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开门未必见山,一针务求见血。
栏目介绍:话不在多,点到就行;点不在多,有理就灵。见招拆招,智唐评论。
事件:微软携手纽约时报,开发电子版报纸阅读软件。
评点:互联网及其改变的生活。如果你信奉这句话,那么接下来要做的无非是思考“如何将传统换步移形到网络”或“如何借助网络更深入完善传统”。传统纸媒竞争愈演愈烈,把战火引向网络或许是较优策略。一方面,它可以最大化吸纳互联网上不特定多数的读者群,横向地拓展市场;另一方面,它借由技术革新扩大产品(服务)优势,博得市场先机。同时,这也会势必带动硬件(载体)制造商的发展。手机、PDA、MP4等电子产品,都应当与即时新闻阅读有功能关联,如此一来,移动的、方便的、数码的、即时的报纸阅读就会突现出巨大的比较优势,而届时,一场集中了软件开发商、硬件制造商、新闻供应商三位一体的产业联合战即将上演。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454
事件:超女品牌产业化锁定目标。据天娱品牌总监刘琛良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他们希望通过“超级女声”来打造一个“中国迪斯尼”的梦想。
评点:“超级女声”品牌的产业化已经上路了吗?对于一个靠“超女”起家但实在略显年轻(稚嫩)的天娱来说,想得到和做得好都是“有待商榷”的问题。想得到,是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层面的,迪斯尼的成功是电影、乐园、电视、杂志、连锁店等协同效应下的成功,此外,还要遵循文化营销的规律。天娱除了借鉴模仿西方,是否还有自己原创本土的东西,这直接影响能否“想得到”。做得好,是执行力、实践力层面的,我们注意到,伴随着“超女”热闹的还有喧嚣,喧嚣声中,一大部分是唱衰或反对超女的。唱衰者立场很简单,这种在西方甚是流行的东西在中国并不合适,况且中国人就会跟风,因此,超女不出五年,就会做滥;反对者认为,超女有伤风化,跟媒体引领进步有价值的文明潮流相背离,因此建议取缔。毫无疑问,天娱所要面对的,就是要如何确保“润物细无声”、“内方外圆”地营销超女。相比而言,做得好比想得到更能表现出中国人的处世智慧。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465
事件:近期,由国学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由百度网络、中国台湾网进行平台支持的“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评选”活动,引起了网民的关注,并产生了极大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在互联网宏扬国学的创新之举,有人认为,这是把严肃的庄重的国学娱乐化……
评点:我们富有幽默气质。这话谁说的?其实,我们很严肃的。很多活动,一旦涉及传统、民俗、道德、伦理,也包括国学,我们比任何时候任何人都要显得凝重、脆弱和敏感。恶俗以及亵渎固然不可,但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智慧的幽默和善意的玩笑。对于“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评选”类似的活动,我们完全可以显得大方宽容些。策划者是聪明人,他深谙我们情感纤细的一面,所以他们说“通过活动,让国人了解国学,让传统回到民间”,如此一来,从合理性、价值意义上去追究活动就显得多此一举了。同时,让我们注意活动的主办方,既有提供搜索的服务商,又有倡导国学的教学方,因此,这又为要坦然面对这个活动,没必要去紧张批判给出了一个借口:它毕竟只是一场商业秀。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472
事件:网络杂志的发展,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互联网上出现了“杂志门户网站”,这些网站就好比发行商,专门提供杂志的下载服务,比如:Xplus互动杂志新门户(www.xplus.com.cn),Vika网络杂志(www.vika.cn),魔幻盒子(www.magbox.cn)等。“杂志门户网站”,通常的模式为软件下载→安装→杂志订阅→定期派送→互动阅读 。这些“杂志门户网站”,通常也是风险投资追捧的对象。
