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
“为什么待遇不如外企,甚至连报考与录取的比例就达到了42比1,仍然会有53万学子心系‘皇粮梦’呢?”究其原因,明哲保身的民俗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在残酷的就业压力面前,公务员不失为一条“明哲保身”的就业道路。那么,何谓明哲保身,该成语出自“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两句诗,愿意是“聪明智慧懂事理,高风亮节万年长”,包含赞美之意。后来经过提炼后的“明哲保身”,则是指为了维护个人利益而回避矛盾和斗争。
事实上,明哲保身的社会习俗,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传统,自商鞅变法实施“连坐”制度以来,许多人为了保全自己,开始养成了“回避”矛盾和斗争的习惯。应该说,作为热血青年的大学生,做公务员的并不是大多数大学生们的就业的首选。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大学苦读四年,他们也想在一个更利于发挥技术水平和自身特长的人生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能,而不是在大众化的公务员岗位。
但是,目前高校课程的设置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没有很好地接上轨,学非所求,求非所学的现象比皆是。而一些专业课程的开设犹如攀比,你开我开大家开,一些专业的学生于是像乡政府号召下种植的西瓜,这个季节里是大大的过剩了。况且,“下海经商热”早已热过十几年了,政府虽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但资金、经验和人力资源的匮乏,还是让刚出校门的学子望而却步。去吃“皇粮”吧,不管是权宜之计还是无奈之举。
尹蔚民副部长在分析公务员热的时候也指出,公务员热有三大原因:第一是就业压力比较大;第二是公务员的职业有一定的吸引力;第三是公务员“凡进必考”的制度,让有才华的学生能脱颖而出。应当承认,这种分析有一定道理,但细细看来,公务员热的原因包括这三点,但远不止这三点。
在这53万“皇粮”大军中,肯定有一部分人是百分百地冲着“皇粮”来的。一部分是感到自己适应公务员的工作,力争能够把自己的所学贡献给国家的公共行政管理事业;而更多地,则是冲着“皇粮”的待遇来的。尽管人事部的领导在报章上说,公务员的待遇只能算是中等。但现实生活的事例告诉他们,公务员的隐性待遇多着呢!尤其是有个一官半职,房子呀、票子呀、车子呀等等,报纸电视网络上不是常常爆出个贪官“事迹”,钱财动辄成百上千万,情人一窝也有六七个,更不用说平时的前呼后拥、山吃海喝、耀武扬威,感觉自然好极了。
在这样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之下,有谁还不动心呢?
但是,依本人之见,这种明哲保身的选择是不足取的,尤其还是53万这样一支庞大的“皇粮”大军。在中国经济继续高增长之下,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虽然,212万、280万、338万、413万,每年都以几何级增长的就业大军让中国就业市场倍受考验,可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大学以上学历人口数仍然只占我国总人口的5%、劳动力人口的10%。这一比例不仅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相比于菲律宾、泰国等国家也有不如,所以大学生还没有达到过剩的地步。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加快教育改革,加强大学教育,为社会培养真正实用的人才,同时,拓展大学生的就业途径,疏通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使他们各归其所,各就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