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竞技比赛中的短板(7月10日)


世界杯决赛中的三秒钟决定性经典分析

    任何一届世界杯都有一些堪称会载入史册的经典镜头,会印在球迷的脑子中。本届世界杯也如此。比如在克罗地亚对澳大利亚的小组赛中,裁判向克罗地亚队员西穆尼奇出示三张黄牌才将其罚下,在1/4决赛中德国的卡恩与莱曼在点球大战前的感人的一幕,或者是意大利在1/8决赛中对澳大利亚,最后8秒之内制造的那个有争议的点球机会。

    在今天凌晨的决赛中,法国队的精神领袖齐达内在决赛进行到108分钟的时候,一个不冷静的动作使其被红牌罚下,在离场时与奖杯擦肩而过的场景,这堪称本届世界杯最为经典的一幕。

    齐达内被判罚红牌前后只用了三秒,这三秒却导致了非常严重的损失。

    首先就是其自身的损失。从“刀子型”的点球到全场戏耍对手的过程,到体能充沛、满场飞奔的身影,本来齐达内可以用大师般的姿态完成本次比赛的,假如能够再坚持10分钟,齐达内就可以完美的表现结束他在本场比赛,本届比赛乃至于个人职业生涯,但这三秒钟,使得跟他擦肩而过的不仅仅是冠军奖杯,还有本届杯赛的“金球奖”。三秒钟之内毁了他的一生,这令在场的23名队员,全场数万名观众,法国数千名球迷,全世界十多亿球迷都难以承受。

     其次是整个队伍与法国队荣誉的损失。这三秒钟将法国队的优势全盘转 交给意大利人,面对堪称“世界第一门将”布冯,本来进入点球决战就是对法国队不利的局面,而在亨利因伤被换下场,法国队罚点球的人乏善可陈的时候,无疑是将冠军双手奉送,在齐达内在场上以及离场之后法国队的表现而言,缺少了齐达内的法国队整体水平无疑要降低一个档次。

    齐达内在不冷静的那三秒之内,太低估自己在队伍中的影响力了。

    第三是对整个国际足球界的影响。当齐达内在本届比赛中的表现让对手防不胜防,让观众目瞪口呆的时候,每个“齐迷”都在尽力挽留齐达内,并希望他能够改变其退役的决定。而他在各方面的表现都让人看到了贝利、马拉多纳之后的第三位球王的影子,但这事实在巨星黯淡的国际足球界需要重新寻找更合格的新一代“球王”了。

     但毕竟那种情况出现了。就如同评论员黄健祥所说的:所谓经典就是难以复制。

     显然,在当时法国队场面占优,意大利非常希望将比赛拖入点球决赛,而且当时又没有什么导致胜负之变的情况下,作为当今国际足坛屈指可数而且是即将告别足球生涯的顶级球星,若不是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情绪是不会无缘无故地如此失控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媒体将会用更多的精力来破解这一迷团,但到底是什么使得这位经验与技术等都臻于完美的法国队的精神领袖如此动怒,这已经不重要了。足球比赛中,重要的永远都是结果。

     笔者不会在此分析本场比赛中对意大利队有利的判罚,包括应该判而被忽略掉的另一个点球,也不去想导致齐达内犯规被罚下的马特拉奇用的是什么巧妙的方法惹怒对手,那行径有多么卑劣。这让我想起了在英格兰1/4决赛中鲁尼的那个红牌,故意让鲁尼犯规被罚下的队员以这种方式取得比赛的胜利本来就有“胜之不武”之嫌,而更有违背体育比赛职业道德之嫌,就如同葡萄牙的C·罗在本届世界杯上屡次假摔而被世人所唾弃一样。但毕竟这就是足球比赛。

     毕竟足球比赛看的是比分和结果,而不是原因。即使以后被证明齐达内做出此举是对方招惹的,对方也只会受到良心与道德上的谴责,最高也就是追加处罚,而不能更改比赛结果,更无法改变这三秒中给齐达内职业生涯、法国队的荣誉和整个足球界造成的损失。

    这种惋惜是每个有良知的球迷都会有的。惋惜虽然不会成为记恨,却这一污点毕竟是难以抹去的。

    也许齐达内会就此改变决定而继续职业生涯,这也许是比较好的“找补”方法,但此一时彼一时!

    也许是曾经接触过心理咨询行业的原因,笔者认为,如果齐达内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石佛般宠辱不惊,也就不会有此遗憾了。

    在影响比赛成绩的诸多因素中,竞技心态永远是比赛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在足球比赛中,即使有再好的技术、战术、充沛的体能,假如不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对手面前都会不堪一击。相反,有了良好的心态,也会使得本队的竞技状态超水平发挥,并战胜强敌。

    为我们国足配备良好的心理辅导吧!只有重视了之后才会看到,这有多么明智。

 

贾春宝

2006年7月10日星期一

 

更多原创文章,尽在http://www.chinavalue.net/authorindex.aspx?id=6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