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纪的创业


商业没有一成不变,但也有迹可寻。在那些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商业传奇背后,我们总是能看到一些相通的成功因子。所谓激情、勇气、果敢、决断、执著、创新、野心、专长,这些都是经营有道的企业家所必需的内在资质,但充其量只是必要条件。就拿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来说,他经常独自研习经营之道并应用于实践,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断地思考“谁是我的老师”、“谁能够真正成为自己公司学习的榜样”。随着自己公司业务的扩大,为了明确各部门职责,幸之助毫不犹豫地引进了事业部制度。而当他感到公司的经营方式有些陈旧时,他便开始研究当时公司内部分权最发达的荷兰飞利浦公司。通过实地考察,幸之助发现,要想使成长中的公司获得更大规模的发展,权力移交至关重要。这里,幸之助告诉我们,一名成功企业家除了上面所说的特质之外,还需要向标杆企业学习的谦虚心态和不断进取放眼未来的博大胸怀。再拿亨利•福特来说,是他使汽车成为了一种大众化的消费品。福特创造性地引入生产流水线。他首先对各道工序进行了细分,使每个工人只需重复完成一道工序即可。然后,他把所有车身统一悬挂起来,以一种恒定的速度在车间里转动。这么一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取得了规模经济。福特对商业的贡献又再次告诉我们,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也需要对技术的狂热和对科学的突破。事实上,特质一说对成功的企业家或创业者而言,仅仅只是开始。

大前研一在《未来对创业者的要求》(载《差异化经营》)文章中就曾认为,依照以往的做法做下去再也不可能迎来成功。凡是“独自取胜”的成功企业,必有他人不可模仿的拳头产品。就像星巴克咖啡。它提供的已远不是一杯咖啡这么简单,而是包括了氛围、格调、方式和理念。当进入它的连锁店,你就会被它所营造的可以随意谈天、交流的气氛所影响,并且咖啡本身飘溢出来的香味能让你情不自禁地想喝上几口。特别是,当星巴克咖啡作为一种时尚生活的风向标,当“我不在星巴克,便在去往星巴克的路上”,这个时候,我们彻底被它“俘虏”,成为它所宣扬的咖啡文化的信使。在大前研一看来,这就是商业“决胜未来”的秘诀所在。“这些企业的共同点,就是先设计出一个赚钱圈套,再做一个诱饵把消费者吸引进来。关键是绝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平均又平淡地摆放出来。那种平均式的平庸经营方式早已落伍……摸透消费者心理、学会给他们创造购买动机。能做到这一点,消费者就肯定会掏钱购买你的商品享受你的服务。”没有“体验式”的拳头产品,不可能成功;不了解消费者心理的经营,同样不会成功。在未来商业世界,这几点将要求得尤为强烈。另外,“想像力”(或“构想力”)也同样重要。在《新企业战略》的序言中,大前研一以一篇《未来创业需要想像力》为题,提出21世纪的经济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看得见的大陆”和“看得见的经济”,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将在看不见的大陆上展开。因为过去的商业活动都是以经验为经验基础。最近虚拟空间、跨国空间以及像衍生交易产品这样的数字化空间的出现,使看不见的东西逐渐增多起来。这意味着,未来的创业将会这样展开:在看不见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发现(一个创意),然后把构想酝酿成企业理想,再把这个理想作为商业计划加以完善,之后开始筹集风险投资。毫无疑问,这是这个世纪对创业者的要求。

不久前,我在《他们生于80年代,我们也是——数字时代创业变革的几点看法》中,通过对康盛世纪CEO戴志康,PCPOP网CEO李想,MySeeCEO邓迪、总裁高燃、CTO张鹤翔,163888翻唱网CEO郑立、MaJoy总裁茅侃侃、非常在线CEO赵宁,“创智赢家”畅网科技CTO陈曦等一批80年代出生,20出头的商业新锐的解读,提出“基于数字革命的创业将会成为今后创业方式的主流”。道理很简单,一方面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已然渗透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并且让全世界得以相连;另一方面,前期不用太多投入,争取把一个好的创意整合成一个完善的商业模式,然后借助网络再宣传运作,扩大影响以吸引风险投资。当然,这需要做足两点,一为内容的创新突破,二为媒介的畅通无阻。类似的想法,我在大前研一等著的《数字化商业模式》里也有读到。例如,大前研一谈到了“知识创新”、“思路拓展”,不少创业家谈到了“数字卫星广播的未来及潜力”、“互联网与电子货币”、“互联网与新商务的展望”、“互联网和市场营销的新潮流”、“21世纪的内容服务”等前沿产业话题。正如我们看到的,自二战结束以后,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从工业化社会向数字信息化社会的巨大转型。过去那些计划性的、协调性的庞大系统纷纷崩溃,取而代之的是灵活多变、细分市场的自由的经济个体。对于对新技术有着灵敏嗅觉的年轻人而言,数字技术为他们打开了一幅更广阔的创业图景。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断言:数字革命中的创业者将左右下一个开放的社会。

另外一点,也是这个世纪的创业者需要知道的,那就是“企业家都是满脑子问号的人”。这个观点,大前研一曾在《思考型管理》的序言中这么写道:“真正的企业家内心时常怀有疑问,对任何事情都肯下如此的工夫。并且他们知道,在即将得到答案的时候,往往蕴藏着事业的转机。正因为如此,他们使出浑身的解数,最终使其成为自己公司的商品。”“有志于创业的人应该从改变自己的思路开始,使自己的思路变得与常人不同。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干脆放弃创业的念头,思考一下如何能在公司里干得更好也许更为明智。”通常那些卓有成就的企业家,他们对事物感兴趣的思维方式方法与常人大相径庭。就像我们在该书中看到的,包括软银的孙正义、Digicube股份有限公司的铃木尚、松井证券董事长松井道夫等优秀企业家都非常重视战略思想和思考技能,这恰恰佐证了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企业》一书的结论,“没有知识的创造,企业便会衰退”。所以,创业者要保持理智的好奇心,不要放弃思考,以关注的一点为坐标,让创新思想无限衍生。同时,要努力打破框框,扩展自己的兴趣范围和观察角度,如同郭士纳之于IBM,戴尔之于Dell电脑,前者通过自我否定过去的成绩来追求下一个辉煌,后者用直销的“突发奇想”开创了一个新事业。而这一切只是来源于当初反复出现的“为什么”。

创业就像是在黑夜里摸索行路。那些为自己设置路障而又拼命去突破它的企业家们,在周围人的眼里似乎不可思议。然而,所谓的时代开拓者,正是那些具有创业家精神的人们。因此,别再说创业只是为了解决结构性失业的再就业,也别再说创业是折腾一少部分人的商业游戏,在这个充满商机的时代,人人都可能会是赢家。只要你有想像力,只要你有执行力,只要你有领导力,21世纪就是作为开拓者的你的世纪。

相关书目:

【日】大前研一等著:《思考型管理》,中信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定价:35.00元。

【日】大前研一等著:《差异化经营》,中信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定价:34.00元。

【日】大前研一等著:《新企业战略》,中信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定价:38.00元。

【日】大前研一等著:《数字化商业模式》,中信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定价:32.00元。

二〇〇六年四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