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制晚报》。2006年4月4日报道,北京某高校学生,为交学费,偷取同学卡中的5000元钱。不过,此学生留下一张借条,鉴于案情,以及被盗人的损失已经追回,朝阳区检察院决定不提起起诉。
检察院根据案情做出的处理,非常讲人情,也符合法律的要求。我是在想,幸亏这个学生当初留下了一张借条,要是他当初头脑一热,没写借条的话,那等待他的将是牢狱的惩罚。对于一个在校的学生来说,这是多么可怕的结果,而且这将是一个足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事情。我觉没有说,没有学费去偷盗是合理或者值得原谅的事情。我们可看报道的时候知道,该生曾经深情助学贷款,没有得到,曾经想自己打工挣钱,但是也没有实现。我注意到《法制晚报》中的一句话“因为怕交不齐学费会被学校开除”,我们可以理解他的作为了。从这个报道中,我们分明可以看出,他的“借”钱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
是谁造成这样的事情?高的学费?高学费从何而来?
我注意到,现在媒体上,政府的官员们都谈到了高学费的问题,他们都在谈高学费的原因。我认为,无论高学费从哪儿产生的,教育部作为主管部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它是监管者。没有尽到责任就要受到追究。既然出现问题,教育部就要去纠正。教育部有这样的责任。现在的问题,是人民不满意,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近来有报道说,教育部要开始成本核算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感到有点可笑。“大门朝南开,无钱别进来”这就是教育部和高校的心态,要不然,你核算成本干什么?高喊”反对教育产业化”,却在核算成本.这不是典型的做生意的心态?对于教育,根本不能根据成本收费,这显然是一个很白痴的问题,培养成本高,你就提高收费。我怎么感觉像这么一个场景呢:
商家定高价就是因为商品的成本高?价格根本不是根据成本定的,往往是市场竞争得来的,你的成本高于别人的,你就被淘汰了。
高收费的原因决不是,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投入不足和高收费是两个问题。谁给了高校涨价的权力?教育部啊。我想起来电视剧《大宅门》里白景琦骂他的总管的一句台词“没钱你给我要啊!”想那么多的外门邪道干什么呢?同样的一句话,也可以说给教育部听.很少听到他们向人大,国务院提出增加国家的教育投入的议案,却在这么高收费起来了。
我不敢设想假如,假如上面的这个学生有经天纬地的才能,不说这么大。假如他有某一项杰出的才能,那么我们的社会会不会因为钱少了一个杰出的头脑?我们的国家正在自己毁坏自己的前程。好的制度应该使更多有潜力的人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到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