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资本家的嘴脸


地产资本家的嘴脸 在前年第六届中国住交会上,刚接受了民工颁奖的华远总裁任志强,在第二天的一个与市长对话的电视节目中,语出惊人地表示:城市建设的目标应该就是让富人进来,让穷人离开。那一刻,现场的几位市长、主持人、参与节目的观众都一片沉默。这种沉默与其说被这个观点所打中,还不如说为中国富人如此无所顾忌的态度而震惊。 这是在别的行业,别的老板身上很少能看到的奇特一幕。 就在不久前,也是在地产界的聚会中,任先生又语出惊人,要在中国开辟富人区和穷人区。此言一出,舆论哗声一片,骂声一片。 是房地产业的暴利才有这样的暴发户语言,而似乎难有其它行业的暴发户敢在这样的场合说这样的话。 这是地产资本家的嘴脸! 在中国,其实有许多的富人持我们任总裁的观点。这些人不外乎两种人。有一些原本是穷人,后来变富了。在他们富了之后,思想也变富了,朝“前”看了,看不到过去,看不到穷人,也就很难思考到穷人的一切;还有一些原本是富人家庭出身,原本就少与穷人在一起,更是难以思考到穷人的一切。有人肯定会发笑:富人考虑富的事情,为什么要考虑穷人的事。就如地产大佬潘石屹所说:企业不赚钱就是犯罪。这两论具有相似之处。要论证清楚,首先要搞清楚富人的产生。这也不外乎两种:一是家庭(家族)带来的。家庭本就是富裕,或者家庭有当权者,二是自己努力的。但对现有的富人来说,无论是哪一种,做清白生意的,有并不多;做不正当生意的,有也是一部份;大部分是在河边走常要湿湿鞋的,所谓带有“原罪”的等等。这是社会发展阶段使然,无可厚非。 很多人的富是建立在更多人穷的基础上。世界500强的老大--沃尔玛,富可敌国。多少专家和富人在津津乐道沃尔玛的商界传奇故事和神奇经营之道,并奉若神明。却没有多少人关心过沃尔玛雇佣童工,劳动时间很长,工资很低,剥削工人。有些富人和专家会说,资本是逐利的,唯利是图的。这话没错,但在20世纪中叶后至今美国的资本难有这样的机会。在美国的沃尔玛敢这样吗?会这样吗?它在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才会这样,才敢这样!资本的结果是获利,许多的过程却是黑暗的。是许多穷人的血汗堆的。 但话说回来,沃尔玛还是伟大的。其商业帝国得益于他的梦想——他要为下层人们服务的梦想改变了这个世界。他当时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希望帮助美国小镇和乡村居民过上跟大城市居民一样质量的生活。在美国他做到了。 任先生的言行似乎有美国的特征,但更是中国农业文明所遗留的劣根。这是中国房地产业的幼稚和房地产在中国的特殊地位所造成的,而在发达和成熟如家电、通讯等行业鲜有此事。 亚洲首富李嘉诚也做房地产生意,关于他的书籍和报道非常的多,做得那么大,而且根据地还是在弹丸之地的香港,却不曾有说过和做过赶穷人而发展企业和建设城市的事。香港已是世界的香港,在现有的香港市民中,那些匆匆赶班的写字族、码头工人、司机、技术人员等,是富人还是穷人呢? 德国的法兰克福,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国际化大都市,历史文化名城。法兰克福有一个美好的传统,成功的人都会对城市给与回报,捐献、免费开放各类艺术场馆、资助有困难的市民和需要帮助的才俊。于是,法兰克福成了无数世界级的银行家、艺术家、教育家、企业家的摇篮。这座城市就诞生了两大著名机构:斯旦德艺术博物馆和法兰克福艺术学院。对城市和国家的爱,不嫌弃她的穷困,正如不驱逐穷困的人一样,使城市因互助互爱而生机勃勃,因忠诚不弃而长久的美丽。 自然有阴阳,事物发展有高潮低谷,人有穷富之正如身体有健康也有病痛,城市的发展也是如此。人类与自然和谐才是持续发展的根本。城市建设的目标是让所有的人健康快乐的生活,是所有人的天堂,而不是富人的天堂。 任先生的观点是十分落后的观点,是100年前欧洲的思想,是工业时代初期的主流思想。在当今全球化浪潮和当今的中国,以任先生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尤其在这样的场合,说这样粗俗的话,是可耻的。享了国家的福,却丢了国家脸。是中国的房地产商应唾弃和反思的。 2006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