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对比的启示


     

只是忽然之间觉得想到了一些东西,写点思考,罢了!

 

提起中国的高等教育,不能以好与坏定论的那么简便。“存在即被感知”定有其存在的道理,不能以好与坏来妄自菲薄加以定夺。中国经济的腾飞,科技的发展,足以证明中国要的就是这种能创造历史,缔造辉煌的教育体制,不要像一些人,什么都归功于制度,什么都崇洋媚外。我不是个排外者,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应该有个前提,正确对中国的教育有个正确的思索和评价,这很重要……

 

我只是想谈谈自己通过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对比将一点自己的思索。

 

一、教师责任的转变与本位的缺失

 

大学的教授和高中老师是不同的。责任有了转变,所谓不转不行。高中教育讲的是奖惩机制,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这样,我们要监督,要陪读,所以,尊敬的家长非常的满意,自己的孩子在老师的严加管教之下,考上了重点大学。我不谈学生的努力,单说责任,人的成功,老师领路必不可少!成功的高考是应该的。而成功的高考无疑也就是老师衡量的唯一标准!

 

也就是说,高中的教育模式,老师努力是应该的,因为管教好自己的学生是自己的责任,也是自己微薄奖金和奖惩机制的必要的保证!所以老师努力,学生自然在这种作用下成功的考入了大学!

 

大学教育的模式,“我们的大师没有管理学生的义务,我们的辅导员具有管理学生的责任,可是真正可以给学生人生启迪的往往是大师,而不是辅导员。”可是,矛盾就在于大师毕竟不是辅导员老师,名师的启迪就在那么一瞬间,就这样,学生的成才多数是要靠自己的,因为,大师除了启迪学人之外,最重要的是社会的责任!

 

治学理论的研究于是在大学让学生自己去努力,这样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我曾经妄想让大师多给学生一些渔,可是总觉得,实在不太现实,学生多大师少,所以,供需关系相当紧张,于是,学生要自己探求鱼,在得到鱼之后,再和大师去探讨渔!难!

我不知道国人的整体素质应该怎么提高,本科教育的扩招化,最终却是让国人总体的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大学教育结束后的学生一批批地难于就业,一批批地成为国民经济的负担,我在想,这是为什么?

教师责任的转变,使得管理员老师因学术无造诣,而使得学生难以折服,大师的责任过重,最终使得学生得到的体会少之甚少,其实,我觉得,千里马需要伯乐,大学生需要大师的点拨,但这种点拨少了,千里马变成了百里马,就这样,是否需要中国的某些丧失人格的经济学家在高谈阔论的时候,能不能少一些所谓的鼓吹抱怨,而将你的大师善意的传达给华夏的精英?

二、高中老师累,大学教授更累

高中的教育,你考不上名牌,我不发奖金,大学的范式,你不接课题,不写论文,不让你晋级,晋了也得降下来。于是,大学老师的压力越来越大,真心的想为学生的得是那种又可以忙好科研,又可以讲好课程,然后才有心管学生的恩人!

老师被逼疯了,没办法!学生自然疯了!

……

马上到了考研究生的时候,一批又一批地人把自己的年华变成了沉没的成本,然后疯子一样的用血汗钱养育着各种考研辅导班的名嘴,就是这样,可是毕竟很多人是在做自己都漫无目的的事情,可是,读到硕士之后,面临的问题和本科惊人的具有沿袭性和效仿性。

三、结语

一路走好,我只是希望,教育的模人本化,加大提前性,让高中的教育甚至以前的教育,给学生渗透更多的人生思想,学会做人,当然家庭教育也必不可少,这样学生才会做好学问。 

高等教育的矛盾,不要总盯着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没有问题,而且养活了中国13亿人。希望能够别总是动不动就说什么制度问题,……

教育的矛盾很简单,内在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矛盾,外在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均承受着盲从和压抑的矛盾,其实,解决的办法,就是破解这两个矛盾,在社会制度中不良问题长久改革的今天,立竿见影的时效性,就是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实现一种真正的和谐,引导的和谐,求知与求实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