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以“维和”与“反恐”的名义制造恐怖


2005年722日,27岁的巴西籍男子让.查尔斯.梅内塞斯被英国便衣警察追赶,连中5枪,毙命于伦敦的街头。

其时,警方正在展开对制造7日和22日伦敦爆炸案的恐怖分子的追捕。警方“发现”在伦敦做了三年电工的梅内塞斯“形迹和着装可疑”,于是尾随他进了地铁站,并“喝令”他原地站住。也许是梅内塞斯没听到警察的喝令,也许是出于对持枪者的必然畏惧,也许是急于赶上地铁,总之,梅内塞斯没有及时“原地站住”。

于是,枪响了。

如果梅内塞斯是个货真价实的恐怖分子,一切都很完美:悍匪拒捕,警察为了保护民众的生命安全,果断将其击毙。

出了点意外——警方随后的公开说法是:这是一起误杀,死者确信与任何一起伦敦爆炸袭击毫无关联。

英国反恐部门已经明确指示执行任务的警官可以对自杀袭击嫌疑人头部开枪,不必顾及对方性命,警察是在“执法”过程中“误杀”死者的,一切都是“按规矩行事”。

就像被天上的流星砸中一样,梅内塞斯的死亡虽然过于“意外”,但法律没有规定任何人需要为这次“意外”承担责任。因此,死者悲痛欲绝的父母除了获得一笔抚恤金和英国警方无关痛痒的“表示遗憾”外,正当壮年的儿子等于白死。

这样的“遗憾”我们的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19995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炮轰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随后表示“遗憾”;欧盟对伊拉克战争爆发表示“遗憾”;美国对伊拉克虐囚事件表示“遗憾”……

许多的遗憾,都是在“维和”、“反恐”的幌子下进行的,血腥中,无数无辜平民在亲人的尸首和夷为平地的家园旁流泪和绝望。

一个不容辩解的事实是:恐怖主义分子所制造的流血和灾难远比任何一次“维和”和“反恐”带来的破坏力要轻微得多。

笔者此言并非反对“维和”和“反恐”,只不过希望正义的执法者在正义的行动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人道主义”精神指引自己的枪口,无辜的平民不应该成为“正义”枪口下的殉葬品。

历史告诉我们,“以暴制暴”很容易成为屠杀的借口。

恐怖还在继续,硝烟还未散尽,“维和”与“反恐”成了世界稳定与发展的主题,任重而道远。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无辜者会在“维和”与“反恐”的名义下“遗憾”地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