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价值中国新年新闻发布会时,偶遇欧阳君山,在我期望之外。
我跟欧阳君山的结识,在我对他一篇文章的几句随意的评语,欧阳随后很礼貌地用站内留言回复我,特别提到他的观点“我”的理论。其实,也是因为价值中国在首页推荐了他的大作“天下事”,特别是看到经济学界德高望重的茅于轼先生对该书的评论,让我特别留意看了几篇他的博文。
欧阳君山本人没他的照片漂亮,也许是那天他身体不太舒服,没看到照片上那个灵气毕露的年轻学者。欧阳特意送给我一本他的“奇书”,席见时间仓促,我一目十行地浏览了该书的“导读”。这是一本精心编排的书,从目录和排版就能看出作者的用心细密而独具一格。书的副标题是“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呵,好大的口气,我承认,正是这个副标题,引起了我这个经济学人的极大兴趣。
吃饭时,我特意拉欧阳坐在身边,听他讲讲的核心思想。我告诉欧阳,我个人并不十分懂哲学,我个人认为他讨论的主题可能已经触及哲学层面的概念和理论,而作为研究经济的学者,我个人并不特别迷信经济学可以分析和解释一切社会问题。我很愿意读读这本书,也一定会给欧阳的书写一篇评论,但是我不能确定是不是会赞同他的观点。
另外,欧阳的主旨是说,经济人的假设即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和他提出的“我”(即每个人)真正追求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别人的承认和尊重(书中的“注目礼”)是不同的,而我的理解不是这样,其实这两个说法只是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述而已。欧阳“哦”了一声,似有所思,席间,注意到他的眼神总是盯着一个方向出神,一个内秀而敏感的人,并没有他文字中表现出的咄咄逼人。
回程的路上,我开始认真地读这本书,欧阳的文字可以用“可爱”来形容,这本书可读性很强,可以看出他花了很多精力搜集和组织各种数据、逸闻、趣事,而且行文帅性而诙谐,如“李白同志是只大吃酸葡萄的老狐狸”,“普遍真理都是冒充的”,“我”一定要懂得别人的“马屁股”在哪儿,等等随处闪光。读欧阳的文章,我实在无法把昨天我见到的略显木讷的他和文字中活泼跳跃的欧阳联系起来。
欧阳君山的文字是可爱的,与我脾气相投,我个人从不存门户之见,自学成材的欧阳,思想是敏锐的,很有才气,不愧为三湘才子。书以读到百页,逻辑严谨,暂时还未发现有明显的论证破绽,我宁愿把它作为一本休闲书来看,在阅读中体会思想碰撞的愉悦。
这不是对该书的评论,只是谈谈对欧阳君山的印象。他也还在策划推出其他大作,我期望继续读到这样灵动的文字,思想的深刻思索,不应该让我像欣赏半老徐娘那样提起十二分的耐心,欧阳君山做到了,就从这一点,他就是个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