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想抽时间把余华的《活着》看一遍,但却每每以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而不了了之,未能如愿。趁三月底,我一个人从武汉到合肥的“逃避之旅”,在火车上用了一夜的时间终于如愿,匆忙读了一遍,感慨颇多。活着,人活着确实不易,也许正如某位名人所说的那样,人活着的一生,就是为了亲身体味一次人生的磨难和痛苦。
读后,总有想留下一两句话的冲动,不然,怎样证明我读过了它呢?算给自己一个交待吧。然而,在混日子的当中,又以各样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未能成文。至今日,方下定决心动笔,而不在乎文字的多寡。
第一感觉,对小说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命运,甚是同情,之中,不觉之间,被小说曲折情节打动,不止一次地洒下了几滴同情之泪,命运多劫啊!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福贵可谓是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做过阔少爷,纸醉金迷、嫖妓、赌博、放荡不羁、游手好闲、玩世不恭,把家业败光之后,先是气死了老爹,接着发妻家珍被丈人强行接回娘家,留下一女凤霞,及年迈的母亲三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富贵之家,沦落至此也算是够凄惨悲凉的了。
然而,苦难才刚开始。终于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回了家珍,并带回了小儿有庆。接着便被抓了兵丁,飘泊了几年,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回到家,老母已先亡,女儿也因病成了聋哑,又赶上了全国大炼钢铁、饥荒、文革,儿子献血被抽血致死,女儿产子致死,家珍病入膏肓羸弱致死,女婿工伤致死,外孙苦根多吃了几棵豆子撑死,苦难接踵而至,只有老人福贵一个人活了过来,相信此时,眼泪已没有任何意义了,也表达不了任何情感了,他的命长些,但承受的痛苦也要更多一些。在亲情里,也许永远都是“你死好过我死”,先死的是早一步得到了解脱,而把悲伤、痛苦都留给了后死的人,因而在真正的情感里,出于对他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是会希望自己来承受更多的苦。
可以说“苦难”贯穿了小说的始终,福贵经历的苦难,其悲惨、凄苦的一生见证了人生的艰难与不易,成为了对人生最好的注脚,人生多磨难!人活着,确实不易,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呢?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小说以“活着”为题,即是空白虚无的,又是充实丰满的;即点出了人生的意义,有诉说着它的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