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今用 (36)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
譬若骄小,不可用也。
意:把士卒当做婴儿般合乎,士卒就会乐意和将领一同冒险犯难,把士兵当作亲生儿子般疼惜,士兵就会愿意同将领一同拼死决战。
恩抚士卒——人性产生的回力,持久;而不威刑卸下——人性回力,短命。
厚爱士卒而不能使用,溺爱士卒而不能令行禁止,违规犯制而不能责以刑罚,就好比骄纵过渡的混小子,这种士卒是不能用来作战的。
煎鱼:要两面,一面熟不好吃。恩而不威,威而不恩,都为一面煎鱼。
历代兵家有论:
曹操说:恩不可专用,罚不可独任,若骄小喜怒对目,还害而不可用也。
黄础说:士卒可下不可骄
恩以养士,谦以接之,故曰可下,以法令制约之,故曰不可骄。
恩:基本原动力
威:基本驱动力
用恩积聚能量,用威引爆能量,两者产生强大动能,恩威并施缺一不可!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
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
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知对手能耐,却不知自己多少能耐,胜率也只有一半。
知道自己做战能力高于对手,却不清地形对敌我双方的优劣势,胜率还是一半而已。
知道自己,也知道对方,这是两个最基本的饿公式,脱离了怎么能胜呢?
所以,只知己,不知彼,只知彼, 不知己,都只知一半,胜率怎么会有全部,也只有一半而已。
但是,假使知己也知彼,如要碰到险恶地形,却对地形影响成败的因素一无所知的话,胜率还是只有一半而已。
懂得用兵之道的人,任何敌我行动都不会被迷惑,战阵运作奇招百出,随时因利制宜,变化无穷。
所以,知道自己的能耐,又能清楚掂出敌人的斤两,在先胜而求战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危机,对胜兵的原则无所不知,胜利就会无穷无尽。危机就会迎刃而解。。。。。。。。。。。。。。
第十一:九地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
诸侯之地之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域邑多者,为重地。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
所由如着隘,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立者,为死地。
领兵作战,在地理之行上,可分为九种地势。
1、散地:诸侯在自己机国境内作战 的区域,为散地。因:战场离家近,士兵念家而无心恋战,而因此逃亡,使队形分散,所以称为散地。
2、轻地:进入敌人国内不深的区域作战,为轻地。因:离自家国境很近,士兵因思念家乡,妻小,很无斗志,又因离家路程近,轻易不退返,所以,称为轻地。
3、争地:我获得,有优势,敌获得,也有优势,为争地。因:敌视险要,易守难攻之地,先占领者可掌握胜负变化,成为兵家必胜之地,所以,称为争地。
4、交地:双方均可以容易前往,而地形交战的区域,为交地。
5、衢地:与之交战的对手的区域跨越三个国境区域,先到者可与第三国结交,以为后援的区域,为衢地。三属:三国边境交会之地。衢地:四通八达之地。
6、重地:进入了敌方国家的深处,也既为进入敌国腹敌,许多城镇,均在我军队背后,为重地。因:一旦进入对方国内,经过的城镇就多,越去得深,后勤补给线就越长,而敌人的城镇就在我军前、后、左、右,随时都有掩袭我军的可能,事态与发生的战事就会愈来愈严重,所以称为重地。
7、圮地:恶劣地势地形,不仅难以行军,更加不适宜驻军的地域,为圮地。
8、围地:进去时,入口狭窄,出来时,却路途极远,敌军可以寡击我之众。为围地。因:进去难,出来不容易,限制了军队的回旋余地,在行动困难的劣势下,一旦敌人来攻,损失必增。这种容易陷入困境,或被堵死形成包围的地形,所以,被成为围地。
9、死地:1)地形之势绝对劣势,(前有高山,后有大水,左有悬崖,右有峭壁)进退两难。 敌杀来如何应付?(力争回旋空间的时间)。2)战势极度不利于我的绝对劣势(局面为敌方控制,进退失据,军需贫乏,粮草尽失,人困马乏,智穷力竭。怎么办?死战——或许有生机,不死战——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