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个沈万三”——商海灵犀


记得小时候,北方人家过春节时,总喜欢贴一些木版画,为图吉利,必贴一张“财神爷”。那么这个“财神爷”到底是谁?奶奶总会用哼唱回答我的疑问,“江南有个沈万三,天天打鱼在江边……”,幼小的心灵里,“财神爷”沈万三给了我第一印象。

 

沈万三,他本名富,字仲荣,元末明初人。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万三是对他的一种社会称呼。

 

如果您到过古镇周庄,在您对古镇秀色暂不绝口的时候,或许您没有想到,这个周庄,是因为有了沈万三,才成为江南文明古今的市镇的。不但周庄受惠于他,明初诺大的南京城的城墙修建,还有这个沈万三一半的功劳。

 

在他曲折的一生中,足迹踏遍了诸如周庄、苏州、南京、云南等地,但周庄却是他的崛起与立业之地。史载,“万三住宅在蔫西北半里许,即东庄地及银子浜、仓库、园亭与住宅互相联络”(《周年镇志》卷二)。沈万三的发家,是从自己的勤劳垦殖开始的。“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业弗替;尝身帅其子弟力穑”,说明沈万三首先是依靠自己的垦殖发富,有了最初的立业根本。

 

随后,沈万三通过姻亲,得到了汾湖陆氏巨资,使其财富的积累更上一个层次。“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周庄镇志》卷六·杂记)。经过原始积累,并且得到了陆氏巨资后,一方面继续开辟田宅:另一市面他把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砚江(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入走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带的丝绸、陶瓷、粮食和手工业品等运往海外,同时开展“国际贸易”也就是“通番”赚取了巨大财富。据《吴江县志》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也说:“苏州沈万三一豪之所以发财,是由于作海外贸易。”

 

他是通过垦殖而积累原始财富的,接着善于利用别人的金钱,并大胆地“竞以求富为务”,开展对外贸易活动,沈万三就是从贸易中赚下的一部分钱,购置田产,另一部分钱作经商的资本。从而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实为沈万三之功。关于沈万三富豪事,民间甚至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财富多到不可胜数,生财聚财技巧高超。至今,苏州、南京、镇江和浙北、安徽一带仍广泛流传着关于沈万三的发财、豪奢、田产、经商以及家庭生活诸方面的许多故事、传说。

 

或许沈万三为了巴结新的统治者,自告奋勇承担了半个南京城的修建,这一献媚之举不打紧,他的富有引起朱元璋的嫉妒,最终找了几个借口,三次抄家后,沈万三最终被流放到云南,沈家从此迅速地衰败。

 

其悲剧性的结局,究其原因,是沈万三有了钱财,就错误地估计一切,认为钱是万能的,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明朝一建国,他就硬贴上去,为了讨好统计者而朱元璋共筑南京城中可见一斑。古代的商人多是没有什么地位,所以官商勾结与联合,是中国古代商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他的这一做法,不是说不对,而是方式方法的问题。

 

最近看到中国现在的富人都怕上福布斯富人榜,原因有很多,但是是否部分人也有着“沈万三”的担心呢?沈万三的遭遇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总之,沈万三的发家正好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三个客观条件。但是具备了客观条件,如果没有他的勤劳垦殖、敢于通番、精明经商之道,也是发不了家的,这是我们要借鉴的重要一点,至于嫁接外富,那是各个人的造化了。(原创于2002-12-22 修改2006-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