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产上演“围城”,出路在何方?


城市居民青睐区域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迅猛,人的工作压力比起以前大了许多,郊区化居住能够给人们提供片刻的远离城市喧嚣的机会,使得人们能够以从容的心态面对本应当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而实际情况又不允许人们彻底远离城市,那么,与城市保持多远的距离且配套如何的郊区能够担当这个重任呢?实践证明,在交通便利、娱乐休闲设施齐全、周边环境生态环保、生活配套完整的城市近郊地带是城市居民青睐的区域。

    郊区是城市市区内、中心区以外的环状地区。就北京郊区而言,20世纪80年代的三环附近,90年代进一步向四环拓展,进入21世纪已迅速扩张至五环、六环附近和近郊地带。

    郊区化条件已经成熟

    郊区住宅多为低密度住宅,主要形态有Townhouse(联排别墅)、小高层、多层、低层等,容积率通常在1.5以下,像华润的翡翠城、万科的青青家园、通州的加华印象等。它在国内引起重视,较早的当属广州“华南板块”区域的住宅区的开发,其发展过程很能说明问题。众多实力开发商聚集在五羊城远郊县的一块土地上,以大社区和大配套的建设思路,在商业、教育、医疗、体育与服务等设施上花大力气,并以合理的价位、多样化的住宅、丰富的社区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形成精品模式,拉开了住宅郊区化建设的新序幕。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认为,北京郊区经过十几年在交通、设施、配套、环境等的改造和提高,再加上人均收入的逐年上升,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居民郊区化就顺势出现了。换言之,目前这“两化”的条件已经成熟,郊区的房子卖得好也就不足为怪了。像大兴的庞各庄,地处京津冀交接处,可以充分发挥地理优势,不仅要推进农村城镇化,更要借助政府的行政力量吸引城市居民郊区化。

    核心是农民问题

    刘洪玉还说:“从前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对郊区尤其是南部的大兴存在偏见,觉得这里是拆迁户、危改居民被动安置的地方。这一部分城市居民的住宅郊区化不是赶时髦,而是迫于经济能力住在郊区。我去汉城考察时发现,他们许多事业型的机关单位不能在市中心办公,必须迁到各个卫星城去。这种利用行政手段把高收入人群疏散到郊区去的做法,不仅提高了郊区的人口素质,而且增加了郊区的购买力,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刘洪玉指出,推进“两化”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比如,靠被征用土地生活的农民,在安置的时候就不能只考虑他们的住房问题,还要兼顾他们的就业、保险、养老等一系列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进行职业培训,帮助他们适应城镇化带来的各种变化,跟上城镇化的脚步。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叶剑平。叶剑平告诉记者,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居民郊区化是中国进入小康社会的必然要经过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顺利通过,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农民问题。目前北京北部的发展已经快接近极限,东部的通州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房地产开发,西部的发展因为聚集了大量的军队和各大部委而相对复杂,南部发展一直由于地理位置和人们的观念影响相对要缓慢得多。就现有情况来看,南部的大兴要迅速发展应该尽量争取到多的北京市公共资本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