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居住的小城位于两个中心城市之间,亲眼目睹和亲身感受了这种差别,自二十多年以前就有人想方设法让孩子靠到两大都市去参加高考。或投亲靠友把孩子的户口落到大城市;或通过交赞助费的方式给孩子弄到大城市的准考证;前几年还有的城市出台一些政策,如果在该市买房可以办理手续参加该市高考,哪种方法都有人尝试。为了孩子的前途,为了所谓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真是煞费苦心,无所不用其极!
采用上面的办法就能够顺顺当当地实现在大城市高考的愿望吗?并不那么简单!来到大城市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房子,第二个问题是处理亲戚关系,而第二个问题往往和第一个问题紧密联系。大城市教育资源丰富不等于住房宽裕,十几、二十年前,大城市住房紧张问题十分突出,大家看过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那里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住房状况。回来一个孩子就要占一个地方,而且还涉及到以后结婚占房问题。大城市里生活的人一般感情比较淡漠,很多人因为处理不好和亲属的关系又被迫回到原来的地方。“赔了夫人又折兵”,本来还相处得不错的亲属反而成了仇人。
当前,挂靠参加中心城市高考已经成为一些人发财的手段。我所在的小城今年有100多名考生被中心城市清退回原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这些可怜的学生和焦急的家长们,被某些黑中介“忽悠”,说是交上四、五万块钱就能办一个大城市的蓝印户口,凭这个户口参加大城市高考。手续都办妥后,不知哪里出了差错,被公安机关查获,原来他们办的是无根户口。即:由经办人买通各方关系,全部按正式手续办理户口,只是这批户口不入网、不存根,是一次性用品。
被送回去的考生家长们在呼天抢地报怨黑中介的同时,还要小心翼翼怕影响孩子情绪,但无论如何也难免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孩子情绪。心理素质好的还好一些,心理素质稍差的恐怕会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发挥理想的水平。
资源分配不公的矛盾早就存在,挂靠在大城市参加高考也不是一年半年了,据说今年天津市参加高考的学生为11万人,其中外地人就达1万人之多。国家为什么对此熟视无睹呢?这种体制性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是否还要长期存在下去?建议有关部门重视这个问题,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为考生们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