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建刚:卖啤酒容易,做企业家难


邢建刚:卖啤酒容易做企业家难

200611,晋商发源地山西祁县,克代尔祁县啤酒有限公司成品车间。

克代尔集团技术顾问,德国著名啤酒酿造专家,巴伐利亚州啤酒研究所所长雷欧·汤姆先生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刚刚下线的一瓶啤酒,打开瓶盖,将橙色透明的啤酒倒入高脚玻璃杯中,用手晃动着高脚杯,并高高扬起,认真地观察着酒体色泽,然后放在鼻下闻了闻,最后轻轻抿上一口,慢慢咀嚼品咂。

十几秒钟后,雷欧·汤姆的脸上呈现出满意的笑容,并竖起大拇指,用并不熟练的中文说到:好酒,好酒。站在一旁的克代尔集团董事长邢建刚终于长嘘了一口气。他将手中的啤酒一饮而尽,然后尽情宣布:投资1.8个亿、历时两年建设的克代尔祁县啤酒有限公司顺利投入生产。依靠祁县啤酒有限公司。克代尔啤酒实现了覆盖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市场战略意图。

而在此之前的一个月,即200511月,随着克代尔集团首批启动资金的注入,已经停产四个月之久的双鸭山啤酒厂正式恢复生产。克代尔在东北三省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

加上德州大本营的两家啤酒生产企业,一家玻璃制品公司和一个麦芽糖生产基地。邢建刚不仅完善了克代尔集团在啤酒行业的产业链,还顺利完成了针对长江以北的市场布局。

另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德州克代尔集团以5.6个亿的固定资产,3个生产基地,6个子公司,4800名员工,70万吨的生产能力,15个亿的销售额,跃居国内啤酒行业8强。这距邢建刚举债350万元收购德州临邑啤酒厂不过十年时间。

 

当不上厂长就辞职

1994年,作为德州市啤酒厂主管经营的副厂长,邢建刚的日子过得尤其艰难。那一年,随着啤酒市场的竞争逐渐激烈加剧,德州市啤酒厂的经营状况逐步恶化,这时候需要在理念上对酒厂进行大的变革。

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任何新方案即使经过层层审批后得以通过,实施起来也举步维艰。邢建刚因此屡屡受挫。19951月,他提出一个大胆的要求,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啤酒厂的一把手。但是未获批准,于是他毅然选择了离开。

他说那个时候自己希望能够当上一把手,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生产经营。

19954月份,有朋友向邢建刚推荐已经倒闭多年的临邑啤酒厂。邢建刚前往考察,眼前的景象让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感。

当时的临邑啤酒厂因无人看管院墙也已经坍塌,厂里设备只要能拆的、能卸的都被偷走了。几个猎人端着土枪,在杂草丛生的厂棚里穿梭,他们在寻找潜藏其中的野兔和黄鼠。

但是,渴望成功的邢建刚还是主动找到当地政府,提出承包经营的想法。得到的答复是:租赁经营可以,但是必须安置啤酒厂300名下岗职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一定要拥有自己的啤酒厂,那些日子里,这种想法一直支撑着邢建刚。

19954月份,承包合同签了下来,临邑啤酒厂更名为临邑啤酒有限公司。但是启动资金又成了问题。

没有钱借钱。几万元借;几百块也借。当时几乎所有的亲戚朋友的都被邢建刚借了过来。最后终于奏租了350万元的创业资金。

钱虽然筹到了,在第一年里邢建刚干得并不顺利。从一个国有企业转化为民营企业,很多职工从心理上不能接受。他们情愿在国有企业里每天为了讨要工资绞尽脑汁,也不愿意到民营企业里领取足额的薪水。

为了稳定职工的情绪,让他们安心生产,在当时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邢建刚毅然拿出资金为他们交上足额养老保险。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部分职工没有回到啤酒厂上班。

邢建刚明白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企业,才能让职工们真正放心。为此他引进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生产设备,从工艺层面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他本人在啤酒圈朋友很多,有着良好的信誉,很多代理商都愿意经销他的产品。

