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和化解经营管理风险,必先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一)强化风险控制自律机制。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职能,各级行“一把手”负总责。二是澄清各种模糊认识,正确处理好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关系,认真分析反思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隐患的思想根源。三是应当从教育入手,用典型的案例强化对风险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转变观念,消除那种对风险控制工作可有可无的片面认识。四是要强化素质教育,抓好对内控规章的培训,掌握内部控制的操作程序,做到能知能会。五是要提高制度执行的刚性,做到违者必究、违者必罚,提高执行内控制度的自觉性。
(二)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机制。实行专业化管理,即赋予分支行风险管理部门一定的管理权限,树立分支行风险管理部门的权威,从组织上保证风险监管与控制的畅通与高效性。总行应当成立稽核部和风险管理部,分行应当设立稽核处和风险管理处,实行下查一级,以保证邮政储蓄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由上至下的畅通。
(三)强化规章制度落实机制。按照“一项业务一本手册、一个流程一项制度、一个岗位一套规定”的要求,完善各专业内控管理办法和规则,规范各项业务操作程序,加快推进内控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四)加强案件风险防控机制。严格落实案件防范工作责任制,从事后检查向过程监督延伸,努力从制度和操作源头遏制案件的发生。加强对柜员、基层支局、代理网点等重点部位、重点人员的监督管理,把每一项业务过程、每一个业务操作环节、每一名员工的经营行为都置于严格的制度约束和监督之下。深入开展员工行为评价,严密监控排查出的高风险人员,严厉打击各类职业犯罪。抓好安全保卫工作,加强技防设施和枪支弹药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水平。
一是切实加强客户经理的管理。应当制定客户经理考核评价细则,严格规范客户经理日常操作程序。如客户经理必须严格遵守资料保管和使用规定,不能将客户信息外泄,工作变动要按要求办理移交手续;不得将客户信息带离岗位,对优质客户的资料要做到双人保管、严格执行调阅制度、定期检查。客户经理不得进行临柜现金及结算业务操作;不得私自为客户保管各种存单、存折、有价证券;不得为客户买卖股票、进行期货交易和房地产投资;不得私自单人上门送款、收款和单人持有需客户签章确认的业务单证;等等。
二是切实加强机构负责人管理。应当建立“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的管理体制,明确上级行职能部门对基层网点的管理职责,加强对基层机构负责人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价和考核,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基层机构负责人的轮岗、强制休假和离岗审计制度。加强对基层机构的民主管理,发挥基层党支部和职工代表的作用,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干部考评机制,通过考评及时发现和纠正机构负责人在业务发展和管理行为上的偏差;对业绩不理想、个人素质不符合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要求,对业务经营和廉政方面闯“禁区”的,对因内控制度不落实,造成案件隐患的机构负责人,充分运用问责和惩处机制进行问责查处,对民意测验不及格的,进行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
三是切实加强操作层面的风险管理。加大对基层网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提高检查的覆盖面和频率,切实消除操作风险发生的死角。抓好支行专职检查员、分行专业管理部门、监督中心以及稽核部的日常检查监督,发挥好三道防线的作用。加强对基层营业网点负责人离任、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基层营业网点内部风险控制效果和营业网点负责人内部控制尽职能力,促进营业网点规范内部控制和依法合规经营,及时消除内部监守自盗、重大违规和外部欺诈隐患。
四是切实抓好贷款风险管理。为了保证个人贷款的健康发展,应当建立个人贷款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一是制定完善的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统一规范个人贷款业务管理。二是建立银行信贷人员与借款人的当面谈话制度,严格核验借款人借款行为的真实性。三是制定个人贷款贷后检查工作规程,明确贷后检查的职责和内容。四是建立个人贷款预警和化解机制。
(五)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化解机制。当我们强调要将单纯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控制时,风险预警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要设置一系列有效的指标体系,反映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银行决策部门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切实提高风险防范应变能力,对发生的操作风险果断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对资产经营、业务操作以及信息管理系统,要建立至少一套以上的应急预案,实行经营风险和事故即时报告处理制度。以尽快提高全行应对与处置经营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更有效地预防、规避和化解经营风险与突发事件。
(六)建立强有力的风险管理奖励机制。一是制定风险管理考核制度,对分支行实行内控评级制,对个人实行违章扣点制,将不良资产率和内控评级列为分支行的经营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将违章扣点列为个人工作业绩考评的重要依据。二是严格责任追究,明确案件防范责任界定,划分操作层、管理层、监督层、领导层的防范责任,明确不同层面人员履职要求和不履职的惩处方式。三是实行管理和监督“双线”问责制,在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同时,还要追究监督部门领导的失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