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分,华夏的人口不会众多,然而孔老夫子仰古俯今,以理论研究的姿态比较确切的把世人分为两类,即君子与小人。至今,在十三四亿人的泱泱大国,仍然具有指导人们如何面对人世、面对生活、面对事业、面对成败的实践意义。
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是说君子和小人心里经常思索的事情是不同的,迥然有别,君子想的是自己的道德,一言一行的道德是不是规范合理;而小人,心里只有自己的家,眼前的那片泥巴院子,算计衣食住行。儒家学派称为小人的人在当时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应当是“小人者众”的,风雨飘摇,芸芸众生,草根庶民,计较眼前的利益,即便是被孔老夫子称之为是小人,究其心思何谬之有?作为大思想家,不会嗤之以鼻。孔夫子所以以君子与小人比较,无非是强调“德”,失去做人的道德,便是“君子怀刑”,而“小人怀惠”了。这个“刑”的含义是指道德之外的规矩,国家的法度,类似现代社会的法律法规。君子肚子里除去有“德”还装着“刑”,比较的慎独,心中始终感觉有一些法度法则不可逾越,制度原则很强,这就像我们看到交通红绿灯亮起的时刻,红灯停绿灯行,虽然对个人有所约束和限制,但是,这是尊重别人保障自己。君子具有社会道德,是尊重社会法度和社会规矩制度的人。这就是君子怀刑。小人呢?小人怀惠。这个惠就是眼前利益,是小恩惠、沾小便宜,不是仅仅“怀土”看到小利益而是“怀惠”去占有小利益,从小处着手,达至欲壑难填。孔夫子议论君子小人并没有涉及人在社会上的实际地位,地位完全是一种角色,与君子小人做人的本分无关。孔夫子当时接触农民群众接触上层官僚,其中无不可以分出君子小人来。眼下官场上有人钻空子沾便宜起家,官越做越大,人变成大“小人”,小人本质不变,被“双轨”被革职的缘由他根本上说就是一个小人。愿做官的人人人是君子。孔子的论说其实是针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事业观的修养,做君子是一个非凡的思想改造过程,当需非凡的思想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