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市值第一又如何?
圣诞这天,中国股市给越来越喜欢过洋节的投资者奉献了一份丰盛的节日礼物,当天,A股市场全线上涨,工行股价更是一度涨停。香港股市休市,但按照12月25日工行H股收盘价4.4港元和A股收盘价5.21元人民币对应的市值计算,工行的总市值达到了2142亿美元,超过汇丰控股成为全球排名第三位的上市银行,仅次于花旗集团和美国银行,较之两个月前上市时又上升了两位。
实际上,短短两个月内,工行两地总市值累计上涨超过50%。市场分析人士一遍欢呼之声,一致认为:“鉴于工行在国内金融行业的地位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工商银行应是体现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最佳代表”。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下一步,工行市值超越美国银行、超越花旗集团将是顺理成章的事,美国银行最新市值为2,396亿美元,花旗银行最新市值为2,680亿美元,工行与之相比都仅有咫尺之遥,超越还不是小菜一碟——轻而易举。中国银行业二十年卧薪尝胆变革图强的卓越梦想就要实现了,中国人百年为之奋斗不息的远大理想就要实现了,我们真应为此而欢欣鼓舞,欢呼雀跃,喜极而泣:王师北图世界日,家祭无望告乃翁。
附件一:全球前5大上市银行(截至 2006年12月25日)
全球前5大上市银行 |
||||
(截至2006年12月25日) |
||||
序号 |
公司名称 |
最新总市值 |
所属国家 |
|
1 |
花旗集团 |
2,680 |
美国 |
|
2 |
美国银行 |
2,396 |
美国 |
|
3 |
工商银行 |
2,142 |
中国 |
|
4 |
汇丰控股 |
2,053 |
英国 |
|
5 |
JP 摩根 |
1,661 |
|
可是,令我无比困惑的是,尽管工行的市值已经跃居全球第三,甚至超过了老牌的汇丰银行,跃居世界前三位,但大则大矣,何强之有?工行虽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银行,但它在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力排名,可从未进过前几名。在去年和今年《银行家》杂志主办的国内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两次排名活动中,工行都未进入前八名。今年的前八名是:第一招商银行,第二是交通银行,第三是民生银行,第四是中信银行,第五是建设银行,第六浦发,第六兴业,第八中国银行。
工行,市值全球第三,但即使做到市值第一又如何,真正能让国人兴奋的内容有多少?
实际上,不仅是工行,对整个国内商业银行,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大而不强。在笔者看来,国内银行业所津津乐道的渠道优势、人才优势、客户资源优势、本土经验优势,又有几个经得起认真推敲呢?
国内银行的渠道优势则正面临“缩水”。因为,外资银行深知自己的不足,开始“扬长避短”,大力开展网上银行业务,进行战略并购,同时与商业联锁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并采取上门一对一方式进行高端营销。如花旗进来后,先向监管部门申请网银行业务,再与7——ELEVEN建立战略联盟搭建ATM网络,竞购广发行20%股权,目前正风风火火地对国内银行原有的高端客户进行拉网式一对一营销,国内银行业的渠道优势可以说立马化为无形,何优之有?
再如人才优势、客户资源优势、本土经验优势都是一回事,优势是短期的、非核心的,长期的核心优势并不明显,并且这些所谓“优势”用得不好立马就会转化成劣势。只要不具备核心优势,人才、客户和本土经验,还不是说走就走了?
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未来,让我们还是听一听一位著名经济学大家的观点吧:亚洲银行业的危机循环从未被打破过,总是从成长、飞跃、在迈向繁荣后跌入无边的深渊——这就是亚洲银行业的危机循环。
在此,我只能默默祝福,愿中国银行业能逃过这可怕咒语的诅咒。
版权所有,若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