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全国住宿与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5.3%
7月13日,商务部统计,2006年1至5月全国住宿与餐饮业零售额累计4127.7亿元,同比增长15%,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7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6%,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个百分点。统计显示,1至5月住宿与餐饮业合同外资金额10.6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9亿美元,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3家。
7月31日,商务部公布上半年全国住宿与餐饮业零售额累计4928.6亿元,同比净增654亿元、增长15.3%,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3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5.3%。其中表现突出的是,上半年住宿和餐饮行业利用外资金额大幅增长,其中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亿美元,同比增长48.6%。同时,民营经济成为餐饮市场优势主体。商务部预测,下半年住宿和餐饮市场将继续保持旺盛的消费需求,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将接近5980亿元。预计全年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10900亿元。
二、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和中国商业联合会召开餐饮业统计信息发布会
7月3日,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和中国商业联合会在京召开了“2005年度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连锁餐饮业统计信息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05年度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和餐饮业经营情况。(一)从规模看,整体规模和单体规模均不断增大。2005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集团(企业)达1416家,比上年末增长34.2%。门店数达90476个,比上年末增长16.5%;营业面积8202.7万平方米,增长13.9%;从业人员148.8万人,增长16.1%。共实现销售额10668.4亿元,增长27.1%;零售额78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1.6%,,其中上海占40%以上,北京占30%以上,一半以上的地区占10%以上。连锁餐饮集团(企业)达300家,比上年增长19.5%;门店数8514个,增长12.4%;营业面积390.8万平方米;增长10.8%;餐位数200.4万个,增长11.3%;从业人员42.6万人,增长12.3%;营业收入388.9亿元,增长11.7%。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集团(企业)人均年销售额71.7万元/人,比上年增长9.5%;平均门店销售额1179.1万元,增长9.1%;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销售额1.3万元/平方米,增长11.6%。限额以上连锁餐饮集团(企业)中,门店数超过100个的连锁餐饮集团(企业)有21家,比上年增加4家。年营业收入在亿元以上的限额以上连锁餐饮集团(企业)有77家,比上年增加6家。其中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由上年的5家增至7家。(二)从内外资相比看,内资连锁虽占据一定优势,但扩张速度和平均效益低于外资连锁。2005年内资连锁零售集团(企业)数占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集团(企业)的92.3%,门店数占94.2%,销售额占87.2%。值得注意的是,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门店数的增幅却分别高出内资企业11.6%和2倍,且门店平均营业面积和从业人员是内资企业的1─2倍以上。2005年内资连锁餐饮集团(企业)占限额以上连锁餐饮集团(企业)的73.3%,门店数5488个;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餐饮集团(企业)门店数574个和2452个,但增幅分别高出内资连锁9.5%和16.7%。内资连锁的营业收入占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集团(企业)的48.3%;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所占比重分别为9%和42.7%。内资连锁零售企业人均年销售额虽高于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但是平均门店年销售额只相当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52.5%,外商投资企业的38.8%;单位营业面积创造的年销售额也比外商投资企业低41%。而内资连锁餐饮企业的平均门店营业收入和单位平方米创造的营业收入也只是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的连锁餐饮集团(企业)的50%和48.8%。(三)从业态和类型来看,专业店和超级市场、正餐业和快餐业分别占据连锁零售、餐饮业的主导地位。2005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集团(企业)所属门店中,专业店有54241个,占60%;超级市场和便利店,分别占17%和12.4%。专业店销售额达6085.9亿元,占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集团(企业)销售额的57%(其中加油站的销售额占35.6%),增长31%,增幅最高。超级市场的销售额2848.8亿元,占26.7%,增长21.7%;百货商店的销售额1157.2亿元,占10.8%,增长24.4%。这三类业态的门店数和销售额分别占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集团(企业)的89.4%和94.6%。 2005年限额以上连锁正餐业和连锁快餐业门店数合计和营业收入合计分别占限额以上连锁餐饮集团(企业)的86.8%和96.9%。