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投资者对豆类期货后期走势有很大的分歧,我把几种不同的观点选取一、二供大家参考。
CBOT大豆期货从高位下跌以来,已经有近两年了,目前处于振荡整理中,将会选择什么方向?
牛市的前夜说(青马投资马明超为主):“豆类市场供求面正处于从利空向利多艰难转化之中,目前CBOT豆类市场不断扩大的持仓量也说明,上涨行情一旦出现,其力度不会亚于80年代的那波牛市。”
其理由是。其一、美国题材支持后市 。CBOT大豆去年3月份以后的上涨,依赖于“美国题材”的支撑,去年美国大豆产区出现干旱。就今年来说,“美国题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种植面积、天气、锈菌病,二是生物柴油概念对豆油支持。
上周五,美国农业部基于11月份基本面情况,预测2006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为7350万英亩,比去年的7210万英亩增加140万英亩。预测玉米2006年播种面积为8050万英亩,比去年的8180万英亩减少130万英亩。根据这一初步观点,按趋势单产40.7蒲式耳/英亩推算,美国2006年大豆产量将达29.45亿蒲式耳,折合8015万吨,低于去年的8280万吨水平。
油世界最近预测欧盟25国生物柴油产量将出现大幅反弹,下个种植年度油脂总需求将上升170万吨左右。为满足生物柴油产量需要,欧盟油脂进口将越来越大。
第二、目前虽然市场的消息多数偏空,如:美国农业部公布的豆类调整消息,降低美国大豆压榨量1000蒲氏耳降低出口4000蒲氏耳,总使用量减少5000万蒲氏耳,从而使美国期末库存比上月预测增加5000蒲氏耳,达到5.55亿蒲氏耳,折合151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
虽然报告非常利空,但是利空基础来源于两点:一是美国2005/2006年度的出口量会大幅减少,而到目前2005/2006年度仅过去不到一半,现在还不能断言美国大豆出口像USDA预期的那样悲观。二是全球大豆库存的高企,源于巴西和阿根廷仍维持高产的数字水平。但是到目前以基本确定,巴西和阿根廷总产量很难达到USDA估计的9900万吨的水平。
未来干旱可能会影响产量。2005年1月下旬,巴西和阿根廷南部大豆主产区遭遇一次炎热干燥天气,并导致部分早熟大豆出现减产。从本周开始,对于大部分晚熟品种来说,天气进入最为关键时间阶段。但未来10天时间里,阿根廷产区及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及SantaCaterina大部分地区以干燥天气为主。去年从2月中旬开始,巴西南部南里奥格兰德出现罕见的干旱,导致CBOT大豆价格从2005年2月初的500美分上涨到3月11日的最高660美分。目前时间正好进入去年暴涨的同一时间段,历史能否重演,关键看以后十余日的天气变化。
上周末,阿根廷和巴西南部没有出现降水。从天气预报图看,上述缺水地区特别是阿根廷产区,未来7-10天很难有有效降水。但是,即使今年南美和去年一样在同样时间出现干旱,在价格反应上也不会和去年一样激烈。因为总体看南美土壤湿度较为适中,即便再干旱一点,当前也不会产生对作物非常致命伤害的威胁了。目前20%的南美产区处于干旱之中,对比去年情况,初步估计美国农业部高估南美产量400万吨左右。也就是说,今年巴西和阿根廷产量定位在9500万吨比较合适。另外,根据中国大豆进口需求恢复情况,中国在2-5月份购买美国大豆数量仍有增加可能,至少完成剩下的657万吨进口量没有问题。
豆类市场当前正处于高产量、高库存巨大压力的顶端,供求面处于从利空向利多艰难转化之中。1986年,美国大豆库存创出历史最高记录5.35亿普氏耳,价格也一度跌破500美分。但是,就是从高库存的1986年底开始,CBOT大豆开始了为期1年半的大牛市,价格上涨到1100美分,上涨力度仅次于1973年。时至2006年的20年后,同样一幕再次出现,美国大豆库存创出历史最高,超过1985/86年度,这也戏剧性的预示着大豆市场新的一波牛市已经为期不远。
看空后市的观点: CBOT大豆在国内春节期间出现震荡走势,然而随着美国农业部报告的出台,美豆也应声下跌,此次农业部的报告对于目前大豆市场来说无疑是相当利空的。不但调高了库存量,同时也调低需求,此前大豆库存量原本就压力巨大,报告对于市场基本面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外,去年同期炒作的天气因素近年也未能给市场带来多少炒作的机会,目前南美大豆长势良好,天气亦十分配合。因此,与去年同期相比,目前大豆丝毫没有上涨的理由。
