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作研究的时候搜索到一个关于国内网站高层的争论的文章,很巧是从美国的角度去讲解马云和周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调节的程度:
China Wars: Zhou fights back, says Alibaba’s Ma is
desperate
一位叫Hill的读者评论说: “Totally agree with the guy above.
Both Ma and Chou have no busienss ethnics. They have no idea about
the user itself.Mareware and adware are treasures to them but
nightmare to the users. BTW, yahoo China is shrunking, ebay china
is dying and google china is making joking.haha. ”
这令我想起来中国目前互联网领域的争论,带着强烈的本土色彩,这些相互的攻击,让联想起了台湾的政治人物之间的指责,其结果是观赏性增强了(连老外的网站都要用这么激烈的词语形容这种内斗,可见其惨烈)。我在Sun工作的时候,开大会听过当时的CEO
Scott对微软的评价,说话也很重,虽然Scott公认是Gates的对头但仔细品品味道不同。
Scott大致意思是:
“我有两个儿子,一个7岁,一个3岁,他们很可爱,但是7岁的那个愿意跟弟弟分享,而3岁的那个不愿意和哥哥分享。微软是3岁的小孩,不懂和别人分享”。这是一种经营理念的争论,主要是抱怨微软在竞争中击垮了Netscape等开源企业,可能Scott感觉痛心,代表硅谷的各路英豪要讨公道。其后,Gates夫妇的基金会捐献了巨额慈善基金,而Sun由于战略调整不利,陷入困境。
但是这个故事有一种悲剧的美,感觉Scott和Gates确实在人格上面为创新人才树立了榜样,不论他们有莫大的过节,都得到了不同层面的人士的尊敬。
对比看了,马和周之类的争论,更似一种丑陋的闹剧。为什么中国的创新的人才不能合作?他们要将对方置于死地?其中除了中国历来文化中的俞亮情结,为我独尊的习惯之外,还有可能就是忽略了“分享”和“感恩”,而这恰恰是商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要强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