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重庆需解七大难题(4)


和谐重庆需解七大难题(4)

重庆要么不出事,一出事就是出大事! 重庆要建设和谐社会,需解七大难题:天灾难题、人祸难题、突发事件、国企难题、库区难题、产业难题、吏治难题,正视问题,化解矛盾,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20061116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上,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说:如果把和谐二字拆开,,就是人人有饭吃;,就是人人有话说。 管子《治国篇》云:“治国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穷则难治”,聚精英之智,纳贤达之策,更好地推进和谐重庆的建设,破解七大难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本文大量照片来自新华社记者和重庆有关媒体、网友,一至并谢!也有本人拍摄。相关文论 参见:www.cqcailv.com

 

200694重庆晚报报道重庆市财政局昨日发布消息,惠及全市210万困难群众的低保等六项补助标准提高,全年23.4亿元的六项提标资金已拨付到位。又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介绍,根据20066月底数字统算,今年大约有60万人次领取失业保险金,平均一月有5万人获得失业保险金。重庆3100多万人,据此推算,困难群众占总人口677%,失业人数占总人口19%十一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0万人,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有学者提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贫困人口如果超过10%,就不可能通过自身的力量带来发展,像重庆这样的大而相对落后的城市,不借助强大外力很难取得进步,通过设立自由贸易区获得比东部沿海更开放的政策是最佳选择。建立好一个体制比向中央要钱更能促进重庆的发展,要钱不如要政策。

  有报道说:自1997年建直辖市以来,重庆共126户企业纳入破产计划,涉及职工21.6万人,资产总额70亿元,这对重庆市政府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十五之初,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重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三多一大的严峻局面———破产关闭企业多、下岗职工多、失业人员多、就业与再就业压力大,下岗职工数量连续4年维持在40—45万人之间。2003年,我市顺利实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成为西部实现并轨的第一个城市。国有企业职工从144.25万人减少到67.9万人。此后,失业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达到200多万人。

  重庆,最让人焦急的,是老工业基地的改造。重庆工业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比重太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比重太大,高新技术比重太小。实施新型工业化,改造传统产业,这是关乎产业重庆前途与命运的

  将分散在全市国企里的不良债务,通过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剥离。仅仅一年多,非但没花政府一分钱现金投入,还帮助665户重庆市属国有企业处置了150亿元的不良债务;不仅大大改善了资产质量,卸掉了阻碍企业发展的债务压力,而且推动银行收回了部分不良贷款,不良资产率得以降低。至2005年底,重庆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超过3500亿,十五累计化解市属国有企业不良债务220亿元!重庆已有3户企业集团年销售突破100亿元,10户企业集团资产总额突破100亿元。

  一部分国企经营困难,失业人数过大无疑影响社会稳定。

  重庆特殊钢(集团)公司,生产冶炼电渣重熔高工钢,模具钢,热轧元钢,冷拉钢丝,精锻元钢等,原为国家大型钢铁企业,上世纪80年代经营红火,数万职工和家属生活安稳。企业自1997年左右陷入困境,1997年亏损5.23亿元,累计亏损有24亿元债务,在职职工、退休工人加起来近3万人,成为中国最大的要破产企业,也是重庆国企改革的老大难。由于重庆刚刚直辖,市政府审时度势,实施由重钢兼并而没有破产,以保持稳定。但是兼并时把20多亿元烂账挂在重钢头上,如果这笔欠账不解决,企业就长远不稳定。20051017日,重庆特钢部分工人打着我们要生存的的牌子,每天上午八点半到下午五六点钟,到连接重庆南北交通的七八米宽的212国道要塞,工人们坐在两条横幅的中间,一切车辆都不能从路上通过。给部份重庆人的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时值重庆亚太市长峰会临近期间,更给重庆市政府造成了压力。这就是重庆特钢现象

  有关方面资料显示:98年开始重庆特钢工人实行下岗买断,一年工龄买断价格为四百元,第二批被下岗买断的一年工龄800元。下岗工人多数为4050年龄代人,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经济紧张时期,重庆特钢工人们提出了要求:1、补偿没有到位的工龄买断钱;解决下岗工人的医疗保险问题;补偿未到位的失业救济金;合理解决养老保险问题;6、严肃惩处贪污腐败分子等,工人们的这些要求基本合理的,也有一定的法律依据,但对于重庆市政府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困难。多年来,市政府已经为特钢公司背下了包袱。一方面,政府坦承工人主张有道理,但人多面积大、涉及的金额太大,据粗略估算,仅工龄买断补偿款部份,4万多人要20多亿,这么多的钱政府一下子掏不出来;另一方面,政府担心引发更多企业的同样要求。这是令政府最头疼的原因。2005年重庆市政府「三管齐下」推进特钢破产取得重大突破。一是清偿对职工欠款。从去年8月份开始,用1个多月时间,清理、核对、偿还了欠1万多职工的3亿多元医药费和其他费用,奠定了特钢稳定的重要基础。二是对职工进行合理安置。特钢破产涉及1万多职工,除国有企业职工外,有80年代的合同工,有大集体工、小集体工、农民工等等,在不突破政策底线的前提下,对不同类型的工人进行分类安置。三是帮助下岗工人再就业。重庆市国资委党委动员了20多户市属国有企业集团,提供了两千多个工作岗位,帮助特钢下岗工人实现再就业。

  重庆特钢问题虽然得到很好解决,但重庆特钢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它面临的情况不是个别的,体现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一些普遍现象。

   发展要依靠群众,发展更是为了群众。200692,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在南岸区考察调研时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归根到底是要以人为本,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当前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每出台一项重大政策,每实施一个重大项目,首先要看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广大群众能否从中受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努力让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20061116,市委书记汪洋在参加中共重庆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小组讨论时认为:汪洋说,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不留意社情民意,不注意化解社会矛盾,不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利益问题,不能够让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虽然一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上去了,社会矛盾和问题却不断出现,最终会因为社会的不和谐减缓发展的速度,影响到发展的可持续性。汪洋说,构建和谐社会要通过我们扎实有效的工作,认真解决好老百姓就业、住房、看病、上学、打官司等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他们真正尝到和谐社会的甜头

  即使你的道理讲了上千遍,如果老百姓没得到实惠,你的话就是空话、废话。
   
汪洋告诫说。
  (未完待续)相关文论参见:www.cqcailv.com

                

蔡律      200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