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建筑改变生活10大亮点:经济适用房组群改变居住底线


寻找建筑改变生活10大亮点之----

经济适用房组群
改变居住底线

北京市自1998年开始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截至2004年10月底共批准集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项目54个,总建筑规模269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13亿。
6年来,经济适用住房解决了相当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同时也起到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作用。
当然,经济适用房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这些问题正在不断地完善和解决,其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使经济适用房在今后几年内还会继续存在。

■解困作用明显

据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在商品房建设规模中的比重保持在10%到15%,销售面积占15%到20%,带动了商品房销售价格稳中有降。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在改善住房市场供应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为中央机关和北京市房改货币化方案的实施创造了条件;第二,十多万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通过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解决了住房困难;第三,质优价廉的经济适用住房对改善北京市商品住宅供应结构,平抑商品房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建住房品质提升

和以往建设的经济适用房不同,新建经济适用房从位置、品质、设计到环境配套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百子湾一号、定福家园、顶秀欣园、三环新城、世纪风景……几乎都发生了排队排号现象。这些经济适用房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对改善区域环境的作用亦功不可没。
交通、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设施给所在区域带来了人气与活力。项目的品质也越来越好,有的项目品质甚至超过商品房。作为入选全国“健康住宅”试点的唯一经济适用房项目,三环新城率先在北京楼市引入西方发达国家“家庭医生”的概念,配套社区医院——北京市三环英和医院。《三环新城健康保障计划》为业主提供连贯的医疗保健服务;它对临铁路一面的噪音和震动治理也取得初步成果,这对我国探索利用临铁路地块开展住宅项目建设做出了贡献。
而另一方面,经济适用房也存在着软肋。由于目前社会信用体系不太健全,使得经济适用房的部分购买人群不对位,很多经济适用房被一些投资型买家买走;一些大型经济适用房项目位置偏远,交通成本较高,交通拥堵、影响周边环境。

■发展中的问题亟待解决

事实上,经济适用房发展中的问题正在不断地改进。针对群众反响强烈的天通苑、回龙观配套和交通问题,市政府已组织市规划委、市发改委、市建委等有关单位,提出了完善天通苑和回龙观地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案。一度影响群众入住的西红门市政配套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而有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在显示其作用。截至2004年12月7日,共审核公示了55961万份购买申请,受理群众举报8例,其中5例虚假申报的,已按有关规定取消了申请人的购房资格。 晨报记者 叶晴

2004年部分北京市经济适用房一览表

项目名称 位置 价格(元/M2)
回龙观 昌平区回龙观 2600
天通北苑 昌平区 2650
翠城馨园 朝阳区垡头 3180
朝阳新城 朝阳区东坝 3310
青年路 朝阳区十里堡 3800
顶秀欣园 丰台区石榴庄 3690
明月嘉园 丰台区马家堡 3720
世纪风景 丰台区成寿寺 3840
瑞海新城 大兴区西红门镇 2280
乐城家园 宣武区广外小红庙南 4300
丰体时代花园 丰台北路 3670
怡然家园 大红门西路 3690
西府景园 丰台区岳各庄 3860
翠谷玉景苑 石景山区玉泉路 3850
三环新城 丰台区葛家村 3670
百子湾 朝阳区百子湾1号 3830
定福家园 平房乡黄渠村 3595
(注:以上信息以开发商现场提供为准,其中部分项目已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