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中小城市房地产率先崩溃


    春节回南方,我们家正好在中部地区的一个城市里,城市虽然不大,但是最近几年房地产开发实在吓人。我用“吓人”这个词,是因为我觉得但凡一个在大城市生活过的人一旦来到这类中部不发达城市里见到那种开发规模时,非得目瞪口呆不可。

春节后,和朋友开着车子城里城外转了几圈。夜间进城,从前一片荒凉的郊区沿途挤满了小区和楼房,开发商的作品分列道路两旁,给人一种空间挤压感,而且几乎都是空房子,这种空房子一般有两种性质,一种是全部空置,无人问津;另一种是部分空置,但房已有主,有人投资。

房地产在这种欠发达城市里面实在是一件可怕的东西,吃人吃地,而且明目张胆,没有人怀疑这么多房子堆在那里是一件坏事,也没有人为此感到害怕。人们总是习以为常地认为,对于一个城市,房地产越搞越大就越好,于是这个饼越摊越大,规模再也收缩不了。

大规模开发的背后,中小城市出现两种现象:炒房和空置。现在的炒资已经对中小城市渗透过深。在一个城镇人口不到三万的县城里,有一个小区,2003年完成开发的房子,2006年春节时居然空置率仍在60%以上,门窗没安,黑灯瞎火,摸黑过年,基本没人。他们的业主告诉我说,都是浙江过来的人在这里炒房呢。

这种小县城的开发规模同样可怕得很,政府修建了一条路,许多开发商就跟着冒出来,路两边就一字儿排开许多小区,空置的房屋让在街前散步的人感到非常心凉和不安,春节都没有人气,可以想见平日里是个什么境况了,这个城市的经营实在是糟糕。

炒房和空置率的出现,其实是在把这些城市拖入一个屠场,其结果必然会是炒房的血本无归,空置的继续空置,最终贱卖。尽管我承认,在有规模的一二线城市里面,投资房屋其实是不错的一种赢利模式,且回报丰厚而稳固,但是在小城市尤其是经济极不发达的小城市里面,这其实是一种最不好最傻的投资选择。在欠发达城市里炒房,其结果不是被套牢就是被陷死,至少目前会是这样。

中国的经济欠发达中小城市,眼下几乎全部依靠内需来拉动消费增长和经济发展,没有非常大的外资流动和吸纳能力,哪怕把工业园搞得再大再多,给的政策再优惠不过,厂房就像小区一样,空置的闲置的比比皆是,没有人来,没有外需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纯粹靠薄弱的内需想拉动房地产的消费,差不多就是痴心妄想。我们看到,所有城市的房价均在涨幅中,依照当地人均的收入比,根本就无法消费一套完整的商品房屋,一个城市,房地产的发展,几乎全赖非本地资本也就是外来资本扶持,也就是说,一个房地产过于发达的城市,差不多都隐伏着一股巨大的投资热钱。大城市可以有强大的外资进入为市场注入动力,欠发达城市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类现象。当房价过高时,原本过弱的内需会进一步受到抑制。比之于大城市,欠发达中小城市的市场更加脆弱,甚至不堪一击。

这就是此类城市商品房屋大规模空置现象泛滥的原因,无序的非理性开发,将会把城市赶上绝路,当其房地产开过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规模和产量并不能使城市经济更加活跃,反而会使本不发达的经济雪上加霜,陷入又一重困境。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也将远比一线城市更加难以调控和管理,危险系数也将会超过一线城市,甚至可能出现在大城市里久久不会出现的市场崩溃现象。

从欠发达中小城市的房地产开发规模、空置率和房价涨幅情况来看,持续近两年的房地产调控在这些城市里显然没有起到任何效应,绝大多数城市依然我行我素地拉大开发面积,凭借存量土地的富余,大量入市土地和规划,大兴土木大建小区大盖房子,以此换取城市的虚假繁荣或表面风光,将其当作为官执政的成绩和荣耀。宏观调控政策对此无济于事,无法进行行之有效的约束,这个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

我记得去年夏天中央政府曾经出台过一项警告式通知,说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房地产搞出问题的,要让地方官员和政府付出代价,以示惩罚。这项通知其实是一条极好的规则,但是没有人自觉遵守和履行,我也没有看到有哪一位地方官员有因为房地产的问题被惩罚过。我想,之所以没出现,大概是如通知所说,是还没有搞出问题吧。

其实不是没有搞出问题,尤其在欠发达中小城市的市场里,问题多得很,但都很隐蔽,关键得有人下去调研,检查,不然问题永远不可能自觉地跑出来,也不可能自我暴露给人看。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根据通知精神,对全国房地产的开发与消费实际情况进行一次来严格的隐秘的摸底调查,掌握真实情况,再制定相关政策加以管束和疏导,行得到底的要坚决执行,行不到底的要动用一切可动用的手段,将之贯彻到底。如果非要等到崩盘或破灭的问题全部出现时,再依照通知进行一些毫无用处的责罚,那不会是一种建设性的施政态度和作为,这同样也很让我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