评点:尽情想像未来的休闲阅读:当拿着一本杂志一页页地翻成为过去,而集合文字、影像、音乐、交互等诸多功能的网络杂志正在到来。翻着杂志,同步听着杂志为你精心配置的音乐;或者,某一款推荐的车型你想看看它的左侧、右侧、上面、下面,那么就按旋转按钮吧;抑或者,想看对同一个话题不同媒体的不同立场,你可以把屏幕分成若干块,剪贴文章,然后居中、加粗、着色、斜体……为的是能更直观、立体、清晰地做比较阅读。这不会只是痴人说梦,传统杂志无法承受的需求之重,网络杂志将一一帮助实现,这个趋势势不可挡、势在必行,正如网络杂志是继网游、彩铃、搜索、博客之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大势所趋那样,网络杂志的升值潜力不可估量。对此,至少有三类人可以先行一步,牢牢跟进。对IT技术者,他可以去研发一套自助式网络杂志编辑系统,有效地结合“开放博客+网络杂志”的行动指南,为更多人能参与其中降低门槛;对内容提供商,网络杂志的迅猛发展,只是技术形式的发展,内容当然要跟上,没有优质内容的杂志,一切技术将沦为虚妄。所以,我们可以预见,网络杂志的发展,将催生大量文字工作者、创意设计员、专题策划者等内容提供商的出现;对传统杂志的从业人员,对你们还用说什么呢,狼来了,别喊了,赶紧想对策吧。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474
事件:央视已经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的批复,获得IPTV、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基于三个终端的共9张牌照。这为央视全面进军网络领域大开方便之门。未来受众不仅仅在电视上可以看到央视的视频节目,还可以在手机与PC终端上看到节目。
评点:广播落户网络,叫网络广播;杂志落户网络,叫网络杂志;游戏落户网络,叫网络游戏;日志落户网络,叫做网络日志(亦称博客)……现在,电视也开始落户网络了,当然,它叫网络电视。关于电视的衍生词,除了这个,我们能想到的还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等。电视正在扩张。它让我想到两本书,一本书是波兹曼的《娱乐至死》,说的是电视让人失去思考,让人失去联想,让人失去主见;另一本书是《蓝海战略》,说的是把水平思维应用到商业经营上,跨行业发展。央视的这一举措,从战略意义上来说,侧重点当然是后者,即利用网络的延伸拓展功能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当然,央视这一举措不是首创,去年这个时候,上海文广就已经在这么做了——这给我们的启发是,技术结合、品牌联合都是容易学的,因此,仅凭这点想获得竞争优势是不太现实的,关键还是节目质量上,毕竟“内容为王”。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481
事件: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9日宣布,已与文件共享服务提供商 BitTorrent(BT)达成协议,通过后者推介华纳兄弟的电影及电视节目。
评点:原新闻的标题可谓一语中的,它说“打不垮对方就加入对方 华纳兄弟影业首与BT合作”。独占敌不过共享,一直以来,BT被众多网民视为下载盗版电影的“天堂”,当然,在好莱坞看来,这绝对是“眼中钉”、“肉中刺”。据最近美国电影协会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盗版使好莱坞主要电影厂商去年损失达61亿美元。从成本效益看,只要有技术的持续支持,只要片源代码可以获取,盗版下载不会消失(只是量多量少的问题,当然,这跟所在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直接关联)。既然如此,靠堵是不行,疏才是上策。和在香港其高等法院(首次)要求香港4家网络供应商,于21天内向3家电影公司提供怀疑透过点对点下载上传方式(BT)从网上非法下载电影人士的个人资料,相关电影公司准备状告非法下载者相比,美国人更是“人精”。敌不过,就连纵,通过与BT供应商合作,华纳公司的意图无非昭然若揭,有两点。一是想分得非法电影供应商(一旦正式合作,非法也就转为合法了)的一杯羹,补缺原先的利润流失;二是通过后者在网民中固有的“市场”、“口碑”,进一步推广华纳兄弟的电影及电视节目。面对顽强生命力和有扎实群众基础的盗版,华纳兄弟给我们上了一课,它说,与其没有太多成效的打击,还不如想办法与其分蛋糕。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488
