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万新V-1轰台(第三版)


 

 

  现在台湾经常在讨论中国部署的600枚对台导弹够不够的问题.的确,用制导火箭(导弹)攻台成本太高,数量不够,很难作到大数量饱和攻击.有人说中国有射程360公里的火箭炮.本人不大相信.原因是如果没有制导,精度就太差.有制导,已经就是导弹.成本一点都不会低.并且火箭发动机的效率仍然很差,成本降不下来.数量就上不去.所以为解决攻台火力准备的火力密度问题,一定要数以万计,而不能是几百枚.这就需要另辟新途径.

 

    我在另一帖提出用电磁轨道炮轰台的设想.这个设想仍是好的.不过需要科研,需要解决技术难题.时间也要得比较多.现在提一种更容易实现的方法.就是经改造的德国二战的V-1方案.那么为什么不提更先进的V-2方案呢?原因是:V-2是导弹,V-1是无人低速小飞机.显然后者的成本低得多.那为什么德国要把V-1升级到V-2.因为V-1的速度比较慢,大约600多公里/小时.很容易被拦截.事实上大约有一半以上的V-1在实战中被拦截了,所以德国必须要用V-2.

 

那为什么在台海要用V-1.?因为情况是不同的.德国当时是在战争中研发出V-1.战时生产量不大够,又不能积累相当数量后一起发射.因为英国有制空权,可以到德发射场寻歼V-1发射架.零星发射又因为V-1速度慢,没有机动力,很容易被对方飞机击落. 还有就是当时的制导技术太差,所以二战时V-1的战果不佳.可今天台海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当今的台海战争准备是在和平时期.不存在数量不够的问题,也不存在台空军到大陆来寻歼V-1发射架的问题.就是说V-1可以集中发射.这样一来,台军就很难拦截了.设想大陆战前生产十万V-1.有三万发射架(起飞用助飞火箭),共可发射三次.开战时三万V-1同时发射.台军怎样拦截?能拦截多少?台军只有600飞机,一次出动算每架能拦截两架V-1也只能拦1200.可它能同时出动么?特别是在台机场已经被大陆导弹打了一遍了的情况下还能起飞多少?.有人说台湾还有地空导弹.就算台地空导弹对V-1的命中率是100%,可它有多少地空导弹呢?有没有一万枚?就算它有一万枚,打完了怎么办?那么台湾可不可以准备十万地空导弹,或者20?我看它在经济上是无法负担的.它真要这么做.它自己就先垮了用不着大陆去打了.

 

剩下的问题是:

 

1.大陆的新V-1.的成本到底会是多少?大陆有没有能力以合理的成本生产出十万V-1.

 

2.能否以合理成本为新V-1配一个价格不高效果还过得去的制导系统. 

   

第一个问题.可做一个比较.美国二战时年产飞机十万架.   V-1可不考虑飞行员的设备,但要考虑制导问题.成本应该同P51差不多.当今中国的钢产量大约是美国二战时的三倍.(三亿吨比一亿吨)就是说中国在低技术产品方面的生产能力大约是二战时美国的三倍.(很可能不只这么多)如果中国全面动员可以一年生产30万新V-1.如果中国只作1/6的动员,就可以年生产5V-1.如果中国大陆用五年生产十万新V-1,一年只要生产2V-1.这样根本不用动员.

 

从材料上看,一架V-1大约2吨多.十万架共用20多万吨.机壳用木质复合板.发动机用铝.总共约用7万吨铝7万吨夹板,7万吨其它材料.分五年拨出.一年约4万吨,这么点物资,中国大陆根本就没有是负担的感觉.

 

从生产能力上看.V-1用活塞式发动机.功率大约是1200多马力,产品是现成的(初教六的发动机)生产技术同汽车发动机大致相同.(美国二战时就是用汽车厂生产飞机)中国现在汽车厂生产能力过剩(产能500万辆/年以上),国家投资造点V-1还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至于价格,可以这样类比.一辆5吨的卡车,100马力,5万元.一架新V-1,2,1000多马力,应该是不超过50万元..(石家庄生产的轰5就是是80万元一架.)十万架500亿人民币.相当于150SU-30的价钱.如果分五年拨款.一年100亿.相当于03年新发公债1700亿的1/17.应当很容易承受.

 

第二个问题:现在中国有各种各样的制导系统.问题不是有没有好的制导系统,而是其价格能否承受.中国应该为新V-1配一个较简易的制导系统.价格应不超过5万元.精度能达到200米就可以了.对于打机场和军港而言,这也就够了.

应该注明:中国大陆使用新V-I,用法与德国完全不同,德国是打击民用目标,中国大陆是打击军用目标.

 

总结:如果大陆建成十万新V-1.三万发射架树起来,我看台湾关于大陆攻台导弹数量够不够的争论就会立即停止.除非台湾人有一大半是疯的.否则大陆有很大的机会不战而胜.

个人文集: http://bbs.armystar.com/bbs/

电邮:[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