn/
全球品牌网:http://www.globrand.com/column/wushi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