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中国的宿命


“儒”,中国的宿命

                        马克思:中国是停滞不前的国家。更换的仅是统治者,而底层的被统治者历时数千年都是老样子。

 

   新儒家们津津乐道的前两次儒学革命并不是对儒学的革命,而是儒学改头换面地回归。真正意义上对儒学的革命在中国至今还没发生,尽管从孔子的时代起人们对儒学的反思和批判从未间断过。在近代、五四时期乃至文革中,对儒学的反思和批判尤为激烈,但每次反思和批判不但丝毫无损于,而且只能导致变本加厉地回归。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直到今天(市场经济),我们才看到,从儒教产生到迄今为止的以往任何时代,批判归批判,中国并不具备对进行革命的条件。因为在没有商品意识,市场概念的时代,儒教的伦理关系是联系中国人的唯一纽带;尽管它严重扭曲了人性,但它却维系着我们的生产和社会关系;没有,中国人的一切生产和社会活动将会停滞;没有,中国人将无所适从无所事事。

    对儒教先进性猛烈抨击然后又不得不拜倒在孔夫子脚下的人,在近代不止严复一个;文革中,孔老二好像被打倒了,但实际上他比任何时候还要活泼健康。这一切都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本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过程,即是儒教价值体系的逐步失落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意义上的对儒教的革命将会在我们这个时代发生,儒教也会因涅槃而新生。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人们行为的是法制而非礼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再只为而学.......

    然而,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权贵者和他们豢养的儒生们和历史上的一样,又一次强奸了市场经济后,我们再次看到:在儒教的现实下,社会的变革不会发生,生产的变革也一样不会按大多数人盼望的那样发生。可以这么说,不革的命,中国的进步只是一种轮回。

     “
,中国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