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完了宝钢权证赌什么?


    笔者是一直不相信宝钢权证最终真的会成为废纸一张的,因为宝钢权证毕竟不是彩票,没有中奖就必将是废纸,它不但是拥有行使以约定的价格(通常应是低于市场价格而具备优惠性的)认购宝钢股票的权利,而且它是作为股改中非流通股支付给流通股的对价的一部分,否则也不至于只是10送2.2股,而不是当时通常的10送3股以上,如果是一文不值的废纸怎能作为对价糊弄流通股东呢?然而当2006年8月23日最后结束交易时,宝钢正股价格还是在设定的行权价4。20元以下,这样随着交易的结束“时间价值”是归零了,“内在价值”也最终是零,这对在一年来的任何时间里投资宝钢权证的人来说,拿在手上的不只能是无情的如同没有中奖的彩票废纸一张吗?

    就是这最终废纸一张的宝钢权证,在中国股票市场上“红红火火”了一年,它不但“创新”了多项记录,成交量、换手率、涨跌幅、收盘最低价、……等,都应是可以载入史册的,而且它给中国股市同时留下的“赚钱效应”和“陷阱悲剧”又怎能不永流股史呢?从2005年8月22日到2006年8月23日整整一年的243个交易日,总成交量达1397亿份,总成交金额达1788。3亿元,换手率达到了360倍,设计的上市开盘价就是赋予吉利寓意的0。688元,而实际的开盘价就是当日的理论涨停板价1。238元,一年的交易中可以说是“三起三落”,即曾三次上冲到2元以上,又是三次落到0。688元以下,成交均价1。28元,最高是2。38元,最低即是末日的0。022元,最终收盘在0。031元,……。一年里宝钢权证的交易,正是“创新”的“赚钱效应”显身曾使千万投资者在十多年里损失上万亿资产的中国股市,从而也就理所当然地“提升”了股民的“信心”,磁铁般强烈地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爱好者,更是营造了中国股市来之不易的“兴旺”股改行情。笔者所在地有媒体就有公开的实盘投资大赛,就出现了因炒权证使资金在三个月里从10万元增加到60多万元的实例,如此的“神话”在各地可能都不在少数,然而伴随的“陷阱悲剧”不也随处可见吗?笔者所在地附近一个证券营业部里就有一个大户,在宝钢权证上市不久看到曾冲高过2元多后以1元多的价格将一百多万几乎全部投资买入了宝钢权证,在当宝钢权证几次又冲到2元以上,账面资产翻番时他又怎能不激动不已,但是见好未收的他在最后一个交易日最后几分钟以几分钱的价格了结时,真正的是做了一场惊魂恶梦。

    宝钢权证作为“创新”推出时,展示给人们的绝不可能就是一张废纸,但是到最后一刻还是在“末日轮”的虚幻中疯狂,无情的现实展示的不就是赌局中的一张牌吗?宝钢权证能在中国股市疯狂到它的最后,现实正是整个股市的写照,宝钢权证无非是在赌,而目前的整个中国股市仍是在赌。现在宝钢权证基本赌完了(因行不行权还要赌到8月30日),但是中国股市还要赌下去。喊叫了多少年的“高估”的中国股市在有人还在喊要继续“价值回归”时已从998点上涨到了1758点,更有大量的基本面仍是老样子股价却是翻番、甚至翻几番的股票出现;一方面是重启的IPO发行价比股权分置时扭曲定价机制高估的发行价还要高,有近万亿的资金在热捧新股,而另一方面只要发新股稍快一点,大盘就暴跌一截,这中国股市究竟是迎来了大牛市还是又吹起了一个大泡沫,不正是在赌吗?中国石化不到10天前还说“没有私有化计划,短期内不会进入股改程序”,可是8月18日就连方案也未定就迫不及待突然公告要股改了,而方案会是什么样,是“一揽子方案”还是其它什么的,你能相信中国石化不会有多套方案而见市场反应而定吗?说得好听是中国石化在与市场博弈,而实际不就是中国石化与市场在赌吗?

   宝钢权证赌完了,但是中国石化开始了赌,未股改的ST股整个都在赌,连续几个涨停又会几个跌停上窜下跳的不在赌吗?整个中国股市就是这样在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