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的祖师爷吕不韦——商海灵犀


吕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原为家累千金的阳翟大贾,战国末年秦相。

 

在中国古代,虽然也早有像司马迁这样的聪明人指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商人总是没有多少地位。吕不韦却很希望光大门楣,争取政治地位,但对搞政治的风险和收益不是特别有把握,于是就去问父亲“耕田之利几倍?”父亲回答说:“十倍。”吕不韦又问:“贩卖珠宝玉之利几倍?”父亲回答说:“百倍。”吕不韦又问:“若扶立一人为王,掌握山河,其利几倍?”父亲笑着说:“安得王而立之?其利千万倍,不可计也。”

 

吕不韦当然知道半路出家搞政治需要更多的投资,而且很可能血本无归,但听完了父亲的话后,吕不韦决定大规模进行政治风险投资。

 

吕不韦有胆有识有眼光,看中了秦国派到赵国做人质的王子子楚,他认是一份“奇货可居”、有增值潜力的资产,于是在其身上投资了大笔的钱财。为让子楚成为秦国的统治者,他先把子楚包装成一个贤人,游说当时秦国太子的宠姬华阳夫人,让她收子楚为义子。另外,把已经与自己怀孕的侍妾送给子楚,进一步笼络他,也为自己的儿子成为皇帝打下了埋笔。(据《史记》的记载,后来成为秦始皇的子楚的儿子嬴政实际上是吕不韦的儿子)。

 

后来,吕不韦的投资回报丰厚,子楚成为秦庄襄王,吕不韦当上了丞相、文信侯。年幼的嬴政即位后,他得到了地位更为尊崇的“仲父”的称号。他还著书立说,发动门客们写成一部“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的杂书《吕氏春秋》。然后把书公布出来,号称“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一字千金的成语就这样得来了。

 

吕不韦弃商从政,执掌秦国大权十二年之外,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古代中国统一的奠基人。吕不韦在位丞相时,还组织百家亲自编纂了《吕氏春秋》,为中华民族留下一部流芳万世的不朽典籍。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乱世英雄!但是其末年还是被秦始皇杀掉成为一个悲剧人物。

 

战国末年,群雄争霸,诸候割据,战乱纷纷。然而,乱世待有英雄出,大商人吕不韦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财资,经过一生的艰难竞争,做成了古今中外最大的一笔生意——买卖国王!

 
  
吕不韦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其做法至今还可以看到一点点影子……千古人物尽人评述吧!(原作于200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