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田:国人西服的中国梦想


  在他身上,我们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周忠田没有大福大贵的家庭出身,也没有娇生惯养的经历,童年时代在著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微山湖畔的普通农村度过。自幼相当一名科学家,以便长大后精忠报国,因此,从小学到高中,他始终保持着全班第一的好成绩。高中毕业后,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使他成为共和国钢铁长城中的一员。四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他钢铁一般的意志。

  这一切又转化成为他一生的精神力量,虽已近花甲之年,但他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激情和追求:和合心正,责己为人,静心励志,创业报国。
           

          周忠田:国人西服的中国梦想

国人“前传”

  人生是一个不断作出判断并让时间来检验的过程。空间上的辩证关系是局部和全局,时间上的辩证关系,是因果。不能在空间上作出全局性的正确判断,就必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必然接触失败的苦果。从这一点上说,十年前,周忠田自掏腰包买下国人商标无疑成为他今天成功的引导性因素。

  1994年,仍在临沂市铁路服装厂当厂长的周忠田创造式的想到了“国人”这个品牌名称。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可以注册”的答复后,周忠田以他特有的魄力开始对“国人”西服的品牌宣传。仅1995年,周忠田对“国人”的广告投入就达到100多万之多。

  可是1996年3月15日,国家工商总局驳回了周忠田的商标申请。一家胶东鞋厂在他之前抢先注册了“国人”商标。但是,周忠田并没有放弃对“国人”品牌的追求。在之后的三个月里,周忠田15次远赴胶东,开始第一场“国人”商标争夺战。

  一道低矮的篱笆墙,几间破旧的瓦房,满院掩膝的荒草。站在对方的鞋厂前周忠田内心波澜起伏,脸上阴情难定。看着积压在仓库里的满满一屋子“国人”牌皮鞋,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灰头土脸的孩子。

  周忠田并没有向对方表明自己为商标而来的目的,而是以铁路部门采购员的身份和对方交谈采购事宜。当听说周忠田可以帮自己处理掉库存的几百双“国人”牌皮鞋时。对方激动万分,并连声对周忠田表示感谢。

  当鞋子装上车子后,周忠田有意无意的给对方说:既然“国人”这个牌子在你的手里也没有用,不如把她卖给我好了,价格方面好商量。经过几轮象征性的讨价还价后,双方最终谈定了8万元的成交价。

  当周忠田把“国人”已被抢先注册的消息和自己准备用8万元将其买回的打算上报有关领导时,得到的是“我们不要”四个字。尽管周忠田反复强调“国人”品牌所蕴含的商业价值,但领导的意志已无法改变。可是周忠田对“国人”商标已经志在必得。时间紧迫,考虑再三后,周忠田以自己夫人裴琦的名义注册了国人服装厂。他准备自掏腰包,以国人服装厂的法人身份先把国人商标买下来,然后交给铁路服装厂使用。在当时只有企业法人才有资格拥有商标所有权。

  但是好事多磨。1996年7月,当双方在青岛商标事物所正准备签定“国人”商标转让合同时,有第三方打来电话,愿意以15万的价格购买国人商标。在巨大的金钱诱惑之下,对方拒绝在转让合同上签字。

  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让周忠田措手不及,眼看着自己整整巴望了三个月的“国人”商标就要在自己眼前丢掉,周忠田的率直与勇敢交织在一起。他义正辞严的告诉对方既然8万元现金已经收下,就必须按照事先约定签定转让合同。如果背信弃义,那么只有二人出去“单玩”。

  也许是周忠田的倔脾气发挥了作用,也许是对方觉得只有在周忠田这样执著的人的手里,“国人”商标才能发扬光大,最后他们还是按照事先约定签定了转让合同。周忠田打胜了“国人”商标之争的第一仗。

经商无罪赚钱有理

  人的成功,得意于机遇,能力和努力。今天的机遇得意于昨天的努力,能力同样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四年的军旅生涯磨练了他异常坚毅的性格和善于把握机遇的能力,而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为周忠田的成功提供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1968年,20岁的周忠田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成了二炮导弹部队的一名士兵。在军营里,周忠田的军事素质非常出色,每次连队会操都是第一名,并且是新兵连里第一个入团,第一个入党,第一个得到提干的士兵。因为表现优异,周忠田很快被提升为新兵连的副班长。而在通常情况下,只有老兵才能够担任副班长。

  当时班里有很多士兵没有见过大海。听说部队到大海的路程是三十里,于是他们决定利用节假日去看大海。但是当他们走完第一个三十里后,没有看到大海,再走三十里还是没有。有的人中途放弃了。

  周忠田鼓励大家说:既然咱们要去看大海,看不到大海就不回去。就这样他坚持走完了第三个三十里。第二天凌晨五点钟周忠田终于看到了在大海上升起的一轮朝阳。他对着太阳伸出双手。当时他有了一种苦尽甘来的感觉。

