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家电连锁企业迎来关门潮?


《战略》栏目是《东方企业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策划性栏目,主要就是采访业内及相关人士来谈一下商业管理以及市场上与“战略”相关的话题。近日,大中电器在北京关掉3家连锁店,我们就这个话题谈一下关于北京家电市场饱和以及下一步的战略问题。

 

记者:您认为北京家电市场目前是否存在“饱和”?北京家电市场大概能容纳多少家电连锁店?这种“饱和”状态从什么时候开始显现出来?

庞亚辉:目前北京市场家电销售方面体现出三种信号:第一,国美宣布继续加大对北京市场的开店速度,目前店面还远远不够;第二,空调巨头格力加大自营店、社区店的开店速度,依然与家电连锁企业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第三,大中在北京关掉了3家家电连锁店。

     因此,以上说明了北京家电连锁市场还存在着一定的市场空间。但是即使存在着空间,但过于盲目和集中,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的店面,则必然会被淘汰,无论是大中还是国美的店面。就单独大中电器而言,无论品牌知名度还是店面数量和企业销售规模,都已经沦落成家电连锁的二线品牌,更多的偏于北京一隅,而北京过于强势的国美在一定程度上更挤压了大中电器的生存空间,由于自身实力没有上来,也在一定意义上缺失了与生产厂家的议价能力。

 

记者:您如何看待近两年来如国美、大中、苏宁等家店连锁店的疯狂扩张?

庞亚辉:在过去的两年中,家电连锁企业整体处于快速扩张的“跑马圈地”状态中,在一二级市场基本完成了战略性布局。正是由于快速的扩张,才形成了家电连锁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的概念,而且二者的差距明显。同时,由于过速的扩张,每家企业都存在关店的现象,而且也对自身的管理能力、厂商的关系,以及如何与消费者进行沟通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也是为什么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各家电连锁企业都进行着内部管理的提升,注重客户关系的管理,着意在品牌美誉度以及与供货商方面进行关系修补,等等。

 

记者:北京家电市场的走向和趋势,以及目前二级家电市场的潜力和空间?

庞亚辉:北京家电零售市场作为国内重要的市场,具有标杆性的作用,任何一家试图扩展成为全国品牌的企业,都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必须要立足脚跟,所以家电市场竞争会非常的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市场将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各品牌家电连锁企业的综合实力的竞争,会拼服务、拼品牌、拼与供货商的关系,最终各家会找出各自独特的定位,走差异化竞争。

至于二级家电市场,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这个时候,更多的竞争会体现在家电连锁企业之间、家电连锁企业与当地区域性家电批发商之间的竞争。

 

记者:面对这样的情况,家电连锁企业在北京市场上应如何调整策略?

庞亚辉:进行内部流程的改造和整合,提升经营管理团队的能力和素质,决策要体现出科学性,在用户服务上下足功夫,对外提升品牌的美誉度,改善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自有品牌产品订制、品牌加盟授权等等方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庞亚辉 上海卓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本文刊载于《东方企业文化周刊》杂志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