一年之后,临邑啤酒厂有了起色,成了德州及周边市场的老大。邢建刚也慢慢的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啤酒行业站稳脚跟。

 

一个小车司机的三级跳

1997年前后,是国内啤酒行业竞争最为惨烈的时期,很多中小型啤酒企业因实力不济纷纷破产,啤酒行业的并购整合大幕逐渐拉开。

同年,连年亏损的德州市啤酒厂面临倒闭。德州市有关领导希望邢建刚能够接手德啤。他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德啤负债累累,收购价值很低。但是很多原来老同事、老领导找到自己,几百名下岗职工无法就业,自己实在找不到推脱的理由。

19977月,邢建刚正式兼并德州市啤酒厂。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邢建刚的做法,认为他是接了一个烂摊子,会把刚有起色的临邑啤酒有限公司拖垮。邢建刚面对着压力与不理解,他没有任何怨言,只是坦然地说到:“天塌下来,有地接着。”其执著可见一斑。

邢建刚19567月出生在德州市区一个军人家庭。童年的他因为继承了父亲开朗的性格,活泼好动并热衷于音乐和艺术。从小学到初中他一直担任班里的文艺委员,并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伟大的歌唱家。

然而世事难料,1971年,作为军人的父亲受到文革的迫害,16岁的邢建刚也因此而受到牵连,不得不辍学在家,开始了将近十年的漫长而苦涩的生活。建筑工地的临时工,砖窑厂的装卸工,掺杂着从未间断的乞讨经历。

对此邢建刚一笑而过。他说文化大革命之后,自己成熟了很多,性格变得内向,也沉默寡言起来。但是对自己认准的事情有着一种偏执与狂热。

1980年,父亲得以平反,邢建刚也被分配到于官屯乡一家运输公司成了货车司机。后来因为驾驶技术过硬,处事稳妥,被当时的乡领导相中,被调乡政府给乡领导开吉普车。

19867月德州市啤酒厂选拔司机时,邢建刚又一次被选中。从此邢建刚得以与啤酒结缘。

那时候给领导开车可是个辛苦活。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给车加热水,打火,然后再挨个的接领导上班。晚上送完领导已经是深夜11点多,还要记得给吉普车放水。不仅要开好车,还要照顾好领导的衣食住行。但是这些杂活细活邢建刚做得井井有条。

慢慢的邢建刚的做事风格得到领导的赏识,并开始有目的培养他。因此在外出吃饭时候总是不忘记带上邢建刚。从为人处事到企业管理,从待人接物到经营销售邢建刚慢慢熟悉了整个啤酒行业的运作流程。

有一天,啤酒厂的领导对邢建刚说:你不应该仅仅作为一个小车司机,应该对啤酒厂有更多的贡献。于是邢建刚从一名小车司机变更为德州市啤酒厂的办公室主任。话到此处,邢建刚不无感慨地说:碰到一个好领导不容易。

后来不久,同样是在厂领导的推荐下,邢建刚成了德州市啤酒厂的副总经理,分管销售工作,邢建刚的经营天赋开始发挥作用,并逐步积累了丰富的销售经验,在啤酒行业逐渐小有名气。

邢建刚说自己发自内心的感激那些给了自己无私帮助的同事和领导。在他们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没有推脱的理由。

 

一月生活费不超过500

虽然掌控着一个拥有几个亿资产企业集团,邢建刚的生活却异常简朴。

直到现在他每月的生活费不会超过500元人民币。每天早晨随便吃点东西,便匆匆忙忙的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中午在公司的食堂和工人们一起吃大锅饭,大米饭拌芹菜炒肉是自己最喜欢吃的,也是最常吃的。大鱼大肉连续吃上两次就会感到不舒服。

邢建刚一般会把接待客户的工作安排到晚上,陪客户简单的吃过晚饭,然后找上一家比较清静的茶馆,边喝茶边聊天,在不知不觉中把生意谈下来。50岁的邢建刚坦言:自己不喝洋酒,不抽名烟,不进舞厅等高档消费场所,不穿价格昂贵的名牌服装。