  1974年,周忠田退伍后,被分配到哈尔滨铁路局伊图里河分局党委办公室。在那里,他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并被哈尔滨铁路局列为局里的“十棵青松”来重点培养。但是周忠田没有按照领导的意识发展下去,而是主动要求调到铁路局下属的一家招待所尝试经营活动。

  周忠田的夫人裴琦女士与周忠田一样具有商业意识,1981年,在周忠田的鼓励下,她在哈尔滨开了一家照相馆。不仅如此,周忠田还鼓励他夫人把黑白照片换成彩色的。而当时,彩色胶卷必须拿到澳门才能冲洗。

  不料通过这件事,领导们很快感觉到周忠田的“资本主义”倾向并很快与他进行了一场“共产党员不能光顾自己发家致富”谈话,但是效果甚微。

  1982年,周忠田家的一家餐馆又相继开业,这更惹怒了铁路局的领导,在餐馆开业当天,铁路部门只有一个同事因出差刚回来,还没来得及完全领会到局领导的意思而“冒险”参加了餐馆的开业庆典。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动荡的中国已经平静下来。商业已经开始在经济生活中形成了涓涓细流,并慢慢汇聚成国家意志。但是在基层政治生活中,仍然有很多领导者把商业看成资本主义的死灰复燃,唯恐避之不及。

  1987年,兖石铁路修建,周忠田被调回山东老家。1988年,临沂铁路服装厂成立,周忠田因具有商业头脑而被选派为厂长。在这里周忠田的经营天赋得以显现。1990年代,正是国内服装企业面临深刻变革的时候,很多服装企业因经营不善纷纷倒闭,铁路服装厂却在周忠田的带领下发展的红红火火。

  可以说,在离开部队后的十几年里,周忠田慢慢的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商业视角:对品牌无比重视,善于把握机会和善于因势利导。因此,在1996年,当有关领导拒绝购买国人商标时,他毅然自掏8万元现金买下了国人商标。他相信自己买下的不是一个价值不菲的商标和她数额巨大无形资产,还有一个可以期许得未来。但是,接下来的事实证明。国人带给周忠田的不仅是财富,还有一段说来让人心酸的创业历程。

  1996年下半年,周忠田提出对铁路服装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或者承包经营。这原本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但是在周忠田买回国人商标之后,事情变得复杂起来。随着“国人”品牌影响力加大,她所具有的商业价值逐步显现。但是“国人”商标的实际所有权属于周忠田,而不是他的使用方铁路服装厂。

  相关主管领导断然否定了周忠田的改革思路,认为周忠田是想当红色资本家,是以改革的名义损公肥私。1997年2月,相关部门以铁路服装厂锅炉存在安全隐患为由,要求其停产整顿。随后,铁路服装厂工人上访,要求恢复生产,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此时,周忠田知道一场“国人”品牌纠纷在所难免。1997年3月15日,以周忠田为主要负责人的国人西服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同年4月12日,周忠田接受法院审查,理由是转移国家无形资产。之后不久,法院认定“国人”商标的所有人为国人西服有限公司。1997年10月24日,周忠田重获自由。

现代版“周公”解梦

  自古英雄多磨难。周忠田说:国人西服一路坎坷走来,百炼成钢。一切看似偶然,实乃命中注定。其超然之情可见一斑。

  回顾那段历史,周忠田坦然一笑道:“往事如云烟。‘国人’品牌一波三折,以法律的形式认定国人商标的归属权,对任何一方都是公平的。民族产业也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才能茁壮成长。”然而,“牢狱”之灾只是“国人”品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更大的“苦头”还在后面。

  1997年底,周忠田带着他的20几名工人,租借了铁路局第八工程局的几间大礼堂作为生产车间,准备正儿八经的生产国人西服。但是开工后不久,负责销售的业务经理带着业务人员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和周忠田抢夺数量有限的订单。1998年初,周忠田租赁的厂房被征用,公司必须重新选择厂地。尚未稳定下来的国人西服又将面临着一次大的动荡。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1998年春天,周忠田做了一个梦。他梦到自己掉进了一口枯井里,井壁异常光滑,井底的骷髅张开血盆大口看着自己。惊恐中自己抬头看到有一点光亮的井口。一根绳子从井口垂下,沾满黄泥。形势危急之下,自己只好抓住这根沾满黄泥的绳子向井口攀爬。

  周忠田说自己当时的压力太大。“向前、向前、只有向前”,周忠田连续用了三个“向前”来表达当时艰难创业时的心情。车到山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危机关头,周忠田对机遇的把握能力又一次把国人带出了困境。

  1997年前后,国内西服企业产品销售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是以来样定做的订单加工为主,二是以传统的百货大楼为主要销售场所的品牌专卖。随着竞争的加剧,来料加工在国内市场的生存空间日益萎缩。同时,随着改革向纵身方向发展,各种直营或代理的西服专卖店将取代传统的百货大楼成为品牌西服的主要销售渠道。

  周忠田敏锐的意识到西服行业的这一发展趋势,从而使得国人西服有限公司从起步阶段就直接进入到专卖店渠道。1999年春天,第一家国人西服专卖店在临沂开业,开业当天生意火爆。之后不久,周忠田在国内率先引进“特许专卖,独家代理”的供货制,并迅速取得成功。

