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总在疯狂中毁灭、在绝望中产生?
或许数天前关于炒中工国际的一点看法,对于感知低点为15元,实际上15·5元;而高点感知瞬间摸高25元,实际摸高至50元;但主要交易价位感知在20元左右或15元至20元之间,实际均价为18·33元。
这些感知好像没有一点道理,但实际走势却有点相似?
当然为什么能冲至50元,是因为大部分筹码均在20元下方成交,想卖者也已经早已卖出,显然能卖在40元上方者并不会太多,因此它所产生的均价上方价位就是一种虚拟财富,并非真实财富。这对于炒家而言不会有太多的损失。
它的首日暴涨可能更多的是因为炒家在中小板持有太多的筹码所致,是想通过拉高中工国际而达到骗卖中小板股票的目的。
事实上,对于炒中工国际的炒家实际上同样是非常地笨,笨就笨在其走势完全复制中小板的新八股而没有一点新意,这与当时中小板首日暴涨次日开始又用巨单封跌停完全一样!
为什么不采用相反走势,首日不暴涨而收在17元左右,而次日开始封涨停至50元,这样通过暴炒中工国际而通过较长时间的涨停法达到骗卖中小板股票是不是要好得多。
中工国际显然首日疯狂将导致最终跌破发行价,而导致该股在疯狂中的毁灭行情。
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的沽购在近期展开的大幅度地暴跌,尤其是万沽和宝钢购为代表的垃圾王。
正当我们满怀信心希望它们跌至分钱时代时,它们却在严重超跌的情况下展开了反抽行情,而彰显出行情又在绝望中产生。
事实上对于这种走势其合理一面就是当绝大多数参与者都处于极端亏损的状态下反抽又变得极其自然和合理。
更何况你很难预测在此后的近2个月的时间内并在并个时间段内而出现宝钢购和万沽行权的可能性?那怕是很短暂地一秒钟、一分钟?
显然现在就彻底地绝望还为时过早,这正是这些垃圾们再次可能出现的狂欢表演?
或许我们还记得前一段时间上海一家银行出现骗房贷近5亿元而最终银行成为房东一事,这就彰显出房地产业并不像我们想象地那样欣欣向荣,尤其是像万科这样的高复权概念股,未来行情到底怎样还很难预测。
当然,最终无法行权可能性还是比较大?无论万科怎样跌、宝钢购怎样涨?
但从安全角度出发,不参与可能是最最安全的,因为你一旦沾上它,最终被套或巨亏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它们下一轮的暴跌至的点位显然应比现在要低得多,而不是此时产生的低点位。
可你无法预知它的下一个低点在何处而像持股一样持有它?以为它们都会再次去创出所谓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