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营销:SK-II的中国猫腻


引文:

      2006年10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与卫生部发布联合声明,就SK-II产品的有关安全问题进行了说明。基于该声明对于SK-II产品安全性的澄清,宝洁公司决定将在今后几周内恢复SK-II产品在中国内地的销售。

  “宝洁公司感谢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在处理本次事件中负责而审慎的科学态度,并高度赞赏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合作精神。” 宝洁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李佳怡女士说。

      一场原本没有任何争议的事情,却因为SK-II,这个所谓的品牌和其背后的实力背景而成为一场戏弄中国消费者游戏,而之前炮火连天的抵制和如今彬彬有礼的说辞,以及一直以来SK-II嚣张跋扈的态度,说明了什么?当所有人看到本应连滚带爬离开中国市场的8年没有质检的劣质产品在一度嚣张后堂而皇之的即将登上大雅之堂,证明了什么?SK-II懂得中国国情,更懂得如何对中国实施政府营销。

     细细分析不难发现,这其中猫腻显而易见。

     猫腻一:为何问题上纲结果不上线?

     最初声讨SK-II时,出自消费者的反应,出自消费者的忍无可忍,出自市场再也遮不住的问题频频曝光,在再也无法按住事情恶化的情况下,其反应出了民族的特点,退避三舍,死不认账。把所有的问题都抛给中国政府机构来解决。而在随后的检测报告中明显报道出其产品超标,质量不合格的诸类问题。而为了安抚民众,政府的也再次强调要把这件事情彻查到底的决心。

     而就在所有的人认为事情该水落石出的时候,SK-II却表现出了按耐不住地激动,俨然一个香港警匪片里面贩毒的和警察的交易一样,对于外界的逼迫,SK-II有点抗不住了,虽然依然表现的嚣张,却俨然真的害怕中国政府会把它们赶出中国,于是,把自身的压力再次变成了对中国政府的逼迫,结果可想而知,缺乏这个经济大户,得罪不起经济支柱的心态,让应该不应该的人都妥协了。最终,落得个不上线?

    猫腻二:中国为何要向SK-II妥协?

    无论是从消费者受到的伤害来讲,还是市场的反应来讲,或者后续的未来来讲,哪怕是民众的民族情结来说,哪一个环节上,对于SK-II这件事情中国政府都不应妥协。更何况它产品本身真的存在问题,也真的在中国消费者中有了极大的负面作用。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不仅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个小公司的行为,而是一场关乎民族情结和正义的事件。而即便是这般显而易见,依然妥协,难免让人匪夷所思,究竟是什么在支撑SK-II?

    看看宝洁公司在被调查期间说过的话“SK-II不会永远退出中国市场”,明明身陷囹圄为何还能说出如此肯定的话?再看看事情结束了,宝洁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李佳怡女士说得话“感谢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在处理本次事件中负责而审慎的科学态度,并高度赞赏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合作精神”,请注意,再其言论中指出的,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慎”和“合作精神”究竟指什么?对于这样的地下调查,双方又是如何审慎和合作的?

    回顾一下近两年来发生的苏丹红、孔雀石绿、转基因豆奶等事件,那一家外国企业不是打着拯救GDP救世主和中国政府所赐的" 重点保户企业“的牌子胡作非为的?那一件事情,不是最终要么不了了之或者冠以"从经济的大局出发"的帽子息事宁人的?在加上中国相关标准的落后,使得无论汽车还是电器或者化妆品,一次次的被冠以经济之名的日本将被他们淘汰的垃圾倾售到中国。还有中国消费者骨子里的崇洋媚外,纯粹属于打肿脸依然不彰记性,下次还照样消费的主,谁惯坏了SK-II类的嚣张,上述都不可避免。

    卖给你是看得起你,不卖给你是关心你!难道中国的消费者还要这么被肆意的践踏而无动于衷吗?

    让你调查是给你面子,不让你调查你也得我把当上帝供着!难道中国政府真的任由这样的产品,这样的企业侮辱中国吗?要不是国外企业看准中国缺钱,看准中国骨子里没有志气容易妥协,能出现这般地嚣张吗?没有,我们可以自己造,即便自己造不出来,可以研究,可以突破,什么时候中国政府能够学习韩国精神,也许SK-II类事件便不会在在中国境内出现了,也不会有更多的中国老百姓被人耍猫腻编故事骗来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