  到2001底,国人西服专卖店已经达到200余家,国人西服初具规模。经过几年的打拼之后,国人西服品牌终于在国内打响,2003年11月,国人西服进军央视。截至目前,国人西服已有各种专卖店近1000家。可以说,正确的渠道选择是周忠田成功的关键。

  转眼到了2004年,国人又走到了一个必须改变的时刻。这一次,周忠田需要面对的国人内部的家族制。2004年9月,又一场高层人士变动发生在国人公司,公司骨干因此大量流失,其中包括被周忠田一直寄予厚望的女儿。

  随后,周忠田又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梦:他梦到自己穿着大棉袄掉进了冰窟窿里,并不断的下沉。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能够得救,只有指望直升飞机了。伴随着这样一个梦,“国人”又经历了一场让人心惊胆战的蜕变过程。

  2005年,国人西服一直租赁的生产厂房又因规划用地,限期拆迁。而国人西服新建的工业园因种种原因,工期被迫一拖再拖。与此同时,周忠田为朋友做担保,向银行贷款,朋友却携款而逃。周忠田不得不以2600万的现金为自己的担保责任买单。

  这一系列的变故使代理商对国人品牌失去信心。国人西服进退维谷、即将停产。而在此时,“直升飞机”真的出现了!国人西服在这一年被列为临沂市重点扶植企业。在得到政府的支持后,周忠田树立了勇气。2005年上半年,周忠田几乎每天都会跑一趟新建的工业园,查看工程进度。

  2005年9月16日,总投资3亿元的国人西服创业园一期工程正式投产运营。这是一个值得周忠田永远铭记的日子。八年来,国人西服历经三次蜕变、四次跨越、六次搬家,最终以非常体面的方式结束了历时八年的“游击式”品牌运作,并被评为中国纺织行业的双百强企业。

  创业之初,周忠田没有大规模地兴建厂房,而是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品牌和渠道建设上。他走了一条先创品牌,后建厂房的道路。对周忠田来说品牌的价值大于一切,这也是其成功的又一关键性因素。

国人西服的中国梦想

  曾有个关于西服的段子:杉杉西服说:我走向了世界。金利来这时候却笑了。金利来说:西服说我是男人的世界。BOSS西服笑了。BOSS西服说:顶级男人是我的选择。杰尼亚西服笑了。杰尼亚西服说:我要占领中国。国人西服这时候也笑了。

  在“国人版”西服标准之争方面周忠田已经稳操胜卷,但是对“国人”品牌核心理念的追求却始终没有达到他的理想状态。

  从30年代至今,中国进口了多少套西服,又生产了多少套西服,已经无法算出。但是周忠田心里有一笔账算得非常清楚,这里面没有一件西服是针对中国人的体形设计的。多年来,很多国内西服企业打出各种“洋版本”,欧版西服、意大利版西服、法国原版西服在国内大行其道。每次看到此种情况,周忠田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西服已经在中国盛行了一百多年,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穿着习惯。难道中国人在穿着西服的时候非得去追求所谓的“洋版”吗?周忠田不止一次得这样向业界提出质疑。他说:“最早的西红柿产自西方,但是现在没有哪个中国人在吃西红柿的时候会问这个西红柿是产自那里。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西服。至此,国人西服开始成为周忠田产业报国的最好载体。

  在这种理念之下,2004年周忠田聘请专家根据中国人体形特点设计的“国人”版西服在国内应运而生。当国人西服的“国人版西服,更适合中国人”广告语一经推出。国内很多西服企业如梦初醒。于是各种“国人”版西服概念纷纷出笼。“国人”版西服的标准之争也成为个西服企业争夺的焦点。

  “国人”西服的春天来了。作为“国人”版西服的初创者,周忠田将在2007年全面引爆全新“国人”版西服概念。他准备为中国人制定出自己的西服标准。

  在国人版西服推出的同时,周忠田对国人品牌内涵的探索挖掘也在循序渐进的进行着。从“穿国人西服,长国人志气”,一种肤浅朴素的民族意识,到“国人西服——中国人的西服”,一种粗犷的民族意识,再到“国人西服更适合中国人”,周忠田一直在寻找国人西服品牌之根。

  2005年,《大染坊》作者陈杰先生为国人西服提出了“雅儒深沉,国人精神”的品牌理念。周忠田感到几乎马上就要触摸到了“国人”的文化脉搏了。沿着这个方向,周忠田一直在尝试着在“雅儒深沉”基础之上对国人品牌内涵进行二次创意。

  在回答记者有关他本人未来工作的提问时,周忠田从惋惜中回过神来,很有信心的回答道:会以务实和创新的方式继续下去,用十年的时间把国人西服做成中国西服第一品牌,在中国,‘国人’即西服,西服即‘国人’,这是国人西服的中国梦想。

  说此话时,周忠田抬头看着远方,其坚毅和果断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