其中正餐业门店数3208个,占37.7%,营业收入为190.4亿元,占49%;快餐业门店数为4178个,占49.1%,营业收入为186.3亿元,占47.9%。连锁咖啡店发展迅速,门店和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均超过了30%。(四)从地域发展来看,向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渗透的潜力很大。2005年东部地区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60029个,增长15.3%,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门店分别有17185个和13262个,增幅分别高出东部地区6和1.1个百分点。东部地区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集团(企业)的销售额8225.7亿元,增长28.2%;中部地区1695.5亿元,增长22.4%;西部地区747.2亿元,增长26.6%。中部、西部地区在整体发展上虽落后于东部地区,但超级市场的销售额增长速度却分别高出东部地区6.8和14.8个百分点。2005年东部地区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门店数5589个,占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门店的65.6%,比上年增长12.8%;中部地区增长5.6%,西部地区增速超过东部地区3.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营业收入为24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占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营业收入的62.8%;中部和西部地区营业收入增速超过东部地区2.6和1.4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营业收入的22.2%和14.9%。(五)从连锁扩张方式来看,由直营转向加盟。2005年直营连锁零售门店61087个,占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集团(企业)门店的67.5%,比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加盟连锁门店29389个,占32.5%,比上年上升3.1个百分点。百货商店和专卖店中加盟店超过60%,超级市场、便利店和仓储会员店中加盟店超过30%。有加盟店的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集团(企业)342家,已占1/4。加盟企业的统一配送商品比重接近60%,其中百货商店和超级市场在70%左右,便利店超过90%。2005年限额以上餐饮业加盟店2996个,比上年增长14.1%,占限额以上餐饮业集团(企业)门店的35.2%;营业收入102.1亿元,增长17.8%,占总体的26.3%。在加盟店门店数和营业收入比重上升的同时,直营店的比重均出现下降,且加盟店门店和营业收入的增速超过直营店2.7和8.2个百分点。
三、机构投资者合共向小肥羊投资2500万美元
7月27日,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与欧洲最大的投资机构3i集团以及知名投资机构普凯基金签协,引进2500万美元,小肥羊成为我国第一家引进外资的餐饮连锁企业,也是内蒙古地区继蒙牛之后第二家民间大额引资成功的企业。其中3i出资2000万美元,普凯投资500万美元,两家外资在小肥羊中所占股份为20%多;其他股份为个人出资,而小肥羊创始人张钢及陈洪凯的股权稀释到不足40%。3i和普凯共派出3名董事。
1999年8月,小肥羊第一家店开张之时,是只有30张桌子、50多名员工、不足400平方米的小餐馆。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依靠特许加盟的模式,小肥羊平均每三天就开出一家店,在全国已有720家店,在香港、澳门、台湾、加拿大也开出了7家海外店面。计划2008年香港上市。
四、肯德基计划在中国开办的汽车穿梭餐厅达到100家
7月6日,肯德基宣布其在南京和无锡两家新的汽车穿梭餐厅开业。
7月8日,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宣布,未来3年肯德基计划在中国开办的汽车穿梭餐厅达到100家。肯德基分别于2002年和2005年在北京、上海开办第一、二家汽车穿梭餐厅后,于2006年7月在南京、无锡两地又同时开办了两家新的汽车穿梭餐厅。
7月25日,百胜餐饮集团发布2006年度半年及第二季度财报,第二季度中国百胜餐饮集团的开店速度和增长依然保持了了20%的速率,保持了平均每天新开一家店的速度,截止到2006年第二季度,肯德基已经在中国的350个城市拥有了超过1600家餐厅。百胜对中国市场的最终目标是拥有14000家肯德基餐厅和2000家必胜客餐厅。目前肯德基和必胜客在中国已经分别开设了1600多家和200多家,仅为目标的10%。必胜宅急送和东方既白品牌是中国百胜的新发展。
7月起,原本必胜客和必胜宅急送中共同拥有的铁盘比萨将从必胜宅急送中撤离,成为必胜客独有产品。必胜宅急送新上市的纯珍比萨将成为该品牌独有的产品,必胜宅急送今后将只经营这一类比萨,其原先拥有的手拍比萨也将同时撤出。必胜客是“高档西式休闲堂食餐饮”,必胜宅急送则定位于“大众化的西式美食外送餐饮”。
五、麦当劳在江苏建造首家得来速汽车餐厅
7月7日,南京麦当劳餐饮食品有限公司与“长三角80强”的江苏亚东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合作建造麦当劳在江苏的首家得来速汽车餐厅。
六、上海正拟在全国构建一个绿色食品供应链
7月2日,上海市烹饪协会会长沈思民透露,上海正拟在全国构建一个绿色食品供应链,这条供应链为上海的餐饮企业提供新鲜、营养的绿色食品。目前,江浙地区已成为了上海餐饮业一个最大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江浙地区一批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如浙江上虞、浙江富阳、杭州千岛湖、江苏常州、江苏阳澄湖等地区,已成为了上海餐饮业的绿色食品供应大本营。浙江上虞目前已建绿色农产品基地、绿色森林食品基地93个,上虞的竹笋、板栗、乳瓜等绿色食品,每天都源源不断地运抵上海。上海绍兴饭店、新雅粤菜馆、绿杨村酒家、上海老饭店等13家餐饮企业,已率先加入了这一绿色食品供应链,在原料采购上认准绿色标志。
7月14日,上海市餐饮协会盒饭专业委员会成立,上海每天的盒饭需求量有100万的缺口。
七、“快乐蜂”在内地经营的第二个餐饮品牌“春水堂”茶坊在上海开业
7月5日,“永和大王”的控股集团、菲律宾最大餐饮企业“快乐蜂”宣布,其在内地经营的第二个餐饮品牌“春水堂”茶坊在上海开业。计划在5年内将该品牌扩张至30家左右,主要布点城市为上海、广州等地区,基本以直营方式为主。该品牌的竞争目标是美国星巴克咖啡。“春水堂”在中国台湾地区拥有24家门店,是当地最大的茶饮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