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中医”论引来无数争议专家在宁力挺中医为中医正名


“中医一定要自信自强自立”,10月18日在南京举办的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曹正逵语调坚定。
曹是针对时下风头正劲的“取消中医”论调而说这番话的。
最近,网上有人正在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让中医在5年内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使西医成为国家惟一的医疗技术。该签名活动的发起人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如此批判中医:中医本身不科学有效性存偶然,国内资源有限中医安全难保障……
中医遭受的“责难”不只这些。此前,英国《独立报》报道称,由中药引起的心脏损伤、肝功能衰竭等副作用的病例,在今年上半年增加了4倍;报道中尤其提到英国有两家商店售卖“复方芦荟胶囊”,经检测显示该药的汞含量超出英国所允许标准11.7万倍。
当这个经历几千个秋天的古老国度再次入秋时,中医也跟着进入了多事之秋。然而近日,当记者为此走访南京中医界时,得到的答复竟然异口同声:是谣言自会不攻自破,时间会证明一切。难道就在这个秋天之后?

取消中医是对历史的无知

“我坚决反对取消中医的说法”著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在接受记者采
访时指出。10月18日,黄教授做了一场关于《经方的学习和应用》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黄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运用经方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当黄教授演讲完,赢得了在座中医界同行的阵阵掌声。在休息的间隙,黄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黄教授严肃指出,中医是中国非常优秀的文化遗传,在现实社会中又发挥着巨大
的作用。在整个卫生医疗系统中,中医一直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深受人民的喜欢。“张让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的说法,实际上一种历史的倒退,是对历史的无知。”
“早在民国时期就有过一次取消中医的风波。” 1929年2月,当时一贯鼓吹废黜中医的西医人士余岩、褚民谊等人,提出了四项旨在灭绝中医存续的议案,并由此引发了民国时期最大规模的中西医论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间中医进入了国家的医疗体制中来,各个中医高校、中医
院、研究所在教育科研医疗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解决了不少问题,作了不少的贡献。
张栋杰:为中医建立数理模型

“谁说中医缺乏科学性?”10月17日下午,在南京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楼里,张栋杰教授在电脑上为记者展示他为中医建立的数理模型。这位曾经先后师从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诸如易经、中医等无比热爱,颇有造诣。
正是靠着横跨文理两科的学术背景优势,他得以试图建立关于中医的数理模型。
“简单地讲,就是利用数学物理等现代科学知识为中医建立理论基础。通过科学运算后发现,中医的很多治疗方法和现代医疗方法的相吻合的。”
“说中医缺乏科学性简直是无知。”张教授说,从古至今,有无数人靠中医治好了
病。在SARS、禽流感的治疗中,中医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就算在医学如此现代化的美国,很多治疗依然包含着中医成分。“所以问题不在于这,而在于中医的很多科学性没有完全发掘出来。”
对张功耀的中医不科学论,黄煌教授也有话要说。
“张功耀说中医不科学,其中有一点提到《本草纲目》中用动物粪便治疗是不科学的。”张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千多年前的方法,现代中医早就不这样用了。现在中医人员的素质大大提高,他们懂得现代医学,具备现代医疗技能,整个治疗行为都是有一个规范的。

辩证看待中医

张功耀对媒体指出,中医的安全性难以得到控制,卫生部难以对中医的安全性做出保证,而且我们国家也从来没有对中医的安全性做过什么研究。就算中医有效,但要首先保证安全,而中医,药很多,一次药方少者要20多味药,其安全性很难得到保证,而且国内没有做过什么研究。在现代医学的条件下,中医难以进行安全性的测量,无法监控。
而国外检测出中药重金属超标,加剧了中药安全性的信任危机。
“个别中草药有重金属,不能否定全部中药、全部中医学。”张栋杰教授反问记者
,西医的副作用不是更大吗?比如西医中的化疗疗法,因此,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黄煌教授坦言,中医不是十全十美的。中医目前存在混乱。有很多江湖郎中靠着中医招摇撞骗,现在很多保健品、甚至牙膏牙刷都在打中医牌,中医的滥用给大家带来了很坏的影响。此外,传统文化的很多东西都糅合在了中医里,有医学的,哲学的,民俗的。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内容相关,要看重中医好的部分,在争论的时候不要以偏概全。
对此,也有专家表示,许多国家以化学药标准来看待和检测中药,是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误解。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复方芦荟胶囊此类中药作为处方药也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使用的,并不能随便服用。而在西方很多国家作为食品标准来批准,本身也是不认同中国传统医学的表现。

中国要向国外学中医?

“这场争论其实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中医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挑战?”韩国拟
将“中医”改成“韩医”,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件事情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张栋杰教授向记者讲述了他对目前国内中医的感受:中医界中医的发展信心不足,中医从业人员对现代科学缺乏很深的了解,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中医要创新要发展,要利用现代科技知识为中医服务;中医要从经验型做到向理论型实践型转化,完善支撑中医的理论;中医要加强现代基础理论的研究,特别注重西方现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理论的结合;中医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要多培养现代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二者兼有的人才。”
黄煌教授也为中医的创新发展开出了自己的一剂良方:对中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尊重中医临床经验,并加以推广应用;由于中医本身占的费用比较少,中医要做到科学用药,医疗机构发挥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满足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需求,使中医更有效更安全更便捷;目前天然药物占据着非常大的市场,国家应重视中医药的开发,扩大中国在国际天然药品市场的份额。
中医要发展,只能进不能退。中医的脉络永远不能断,不能让中医在我们的手上失落。“否则若干年之后,作为中医发源地的中国就要到国外学习中医了。”最后,黄煌教授忧心忡忡地说.本文为江苏科技报采访稿,特约记者李先爽。有什么建议、评论请发到张栋杰的信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