事件:路透社和英国广播公司等机构委托全球舆论调查公司进行“关于公众对媒体信任度”的全球调查,据数据显示,在10230名成年受访者中,82%的人说国家电视台是他们信任的新闻来源,75%的人信任全国性和地方性报纸。尽管在较为发达的国家,互联网深受欢迎,博客发展迅猛,但它们的信任度排名较靠后。
评点:我们不关心电视台是最值得信赖的媒体,这一点毫无疑问,电视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一种不可替代的消费。我们却关心博客信任度的垫底,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赋予博客以新闻来源的又一种主要渠道,是正在兴起的“公关新闻,民间制造”。中国的“博客教父”方兴东曾有如下预言,“未来新闻的来源无非是大教堂和市集两种形式。前者是指既有的新闻机构,而后者就是倡导草根精神的博客写作”。如果你了解博客发展史,就应该知道博客的异军突起一大部分原因是它曾经造就了新闻传奇,通过博客出来的新闻,甚至连大多数传媒唯“马首是瞻”的《纽约时报》、CNN都一下子措手不及——“怎么可能,他们怎么能挖到这条新闻?!”正是心情上我们对于博客寄予这样的期待,而事实上,博客却获得了最低的信任度,这之间的裂缝又该如何弥合呢?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以倡导自由、独立、个性、民间的博客却不断被主流媒体所操纵,尤其表现在商业运作上。就像国内某主流门户网站,它推出的名人博客,从商业角度讲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对很多博客人来说,却有点被耍候,被拉去卖艺的感觉。援引一篇题为《名人博客,大跃进之后是思考》的文章中的某段话,“新浪对来开博的人有着不同的待遇,就像大酒店对有钱的贵宾和没钱的散客的区别……本来是上网找乐,最后要勉强自己不断地变换pose,目的只有一个,增加点击量”。博客毕竟资历尚浅,所以,还需大练级别。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497
二〇〇六年五月十四日
栏目介绍:话不在多,点到就行;点不在多,有理就灵。见招拆招,智唐评论。
事件:微软携手纽约时报,开发电子版报纸阅读软件。
评点:互联网及其改变的生活。如果你信奉这句话,那么接下来要做的无非是思考“如何将传统换步移形到网络”或“如何借助网络更深入完善传统”。传统纸媒竞争愈演愈烈,把战火引向网络或许是较优策略。一方面,它可以最大化吸纳互联网上不特定多数的读者群,横向地拓展市场;另一方面,它借由技术革新扩大产品(服务)优势,博得市场先机。同时,这也会势必带动硬件(载体)制造商的发展。手机、PDA、MP4等电子产品,都应当与即时新闻阅读有功能关联,如此一来,移动的、方便的、数码的、即时的报纸阅读就会突现出巨大的比较优势,而届时,一场集中了软件开发商、硬件制造商、新闻供应商三位一体的产业联合战即将上演。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454
事件:超女品牌产业化锁定目标。据天娱品牌总监刘琛良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他们希望通过“超级女声”来打造一个“中国迪斯尼”的梦想。
评点:“超级女声”品牌的产业化已经上路了吗?对于一个靠“超女”起家但实在略显年轻(稚嫩)的天娱来说,想得到和做得好都是“有待商榷”的问题。想得到,是文化创意、产业战略层面的,迪斯尼的成功是电影、乐园、电视、杂志、连锁店等协同效应下的成功,此外,还要遵循文化营销的规律。天娱除了借鉴模仿西方,是否还有自己原创本土的东西,这直接影响能否“想得到”。做得好,是执行力、实践力层面的,我们注意到,伴随着“超女”热闹的还有喧嚣,喧嚣声中,一大部分是唱衰或反对超女的。唱衰者立场很简单,这种在西方甚是流行的东西在中国并不合适,况且中国人就会跟风,因此,超女不出五年,就会做滥;反对者认为,超女有伤风化,跟媒体引领进步有价值的文明潮流相背离,因此建议取缔。毫无疑问,天娱所要面对的,就是要如何确保“润物细无声”、“内方外圆”地营销超女。相比而言,做得好比想得到更能表现出中国人的处世智慧。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465
