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2005年7月
不能把我们的意愿强加在人民身上
——专访法国驻华大使高毅
文/本刊记者 刘建辉
对于法国人民公投拒绝欧洲宪法一事,法国驻华使馆非常谨慎,一般来说,驻外使馆不对国内政治发表评论是常理。不过,在接受《经济》记者的专访时,高法国驻华大使高毅却主动提到了此次公投,他说,希望通过《经济》杂志可以澄清中国读者这件事的一些误解。
《经济》:你认为法国人拒绝欧洲宪法的原因是什么?
高毅:此次法国人民拒绝欧洲宪法,个中原因非常复杂。首先,采用公投的方式有些欠妥,因为法国人有时并不是针对问题本身表达意见,而是会通过公投来表达对政府的意见。其次,法国人对欧洲一体化的快速势头还是有一定的担忧,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另外,一些法国人觉得欧盟的运作有点官僚主义,人们的这种感觉并不准确,欧盟机构的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经济》:如果实现欧洲一体化,法国人的生活会比现在差吗?
高毅::法国人和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人总的来说还是赞成欧洲一体化的,但是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民意又不一样。很多人都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算到欧盟一体化的身上。有些国家的政府也把欧盟一体化进程当作转移国内矛盾的挡箭牌,欧洲一体化实际上成了人民表达不满情绪的替罪羊。
《经济》:对一个民众并不理解的议题进行全民公决是不是一个失误?
高毅:恐怕不能这么说,人民是按自己的意愿投票,但是这个问题太复杂。我们有理由相信欧洲宪法对法国有利,但是还需要说服人民才行。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意愿强加在人民身上,我们需要的是沟通和相互理解。这次公决也是倾听民意的一个好时机。
在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超国家的机构,来自各个国家的部长已经习惯了在一起工作并且形成了一种机制,但是人民并不了解。
《经济》:是不是法国人特别看重国家民族的独立性?
高毅:我们虽然注重国家的独立性,但是我们更看重一个独立的欧洲,一个属于欧洲人的能自己保卫自己的欧洲。法、德、意、西都很强大,但是单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有限,所以需要团结起来。既团结起来,同时还要保持自己国家的民族特性,这是我们的任务。
可惜的是,在欧洲宪法让欧洲更具自己的特性的时候,人民却把它否决了。此次欧宪被否决只是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波折,这样的波折在历史中也是经常遇到的。我们相信那些对欧洲一体化持保留意见的人会顺着我们的步伐前进。
《经济》:欧洲一体化的思想最早源于法国,你如何评价欧盟现在的进展情况?
高毅:欧盟应该是个经济区?联邦还是邦联?对于欧洲的未来至少现在还没有一个共识。让·莫内当初的设想是类似联邦制的联合体,同时保持各个成员国的特点,但是现在看来离这一目标还很远。不过在欧盟一体化方面,在欧盟成员国内部已经达成了一种默契,允许成员国只参与一体化的一部分,比如说英国不加入欧元区也是可以的。
现在的欧盟一体化是个非常复杂的机制,没有历史参照。这是一个进程,最终目标是什么我们也不清楚,但是我们希望未来的欧洲能够保持独立,有自身特性。
《经济》:如果欧宪得到通过,是不是有利于对华军售的解禁?
高毅:不会,这二者没有联系。对华军售未能在今年解禁主要是因为美国对部分欧盟成员国的压力。去年12月份的时候,这些国家都已经基本统一法国的提议解禁对华军售,但是后来在美国的压力下,他们的立场又退步了。
法国还会继续推动对华军售的解禁,在英国担任欧盟主席国期间能否解禁很难说,但是,不要紧,我们仅仅浪费几个月的时间而已。
《经济》:作为一个法国人,你对法国人的民族性格是怎么看的?
高毅:法国人特别注重历史和保持自己的文化特性。法国人在面临选择时,总是喜欢在历史中寻找参照物,法国现行的政策都是源于历史积淀。比如,法国在二战期间被占领的历史反映在后来的政策中就是,法国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这也是我们坚持核威慑的原因。我们注重历史,并不是怀旧,而是从历史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灵感。
在文化特性方面的一个表现就是,法国人非常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很多人都说法国人很浪漫。法国人喜欢在法国生活,喜欢在法国的生活方式,所以法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大规模地向外移民。
欧洲一体化的思想最早源于法国,我们的前外长让·莫内提出了这一伟大的构想,所以现在的“欧洲日”也叫“让·莫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