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不能庸俗化
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构想后,社会上的回应可谓非常积极,党政机关、工矿企业、军队院校、农民商人等等,各行各业可谓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行为往构建和谐社会上靠。我列几篇文章题目,大家看感觉如何:公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展妇女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毕节试验17年--新京报 ,拥政爱民 构建和谐社会 ,幸福家庭构建和谐社会 ,发挥侨联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股市” ,远离毒品,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和谐校园人人有责 ,廉洁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张宝顺: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涿州市做好信访工作构建和谐社会 ,朝外街道邀请专家为实施和谐社会“细胞工程”出谋划策,依法诚信纳税 共建和谐社会 - 南宁信息港 ……,以上题目都是用百度搜索的,还有很多,信息提示为约929,000篇。
构建和谐社会当然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但把日常一言一行都归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行为,实际上已经把构建和谐社会庸俗化了。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不是具体指导言行的即时思想,就如共产主义理想一样,有自己的具体标准,不能把每个行为都往共产主义行为上靠。和谐社会也是如此,需要坚持自己的标准,没有标准、没有原则地把任何日常行为都冠以和谐社会的标签,是错误的,这与说人类有史以来都在建和谐社会没什么两样,因为人们的这些行为自古就有。上述题目中有一篇文章:“和谐社会”毕节试验17年--新京报 ,给人感觉中央是远远落后了,落后了17年啊。事实是这样么,显然不是,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理念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思维创新,是对全社会整体的一个发展设想,并不是毕节先提出来了,搞了17年后被中央认可了,不是这样的,而是毕节把自己的行为硬往和谐社会上套,是一个典型的庸俗化和谐社会行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刚提出来时,也是被庸俗化,当时无论何事都要冠以“三个代表”之名。记得云淡水暖曾在人民网撰文反对这一现象,引起巨大反响。现在看这样的行为在和谐社会方面又重演了,何以总是这样呢。
我个人的看法是由于整个社会风气充斥着庸俗化的氛围,这种氛围由来已久,比如中国人善于造神,毛泽东同志被造成了神,毛泽东思想也被庸俗化,人们早请示晚汇报,实际是说一套做一套,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不管做了什么都说是按照毛泽东思想办事,是高举毛泽东旗帜,是效忠于毛泽东。这样的庸俗化已经不易改变了,现在只要中央发出一个指令,日常的正常行为立马会被贴上新的标签,一派响应党的号召的样子,实际上,党的号召在无形中已经流产了。
和谐社会不能再这样被无形地消耗了,不能继续庸俗化下去了。和谐社会是一个严肃课题,需要长期地、系统地、整体地构建。和谐社会基本理念还在构建中,对其实践还没有正式全面开展,它被庸俗化与和谐社会基本理论没有跟上发展步伐,基本理论发展太慢也有关。要抵制把和谐社会庸俗化行为,一方面要加大和谐社会基本理论构建,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整顿社会的庸俗化作风,一定要弄明白那些声称在搞和谐社会的人是否真的知道什么是和谐社会,建议中央组成调查组,对声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地方来一个领导闭卷考试、民众问卷调查,然后针对问题来一个和谐社会基本知识普及,这样,反对和谐社会的庸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