事件:近期,由国学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由百度网络、中国台湾网进行平台支持的“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评选”活动,引起了网民的关注,并产生了极大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在互联网宏扬国学的创新之举,有人认为,这是把严肃的庄重的国学娱乐化……
评点:我们富有幽默气质。这话谁说的?其实,我们很严肃的。很多活动,一旦涉及传统、民俗、道德、伦理,也包括国学,我们比任何时候任何人都要显得凝重、脆弱和敏感。恶俗以及亵渎固然不可,但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智慧的幽默和善意的玩笑。对于“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评选”类似的活动,我们完全可以显得大方宽容些。策划者是聪明人,他深谙我们情感纤细的一面,所以他们说“通过活动,让国人了解国学,让传统回到民间”,如此一来,从合理性、价值意义上去追究活动就显得多此一举了。同时,让我们注意活动的主办方,既有提供搜索的服务商,又有倡导国学的教学方,因此,这又为要坦然面对这个活动,没必要去紧张批判给出了一个借口:它毕竟只是一场商业秀。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472
事件:网络杂志的发展,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互联网上出现了“杂志门户网站”,这些网站就好比发行商,专门提供杂志的下载服务,比如:Xplus互动杂志新门户(www.xplus.com.cn),Vika网络杂志(www.vika.cn),魔幻盒子(www.magbox.cn)等。“杂志门户网站”,通常的模式为软件下载→安装→杂志订阅→定期派送→互动阅读 。这些“杂志门户网站”,通常也是风险投资追捧的对象。
评点:尽情想像未来的休闲阅读:当拿着一本杂志一页页地翻成为过去,而集合文字、影像、音乐、交互等诸多功能的网络杂志正在到来。翻着杂志,同步听着杂志为你精心配置的音乐;或者,某一款推荐的车型你想看看它的左侧、右侧、上面、下面,那么就按旋转按钮吧;抑或者,想看对同一个话题不同媒体的不同立场,你可以把屏幕分成若干块,剪贴文章,然后居中、加粗、着色、斜体……为的是能更直观、立体、清晰地做比较阅读。这不会只是痴人说梦,传统杂志无法承受的需求之重,网络杂志将一一帮助实现,这个趋势势不可挡、势在必行,正如网络杂志是继网游、彩铃、搜索、博客之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大势所趋那样,网络杂志的升值潜力不可估量。对此,至少有三类人可以先行一步,牢牢跟进。对IT技术者,他可以去研发一套自助式网络杂志编辑系统,有效地结合“开放博客+网络杂志”的行动指南,为更多人能参与其中降低门槛;对内容提供商,网络杂志的迅猛发展,只是技术形式的发展,内容当然要跟上,没有优质内容的杂志,一切技术将沦为虚妄。所以,我们可以预见,网络杂志的发展,将催生大量文字工作者、创意设计员、专题策划者等内容提供商的出现;对传统杂志的从业人员,对你们还用说什么呢,狼来了,别喊了,赶紧想对策吧。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474
事件:央视已经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的批复,获得IPTV、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基于三个终端的共9张牌照。这为央视全面进军网络领域大开方便之门。未来受众不仅仅在电视上可以看到央视的视频节目,还可以在手机与PC终端上看到节目。
评点:广播落户网络,叫网络广播;杂志落户网络,叫网络杂志;游戏落户网络,叫网络游戏;日志落户网络,叫做网络日志(亦称博客)……现在,电视也开始落户网络了,当然,它叫网络电视。关于电视的衍生词,除了这个,我们能想到的还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等。电视正在扩张。它让我想到两本书,一本书是波兹曼的《娱乐至死》,说的是电视让人失去思考,让人失去联想,让人失去主见;另一本书是《蓝海战略》,说的是把水平思维应用到商业经营上,跨行业发展。央视的这一举措,从战略意义上来说,侧重点当然是后者,即利用网络的延伸拓展功能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当然,央视这一举措不是首创,去年这个时候,上海文广就已经在这么做了——这给我们的启发是,技术结合、品牌联合都是容易学的,因此,仅凭这点想获得竞争优势是不太现实的,关键还是节目质量上,毕竟“内容为王”。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481
