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到底应该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
10日晚,在气势恢宏的深圳电视台转播大厅,有幸参加了深圳市第二届金融创新颁奖晚会,见识了深圳金融业的各路创新英豪。深圳市几套班子的一把手齐聚一堂,阵容之强大,足见深圳市对“金融创新引领未来”理念的深刻认同和戮力践行,对金融创新的无限渴求和高度重视,对培育金融创新大环境大气候的不遗余力推波助澜。整台晚会流光溢彩“新光”灿烂华章斐然。不过,除了悠然飘来的深圳高级中学和唱团的天籁之音能够直入人的心扉外,晚会再无什么亮点可言。作为一台高层次的创新颁奖晚会,似稍嫌不足。
笔者从晚会回来后对朋友谈起此事,朋友笑道:“政府主导的事情,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想起不久前另一位朋友介绍微软年终总结大会的盛况,那整个是一个微软领导班子如盖茨、鲍尔默等的个人秀,个个秀得出彩,却能体现微软整体上的一种创新文化,令笔者无比神往。感慨之余,不免要问:金融创新,到底应该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
应该由政府来主导吗?政府方往往会说,金融业全面开放后,金融业最大的危险就是国内金融机构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因而政府要大力支持、引导和培育金融创新。但如果稍加深入分析就会发现,结论恰恰相反,国内金融机构创新能力的不足正源于金融创新的资格主体仍由政府决定,金融创新仍主要由政府而不是其他有生力量推动。传统的西方金融学理论告诉我们,金融创新的一个主要动因在于规避政府金融管制,获取额外的利润。由政府来主导的金融创新怎么能结出规避政府监管的果子来呢?政府主导的创新,必然是一种既“稳”又“新”的创新,离真正的金融创新差得还是很远的?刚刚发布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强调得最多的正是风险管理和监督管理方面的内容。如果金融创新要由政府来肯定和奖励,这样的创新很可能就会因迎合政府的价值取向而走向歧途。因此,完全由政府主导的金融创新,不可能诞生真正伟大的创新产品出来。
应该由市场来主导吗?市场的力量虽然强大,但在金融创新这样的事情上,市场有时并不比政府高明多少。首先,市场是个大概念,它没法告诉你什么样的创新适合于你这样的金融机构;其次,市场经常变化万端,你很难搞清楚市场到底要走向何方,要确定创新方向是一大难题;最后,市场只反映目前的需求,而创新最需要的是要洞察未来的能力,洞察客户深层次和待挖掘的金融需求,否则就会陷于同质化竞争的泥潭。另外,创新本身可以创造需求,可以引领市场,你要发现真正的蓝海,往往就需要跳出目前的市场。市场主导,并不能帮助你解决好这一切。其实,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这一切,花旗最初创新推出的自动存款机(ATM),市场就完全不欢迎,但花旗坚持了10年,终成大赢家。
可是,金融创新既不能由政府主导,也不能由市场主导,那金融创新应该由什么力量来主导呢?
其实,金融创新真正需要的是战略主导。而战略管理可能正是国内金融机构目前最缺乏的一项。与其说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创新能力,不如说国内金融机构缺乏战略管理能力。如果国内金融机构有好的战略洞见,有专注而坚持不懈的创新追求,创新并非难事一桩。但难就难在:要同时做到远见、专注和坚持三点,绝非易事!这要求一个金融机构放弃激情和狂热,回归平淡和乏味。花旗银行早在70年代就洞见到了商业银行单纯依靠存贷利差的危险性,因而三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开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中间业务新产品创新,最终发展成为世界顶级的一流商业银行。这种远见、专注和坚持的功夫,国内有哪家金融机构做得到?
注:版权所有,若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