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殇:因贫困而上不起大学是中国最痛的学殇


 学殇:因贫困而上不起大学是中国最痛的学殇

   多年来面对梦寐以求的高校的大学入学通知书,中国的无数家庭因此而上演的无数令人心断肝肠的故事,有大喜的,有大悲的,也有父母因为子女上学交不起学费而走上绝路的......。无数这样的悲切的故事反复的发生不禁令人感到心寒。为什么?考上大学而上不起学?为什么大学通知书会成为许多贫困家庭的伤心和忧愁的开始?为什么经济日益强大的中国如今还年复一年发生这样不该发生的故事,成为无数贫困学子的学殇。我认为原因在政府和其相关的政策。

   原因一:贫困家庭的孩子因贫困而上不起大学,目前在中国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以陕西省慈善总会2006年8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高考在陕西省统招录取总人数约为19万人,而其中约有4万被录取的考生,家庭困难无钱上学,需要救助。这个比例约为总录取人数的21%,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按照中国人的理念,上大学是非常高兴的事,即使家长再困难,也要帮孩子上学,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为孩子付出,让孩子以后为国家做贡献。据调查这约21%以外的家庭有许多宁可举债,甚至卖血也要为孩子上学。2005年陕西农民人均收入才2052元,按照这个标准,4年本科爹妈不吃不喝得10年才能供完,其他兄弟姐妹还都的给活活饿死。约21%家庭已经无钱上学,而这21%之外的许多家庭4年本科爹妈不吃不喝得10年才能供完。而像陕西省这样的经济欠发达省在全国还不少呀!这样一个比例这在中国难道不是一个学殇吗?难道不是一个社会问题吗?

         助学贷款算是一个政策,但贫困家庭的学子贷款交给了学校,学校再交给银行。他们的生活费又从那里来?更有甚者,高校和银行在学生毕业前以毕业证等为要挟,不还贷款不发证,这样他们能找到工作吗?难怪好多学生不敢贷款上学!因而助学贷款不受欢迎还是设计有问题的。

   原因二:政府的现行高校收费政策和现行的教育政策,缺乏透明度,成为制约中国国家人才战略的桎梏.

        一方面是国家经济的强劲发展,一方面是部分经济落后对国家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影响.经济欠发达省份贫困家庭的孩子因贫困而上不起大学的高比例出现,一方面在影响这些学子的健康成才的同时,也在影响无数个高中,初中阶段的孩子的学习进步.调查显示已经越来越多的家庭因为看到高校的高收费,而让孩子早早的结束学业.有可贵的品质贫困家庭孩子的艰难和坚韧求学之路在有的地方甚至成为人们的笑谈.

        另一方面政府高昂的高校收费政策,在民间经不起民众的推算.从某种程度上国家成为高校乱收费和高收费的保护者.还是以前的数十门课,还是那些教授.所不同的是高校开始收费后教授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了,房子越来越大了,办公室室越来越豪华了.百姓眼中看到的是,交的费多了,高校的楼越来越多了,福利楼越来越好了.

        教育作为公共产品,最能体现公平.即使在最贫穷年代的中国,国家都要办好教育.让优秀的孩子上好学.然而在经济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在中国,我们竟然还有那么多非常好的,非常刻苦的,又非常渴望上学的学子,在高校的们前作难.他们不是一个,不是少数,而是一个数字很大的群体.我们不能不对政府的现行高校收费政策感到深思.和对政府的无为迟钝感到遗憾.一群没有体验过高校收费政策之苦,却又幸福的免费上完大学(许多还从大学拿钱)的政策的制定者是无法体会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感受.这也是一个教育公平的笑话.你们上大学都没有掏过钱,那你们为什么要让我们交钱你?教育的不公显而易见.所以从公平角度而言,教育高校收费政策显然是当权的上辈欺负晚辈的一个政策!

        衷心希望高校收费政策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改一改,越快越好.否则中国会因此而失去好多好的世界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