事件: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9日宣布,已与文件共享服务提供商 BitTorrent(BT)达成协议,通过后者推介华纳兄弟的电影及电视节目。
评点:原新闻的标题可谓一语中的,它说“打不垮对方就加入对方 华纳兄弟影业首与BT合作”。独占敌不过共享,一直以来,BT被众多网民视为下载盗版电影的“天堂”,当然,在好莱坞看来,这绝对是“眼中钉”、“肉中刺”。据最近美国电影协会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盗版使好莱坞主要电影厂商去年损失达61亿美元。从成本效益看,只要有技术的持续支持,只要片源代码可以获取,盗版下载不会消失(只是量多量少的问题,当然,这跟所在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直接关联)。既然如此,靠堵是不行,疏才是上策。和在香港其高等法院(首次)要求香港4家网络供应商,于21天内向3家电影公司提供怀疑透过点对点下载上传方式(BT)从网上非法下载电影人士的个人资料,相关电影公司准备状告非法下载者相比,美国人更是“人精”。敌不过,就连纵,通过与BT供应商合作,华纳公司的意图无非昭然若揭,有两点。一是想分得非法电影供应商(一旦正式合作,非法也就转为合法了)的一杯羹,补缺原先的利润流失;二是通过后者在网民中固有的“市场”、“口碑”,进一步推广华纳兄弟的电影及电视节目。面对顽强生命力和有扎实群众基础的盗版,华纳兄弟给我们上了一课,它说,与其没有太多成效的打击,还不如想办法与其分蛋糕。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488
事件:路透社和英国广播公司等机构委托全球舆论调查公司进行“关于公众对媒体信任度”的全球调查,据数据显示,在10230名成年受访者中,82%的人说国家电视台是他们信任的新闻来源,75%的人信任全国性和地方性报纸。尽管在较为发达的国家,互联网深受欢迎,博客发展迅猛,但它们的信任度排名较靠后。
评点:我们不关心电视台是最值得信赖的媒体,这一点毫无疑问,电视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一种不可替代的消费。我们却关心博客信任度的垫底,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赋予博客以新闻来源的又一种主要渠道,是正在兴起的“公关新闻,民间制造”。中国的“博客教父”方兴东曾有如下预言,“未来新闻的来源无非是大教堂和市集两种形式。前者是指既有的新闻机构,而后者就是倡导草根精神的博客写作”。如果你了解博客发展史,就应该知道博客的异军突起一大部分原因是它曾经造就了新闻传奇,通过博客出来的新闻,甚至连大多数传媒唯“马首是瞻”的《纽约时报》、CNN都一下子措手不及——“怎么可能,他们怎么能挖到这条新闻?!”正是心情上我们对于博客寄予这样的期待,而事实上,博客却获得了最低的信任度,这之间的裂缝又该如何弥合呢?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以倡导自由、独立、个性、民间的博客却不断被主流媒体所操纵,尤其表现在商业运作上。就像国内某主流门户网站,它推出的名人博客,从商业角度讲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对很多博客人来说,却有点被耍候,被拉去卖艺的感觉。援引一篇题为《名人博客,大跃进之后是思考》的文章中的某段话,“新浪对来开博的人有着不同的待遇,就像大酒店对有钱的贵宾和没钱的散客的区别……本来是上网找乐,最后要勉强自己不断地变换pose,目的只有一个,增加点击量”。博客毕竟资历尚浅,所以,还需大练级别。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497
二〇〇六年五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