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本化的思考过程
价值中国网“行业名人”专栏发表了洪丽萍编辑对我的一个采访——土地资本化,中国经济问题的“结点”(http://www.chinavalue.net/IInterview/zhengyoulin.aspx)。在这里,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交待一下我思考这个问题的背景和思路的演变过程。
我分析这个问题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土地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资本,一个土地不能资本化的国家很明显地是一个缺乏资本的国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解决资本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土地资本化。这个结论老早就有了,但是,还在求证之中。
正当我对土地资本化问题还有疑问时,读到了德·索托和陈志武的文章。在德·索托看来,落后国家并不缺乏资本。这个结论来自于他的调查和实证分析。德·索托的分析具有震撼力。迫使我们继续思考,继续比较。陈志武教授则把自己的观察比较演绎成一篇具有启发性的文字。陈志武指出:美国经济跟其它国家的差别不在别的,而在于它有着让任何资产、任何未来收入流都能提前变现的证券化、资本化体系。而中国绝大多数资产是没有被资本化的财富,这些财富是可望不可及的价值,所以不是资本。(陈志武,2006)
中国人一直坚信“有土斯有财”的古训,中国人有很深的“土地情结”。所以,外国商人们就 跑到中国来卖他们国家的土地。在2004-2006年,我在广州和深圳分别遇见一些在中国推销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土地的商人,他们买卖异国土地的行为、价格启发了我的思考,5-10万元一亩土地,对于渴望取得土地所有权的中国富翁/富婆们来说,还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所以,我突然之间发现:中国是一个资本极其稀缺的国家,同时,她又是一个资本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这是肯定的。
从土地资本浪费,联想到大学生就业和农民盲流问题。因此,通过资本浪费反推就业机会的损失。我得出一个结论:由于绝大部分土地非资本,中国每年因此损失的就业机会达到3亿个以上,因此损失的GDP达到13万亿元以上,占目前GDP的75%。
按照陈志武教授的分析,土地是财富,但,如果土地在国有制下不能买卖交换,土地顶多是财富,不是资本,不能生钱或不能生多少钱;一个人未来的收入也是财富,但是如果没有金融工具把未来的收入作票据化、证券化变现,那也顶多是财富而不是资本。土地制度和产权制度的决定性作用很大。如果土地是国有或集体所有,并不能交易;如果生产性资产是国有并也不能交易,那么这些极有价值的土地财富和公有资产都祗能是死财富,没有资本和钱的价值,那就大大阻碍经济发展、阻碍财富增长。(陈志武,2006)
在当今全球化和金融化的浪潮之下,资本主导经济(包括资源配置、生产、消费、创新、预期和信心等)活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必须顺应这个趋势,因此,核心生产资料(包括土地、房产和无形资产等)的资本化是一个必然选择。
我通过比较发现:过去28年来,中国经济改革实际上一直在摸索“资本化的路径”。现在,“三农”问题本质上也就是农村改革的问题,农村改革最终必须归结到“农村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房产等)资本化”的路径之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必须牢记在心。
土地资本化可以用不同的路径去实现:对土地进行产权界定之后,就可以用土地进行抵押、担保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可以资本化。
再回头看法律文件和银行的实际操作,真相大白,原来,在中国,土地资本化早就局部展开。深圳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从金融操作角度看,这座“一夜城”原来就建立在“土地资本化”的基础之上,深圳的发展,如果离开土地资本化,就无法理解。
当我们把土地资本化的逻辑理清之后,剩下的一些细小的问题就好解决了。比方说,在资本化程度提高之后,消费和储蓄的概念都变了。陈指出:表面看美国去年(指2005年)的平均储蓄率是—1%,但实际上他们也存了很多钱。虽然他们把人均3万美元左右的劳动收入都消费掉,但他们的可消费收入大约是人均5万美元。也就是说,去年美国包括私有土地和各类资产共增值人均5万美元,能变现的资产性收入为人均2万美元,这部分收入在土地和资产私有制下可以随时变现花费,也可转为资本做投资,但这部分收入没被花掉,而他们只是花掉了3万美元劳动收入,因此实际上美国人平均存下了40%的总体收入。相比之下,中国去年(指2005年)的土地增值、国有资产增值巨大,算到每个公民头上差不多有6000元,可是由于这些土地和资产都是国有或集体所有,任何中国人在决定可以花多少钱、可以花什么钱的时候,都不会也不应该把这些国有土地、国营企业的增值部分考虑进去,因为这不是我们个人的,并且也不能把它们交易变现。所以,我们中国人可支配的只是自己的劳动收入,基本没有资产性收入,在决定可花多少钱、该存多少钱的时候,只能围绕着劳动收入转。因此,中国人的储蓄率会高达46%,经济内需就没办法提高。(陈志武,2006)
的确,如果中国的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也能让任何资产、任何未来收入流都能提前变现(证券化、资本化),那么,中国经济的整体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人的个人未来的劳动收入、企业未来现金流、企业资产、甚至土地都可以通过票据化、证券化,变成资本的一部分。
分析至此,脉络就比较清晰了,土地资本化不是一个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所以,我寄希望于中国的决策者们看到资本化趋势。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金融超市化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之下,土地问题必须首先跟经济金融挂钩,而不是只跟口号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