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清平
据《南方都市报》2005年7月20、21日“佛山新闻”披露,佛山市南海区旭X公司总经理刘某在公司召开“道歉会”,向超时加班的全体车间员工公开道歉。刘某在会上作出四项承诺:1、保证员工正常的8小时上班制;2、足额支付员工加班工资;3、设立总经理信箱,每月召开一次员工恳谈会,加强与员工沟通;改善员工居住环境,增加员工业余文体活动。
员工超时加班、工作环境恶劣、公司拖欠员工工资等早已是很多企业“公开的秘密”,媒体揭幕、曝料不在少数,但像刘某这样高姿态地“公开道歉”还真的鲜有耳闻。因此,笔者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则不错的新闻,也为刘某“闻过则喜”、“知错能改”的胸襟和气度真诚喝彩。
总经理道歉了,错失整改了,员工满意了。似乎一切都到了画上圆满句号的时候。
总经理刘某在看到媒体曝料自己公司员工超时加班时,觉得“震惊”、“不可思议”、“非常意外”,他“从没想到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的公司”。笔者不由得纳闷:刘某身为总经理,应该具备最基本的企业管理常识。员工是企业产品生产、质量把控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员工,任何公司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浮萍,公司利润、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事实却是旭X公司车间员工一个月没有一天休息,每天连续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转而集体向媒体求助。这个过程,怎么着也得一个来月吧?笔者不禁要请教“不愿面对镜头”的刘先生:对公司事务不“经”不“理”的他缘何成了总经理?总经理到底应该“经”、“理”什么?
经理,顾名思义,应该是“经”、“理”的紧密结合。经者,有经营、经历、经手、经常等意;理者,无外乎理财、打理、理事、道理、理会等。所以,一个合格的经理,除了经营和理财,关注公司的发展、壮大外,也应该经常理会基层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感同身受地经历、打理他们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员工长期长时间加班,处于疲劳状态,其工作效率肯定要大打折扣,产品质量问题肯定不少,这些都足以影响公司的经营收入,身为总经理的刘某岂能不关心,并进而找原因?刘某以“公司大了”、“经常出差”来作为自己严重脱离基层员工的理由,显然难以成立。
员工福利、工酬、工时的标准制定,除了董事长、总经理,估计下面任何一个经理都无权拍板。旭X公司的外贸搞得再好,订单再多,因为赶货,员工不得不经常超时加班,公司却迟迟未支付半分钱加班费,相信员工肯定有很多议论、不满。这些意见,“也是打工者出身”的总经理怎么会从未目睹、耳闻?如果是下级主管、经理有意瞒报,出来道歉的怎么只有总经理一人?
笔者认为,刘某最终变成不“经”不“理”总经理的根本原因在于旭X公司领导层并未真正地将员工当作企业的最大财富,没有真正“善待员工就像善待自己的亲人”;在经济利润和员工权益之间,天平明显向前者倾斜;直到员工无法忍受,投诉媒体后才匆匆承诺的“车间班组每周举行一次员工座谈会”也凸现出该公司内部管理和沟通处于明显的“真空”状态。
经常出差的刘某,缺少下基层的时间,内部的沟通断层也让他无法获知员工最真实的声音,就这样一步步成了“有眼不视、有耳不闻”盲聋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