国内方面,由于外盘大豆的震荡,亦导致了国内大豆走势低迷。而后市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将会影响着大豆的走势,可以说后期大豆的走势仍不容乐观。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后期影响国内大豆走势的不确定因素究竟有哪些。去年春节过后国内现货商的大量备库直接导致了大豆的上扬,而今年现货商们由于顾忌了去年的走势,因此一部分现货商在春节前就提前备库,使得今年春节过后大豆市场缺少了一部分上升的动力。此外,由于前期国内大量的进口美国大豆,而3月份正好是这批大豆集中到港的时期,因此国内大豆后期现货压力将逐渐加大。另外,去年年底全球爆发的禽流感虽然近期已经有所控制,但是随着气温的转暖,候鸟的北迁,禽流感将再次影响大豆市场,这也是未来大豆市场最大的隐患。
从美豆走势周线上我们可以发现,大豆自去年前年下跌以来,始终保持着下降的趋势,虽然其间曾经几度出现大幅上扬的行情,但始终未能改变其下跌本质。同时从图形上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大豆的反弹力度正在逐渐减弱,在底部形成了一个大的三角形整理,目前三角形已经开始收敛,随时都有突破的可能。而从目前市场的供求情况及基本面情况来分析,大豆并不具备向上突破的条件,相反向下突破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大豆出现向下突破,那么500美分将被打穿,后市存在着较大的下跌空间。
我本人对豆类市场的看法是一贯的,参考我2005年12月30日文《大豆的上涨行情是属于禽流感过后的报复性反弹,还是熊市后的反转。》主要内容是:
CBOT大豆期货自2004年4月见顶1064以来,已经下跌一年多,目前期价仅有最高的一半,处于历史的底部。在今年世界主产国大豆丰收的大背景以及禽流感疫情的双重利空打击下,大豆和 豆粕价格本应该是以时间换空间,继续维持在相对低位震荡整理以消化市场中的利空因素。而这次大连大豆和 豆粕多头主力却借着禽流感疫情缓解之际突然袭击,打了空头一个措手不及。盘面上看,这次上涨完全是场外增量资金发动先从豆粕下手的一次偷袭,看多资金资金主要考虑操作豆粕相对于大豆来说比较容易得手,时间上又近年关;前期由于禽流感的影响许多压榨企业恐慌性抛售豆粕,造成价格的极度下跌,但其库存也已枯竭,无论是价格还是其库存状况都无疑为这次的行情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多头不用太多的资金投入即可很快推升价格,从本月16日的持仓5万手就能够看得出来,价升量增,很显然主力是有备而来,成功地打了一个时间差。但随后在源源不断的场外资金(也许是其他品种转移的资金)增加下成交量、持仓量巨幅增加。豆粕主力合约在创出成交天量后 ,价格开始剧烈振荡,期价短期见顶迹象显著。
行情到底是反弹还是反转?现阶段还很难说,反转的条件并不完备,姑且把它看为反弹为好。在一轮上涨过后,连豆最近出现的 调整则预示着短期多空双方的分歧相当严重,由于目前世界大豆仍过剩600万吨,多方在没有绝对实质性利好的情况下,何况现在又处于压榨高峰期,未来的套保盘对期价的压力同样很大,短期若继续做多,恐怕是力不从心,即便是后期 由反弹变为反转,多方想要消化上方的压力,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另外从技术上分析,由于前期上涨速 度较快、幅度同样较大,主要技术指标都已经处在了高位,随时都有调整的可能。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是,行情未来也具备一些反转的条件。如前文提到CBOT豆价处于历史的底部,期价下跌空间有限,在充分的调整后会形成新的牛市。从一年来的国际商品基金操作看,2005年2月8日基金的净空头持仓达78161手,大豆市场也同步进入500美分一线震荡,商品基金随后一路减持空仓,大豆期货开始一路上涨,至2005年6月14日,商品基金的净多头持仓达到57605手,大豆市场也同步到达2005年的高点770美分一线,随后商品基金开始减持多头仓位,2005年10月基金净多头持仓下降至1000手左右,CBOT大豆市场同步强势下跌,2005年11月22日商品基金全线翻空。在2006年度的大豆市场行情中,商品基金的持仓量变化将成为极重要的参考因素。从近期商品基金的净空持仓情况来看,短期内仍有继续增持空头仓位的可能,因此2006年一季度大豆市场难有大的做为。二季度以后随着各方有利因素的增加,可能会有大级别的行情出现。
以上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