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贺德全

在写此短文之前,我先讲一个听来的小传闻,在某市大街上,有两个年轻人为了一点小事而发生了争执,引起了不少路人在旁围观(唉,国人就爱围观——笔者注),争吵的那两个人争锋相对,谁也不让谁,看来此事难以得到解决了。忽然其中一人对另一人说:你这个人蛮不讲理,真比某某党(执政党)还坏。另外一个人马上反击:你不要把我比作某某党,我不可能比它坏。这时,围观的群众也七嘴八舌的劝解他们两个,既然你们两个都比某某党好,那你们就没必要再吵了嘛。于是这两个争吵的人就立马不再吵架了,还握手言和,互道再见。
当时,我听了这则“传闻”,心里面很不是滋味,什么时候,人们把某某党和“坏”联系在一起了呢?回想起以前的鱼水情,现在不仅转变为油水关系,而且有的地方已成为水火关系了(不少民间的“顺口溜”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在此不一一列举了),真让人担忧啊。
就说前几天震惊全国的一起“县长全家灭门被害案”吧,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县长文建刚一家于11月27日晚间被杀害,遇害者包括文建刚本人及其妻、儿子、岳母、姐姐和保姆六人(11月30日新华网)。性质如此严重而恶劣的刑事犯罪案件竟然在网上引来了一片叫好声,众网民不仅不同情受害者、不谴责行凶者,反而还认为杀得好。这真有点悲哀了。有位网民(云溪山人)在针对众网民为此“叫好”的分析时说:“网友的反应,客观说明人民群众和政府的情绪对立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作为政府应该认真反思,拿实际行动改善这种状况……”。我很同意这位名叫“云溪山人”网民的观点,这真该引起政府的反思了,为什么老百姓对官员的对立和不满已到了不分青红皂白的地步了?!
人们常说,从量变到质变有个过程。无庸讳言,我们一些地方政府真的已忘了“宗旨”,他们在很多问题上把自己摆到了与普通老百姓的对立面了,如拆迁问题(站在房地产开发商一边)、野蛮执法问题(尤其是城管)、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等等。更有的基层政府不讲诚信,欠民众的钱逾期不还,侵占民众的合法权益。凡此种种,都引发民众对政府公信力的严重怀疑。我想,目前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一些矛盾还应该算是一个“量变”阶段,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机会,把它遏止在“量变”阶段。各级政府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三为民”思想,真正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唯有如此,才能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