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章剑锋

知名房地产事务专栏作家

我怎么就成了开发商的走狗?


面对一个敏感的市场和一个敏感的社会,最大的困难不是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让人听到这声音,最大的困难恰恰是能不能开口说话并且将话说好。能不能把话说得恰到好处,我以为这在当前实在是一件极难的事情。

没有人可以做得面面俱到,也没有人总是能客观到将观点改造成骑墙风格,哪怕有,也未必能始终如一地坚持。所以一不小心就会被人扣上帽子拉出去示众。这个事实和教训虽然在三十多年前就曾有过,但正因为有过类似经验,受到伤害的人及其后代们很容易就犯下类似的毛病。

“走狗”这个词现在正在大流行,这个词的最基本含义本来并不刻薄,“斗鸡走狗”,无非是古代纨绔子弟们乐于钻营...

Read more

小心成为统计数据的牺牲品


 

 

有关房价涨幅的统计数据版本众多,这些数据各自又都差异甚大,各有各的说法,自成一家之言,这是一件令公众为难的事情。北京的公众眼下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

首先,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与北京地方的统计数据存在十分荒谬的差异,北京今年1-2季度的房价涨幅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同比只涨了7.3%,但在北京市的统计数据里面,却涨了17.3%,有人说,同一个城市,同一段时间,两个政府部门,两种数据,相距却是十万八千里,老百姓该听谁的?

奇怪的事情不光出现在中央和地方的两个部门,就连北京市的部门间也有着不同的房价涨幅表现数据,媒体说,在一季度的房价统计上,北京市建委和统计局...

Read more

中国民众从来没有持币待购


中国民众从来没有持币待购

 

从去年九月至今,一些开发商及学者始终认为,中国房地产局部市场(如上海)趋向低迷,乃因购房者持币待购所致,他们由此向市场发出一种错误信号,以为中国房地产的低迷并没有其他原因,也不受别的力量左右,只取决于购房者的观望行为,也就是说,市场只以普通民众的预期为价格起落核心。

现在,北京的房价出现了一种过猛的上涨态势,而在上海,也一扫过去一年的落价阴霾,价格开始突破万元。民众放弃持币待购的结论又被某一部份开发商给搬出来作为理由,于是,一种虚假现象被开发商和挺市派学者勾勒出来:似乎民众们扛不住了,已经开始认输,而房价的转折性上涨,盖在于此,无有其他原因。...

Read more

房地产市场不应商品房一房独大


 

 

最近,有专家又撰文称,不应该让所有人都买上房子,国家也没有义务为低收入者解决商品房居住问题。其实,就大多数人应不应该去买商品房、商品房到底是谁的专利消费品等问题的争论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回过头反思一下,发现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全乱了套,整个儿变成了商品房市场了。人们一说到房地产,一说到买房,无一例外说的都是商品房、一手房。房地产直接等同于商品房,就是商品房。这个误区陷得太深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只怕也就没治了。

笔者注意到,早在1998年国务院就已下发了一个23号文,这个文件里面本身已经明确了中国房地产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

Read more

林树森的另类官员标本意义


 

 

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应该是中国第一位公开表示反感开发商的地方执政官员,最近媒体报称,在广州的人大会议前后,他对房地产市场表达了三点意见:第一,尊重市场意愿,价格由市场决定,买涨买落由市民自主;第二,政府要千方百计规范房地产市场,及时发布土地供应、房地产交易等市场信息,保证市民买卖时“信息对称”,信息不对称路子就会走歪路;三,广州这一轮房价上涨,“不排除有人为哄抬房价的因素”,这种人为哄抬类似抢劫。

林树森是广东省委的常委,中国一线城市的执政首脑,是继有官员抨击教育

、医疗、国资流失之后的又一位另类官员,也是...

Read more

董藩,你为什么不忏悔?


 

 

我和董藩的交往非常简单,在去年,我们有过一些接触,内容包括一通电话、几封邮件、数条短信,还见过一面,后来他恨上了我,也恨上了我们的报纸。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情绪并非无缘无故,自从去年夏秋之交我们在他的办公室里面做过一次谈话后,董藩从此拒绝接受我们报纸的采访,并且拒绝时的态度恶劣而粗暴。

去年发生在北师大管理学院董藩办公室的那次谈话,内容其实十分明确,董藩在没有完全明确我的采访意图时,谈了他对房地产市场的观点,谈了他对专家四处走穴是否妥当的见解,谈了他是如何处理协调他与开发商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

对于市场他谈了一些观点,这些观点他现在仍然在坚持;至于专家...

Read more

房地产调控与民众无关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如同战场,这是眼前的事情,是从前没有过的。在这个战场里面,民众和开发商在打战,专家学者与开发商在打战,同时,民众也和专家学者打战,媒体则在一边源源不断地递上火药和棍棒,一边乐得拍巴掌,总之是在助阵。

为什么会打战呢?这其实是需要好好研究的问题,有人说,是因为房价太高了,太高了就会出现不均衡,就会出现暴富与不满,就会出现牢骚,出现愤怒,最终干了起来;又有人说,不是价高的问题,是心理不平衡的问题,是无理取闹的问题,是不了解市场的问题,是乱说的问题,乱说就是为了发泄,发泄是因为有人没有理解市场,不了解实际情况。有那么些应该穷的人,他偏偏不服气,...

Read more

房地产市场可能进一步萎缩


 

 

如果中国当前的高房价与房屋供给结构扭曲局面迟迟得不到控制和调整,已趋向疲软的购买力将不得不进一步受到限制,消费氛围会一直深陷在不景气状态里,而普遍存在于城市里的商品房高空置率由于无法得到及时消化,将把房地产市场拖入一轮萎缩周期。其表征为:房屋持续高价格但购买能力逐步下降直到匮乏、开发量未减少但空置率逐年增加、市场由热转低迷再暴冷,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城市的经济运营与发展规划。造成开发企业不断死亡,消费心态不断看空,市场效率不断下挫,政府将救市无门,政策也将全部失效。

这种萎缩无疑是危险的,由于商品房价格与受压制的实际购买能力存在巨大的背离和反差,二者已经...

Read more

让我们拿什么以房养老?


 

建设部科技司一位官员近期倡导以房养老模式,说“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并建议在中国一些城市进行试点,待时机成熟之后择机推广。

以房养老其实是一个天真而宏大的构想,我猜想,普通民众是愿意干的,可是,市场是否允许,这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在当前推行以房养老的理念,需要有若干配套的前提条件,而在中国,这些前提条件均不具备,以房养老所需要的软硬件配套基础远远未能健全和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以房养老,无异于一场空想。

在较长时期内,中国是一个不适宜也不可能实现以房养老的国家,这受到多重因素制约,例如国民收入、房屋价格、保障制度、消费观念等,在这...

Read more

大学生怎么不能等价于民工?


       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不久前对25个省(市)近5300名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一项调查,发现他们今年预期月工资达1100多元,较往年高出许多。而媒体同时将大学生的工资预期与农民工们放在一块儿进行了比较,说应届大学生工资预期连续下跌,已降到了1000元,言外之意连个农民工都不如。

  在过去的若干年间,人们总喜欢刻意将大学生与农民工或其他社会底层劳动力放置在一起进行比较,这显得很荒谬。不是二者之间缺乏可比较性,实在是根本就不应该将二者放在一块儿比较,因为这会给人以误导和错觉,似乎怀揣高等教育文凭的大学生走出校门就一定要被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