邢建刚的办公室里也很简单,没有经过专门的装修。在一般情况下,南北走向的办公室里,老板们往往会选择坐北朝南,而他却是坐西朝东。他说那样自己一抬头就能看到窗外那些巨大的啤酒罐,心里会很舒坦。一张单体式小型办公桌很小,上面摆放着两部电话。办公桌对面是四张连续摆放的单人黑皮沙发,那是他和客人谈话的场所。

虽然很节俭,但是邢建刚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已经有十年时间了。从1995年开始,邢建刚每年都会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五千元资助一名贫困大学生,但是他从来不让对方知道自己是谁。现在克代尔集团每年捐助给希望工程的资金都在20万元以上。2004年,又专门拿出20万元用于德州市郊一所小学的危房改造工程。2005年,克代尔集团还拿几十万元出资金给企业所在地的村庄打了十几口机井,让附近的村民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邢建刚说自己是个苦孩子。在文革期间五分钱一支的冰糕,一个夏天最多吃上两支。而在那些乞讨为生的日子里,东家一个窝头,西家一碗小米稀饭总是在危难关头到来。饱受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的老父亲多次告诫自己:一定要怀着感恩的心来看待这个社会,这个国家,不要忘记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对此行邢建刚始终铭记在心。

 

不敢妄称企业家

山东不仅是一个啤酒大省,更是一个啤酒强省。从克代尔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面临着众多啤酒企业的围追堵截。在邢建刚收购德州啤酒厂之后不久,就有一家国内大型啤酒企业集团前来商谈收购事宜。

在当时的情况下,被大企业集团收购也是邢建刚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是对方开出了几乎是零资金收购的条件是他所不能接受的。在几轮商谈之后,邢建刚决定打造自己的啤酒帝国。

199911月份,邢建刚组建德州克代尔集团有限公司,同时把产品品牌名称由“群岛”改为“克代尔”。

与众多强势品牌朱耷高端市场不同。克代尔产品始终以大城市周边市场,县级市场和乡镇市场为主。邢建刚说,自己是苦孩子出身,当然应该生产适合老百姓喝的大众啤酒。人人都喝得起,而且营销费用也低。

也正是因为选择了大众啤酒市场,避开了最为激烈的城市市场,克代尔取得了快速发展。2003年,克代尔集团以30万吨的产销量成为山东省第二大啤酒生产企业,产品基本覆盖了山东、河北、江苏等地。邢建刚扩张雄心与日俱增。

2005年,可以说是邢建刚的扩张年:投资1.8个亿克代尔祁县啤酒有限公司开始施工建设,分别投资6000万的克代尔临邑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克代尔德州麦芽糖厂相继开工运营。2005年底,克代尔双鸭山啤酒有酒有限公司恢复生产。一年建四厂的速度在业界罕见。

与见厂的速度相比,邢建刚本人却保持着一贯的低调与平和。20066月,当有关部门公布国内啤酒业实力排行榜时,竟然有很多行业内的资深记者不知道位居八强克代尔集团的老总是谁。

当记者称他为著名的企业家时,他说自己还称不上企业家,并表示自己最佩服的企业家是张瑞敏。因为张瑞敏仅仅用了20年的时间就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海尔带进了世界500强,海尔理念、海尔模式也得到了国际的认可,创造了中国管理上的一个奇迹。

他说自己虽然能够保证克代尔集团的4800名职工吃上饭,有着较为稳定的收入,并给国家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在战略思想、管理理念、发展模式等方面仍然有太多的不足之处,充其量也就能算得上一个企业的领头人,要想成为企业家还要不断的学习。

在邢建刚的办公室里,紧贴着北面的墙壁的是一个巨大的书橱,邢建刚说那是自己的唯一的一件奢侈品。但书也仅仅摆满了上面两层,以管理和哲学书籍为主。邢建刚说凡是摆在书橱上的自己都看完了。现在是买一本,看一本,看完之后再摆在书橱上。

邢建刚说自己看书的时间很少,但是还是争取五年之内把书橱摆满。现在自己正在看的书是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