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平衡中的风水作用
曾祥裕(林意)
当前,世界各国特别是欠发达国家,都认为经济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唯发展主义带来的生态平衡失调等问题,随着盲目发展逐渐暴露出来,诸如水土流失、空气污染、污水泛滥、躁音扰人等,让人类在得到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也饱受上述灾害的折磨。
这显然是唯发展思想支配人们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恶果。美国有个叫爱德华艾比的生态文学家,他以理性的目光批判唯发展主义。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高速发展时,他指出,“为发展而发展”已成为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激情或欲望,却没有人看出它是“癌细胞的意识形态”。他分析道,唯发展主义最大错误是严重忽视了发展的前提,即发展的制约条件。保证子孙后代基本的生存条件,就是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所有的发展只能在此制约条件下的发展。人本是尊贵的高等生物,人的尊严包括健康生存权,而生存权中就包含环境权。试想一下,在高度污染的环境里、在各种各样致病物质致命物质的围攻下担忧地生活,哪有人的尊严呢?由此。我想,人在高度污染的环境下显得多么被动和卑微。为何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就不能为生存环境的安全着想,避免走西方走过的弯路,继续缴昂贵的学费呢?这不排除为官者有急功近利,盲目追求高速度发展所带来的政绩,以铺就高升的金桥的动机。也许并非所有的当官者出于个人名利盲目决策,确有为当地人民谋幸福的愿望,但是不顾生态平衡,一味索取的后果就是自酿苦酒。
“没有刹车只有油门的发展无异于直奔死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当前中国城市生态配置的失衡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城市居民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城市周围的水体,山林等生态体系遭到严重破坏,由此而引发的各种经济负外部性(如医疗费用的增加)就难以估量。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曾经发布的一份报告说,在全世界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9个位于中国,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虽然人口和经济增长过快、城市布局不合理、外部经济、企业技术水平落后都是当前中国城市病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上,没有真正考虑以人为本,没有真正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 。为了追求高速发展拼命扩大城市规模,或为搞工业园而摧毁绿色山林,破坏植被。
当今国人要满足自己欲望、要生活得越来越舒服,尽快脱贫致富,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的生态危机告诫我们,人们对物质的无止境的贪求和生态系统的有限承载力产生了不可调和矛盾。既然人类不可脱离现实的生态系统而存活,既然在眼前不可能把地球损害后迁移到外星球生活,那么我们作为地球的子民,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以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来限制物质需求和经济发展。我国当今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一种理性复归,我们欣喜地听到全国上下到处奏响的“以人为本,营建和谐社会”的主弦律。
如何平衡发展和环保的关系呢?我认为,人类的健康生存与生态系统的互相平衡,就是发展的前提。这就要我们重新建立发展的评价标准。不是以GDP来考核发展成果,而是应以是否有利于维护各保护生态平衡,是否有利于人们安居乐业和身体健康来衡量发展的得失。人的自由解放,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才是科学发展观的本义。
由此,我想到,这种和谐发展模式不正与风水理论中“天人合一”的观点合拍吗?我国风水理论中有生态安全理念的萌芽。
古代先哲们根据长期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及实际生活的体验,创立了一种有关住宅、村镇及城市等居住环境的基址选择及规划设计的学说,叫做“风水术”或“堪舆学”。它包括了环境优选学、建筑学、天文学、预测学、园林学等等,如今中国风水理论在国外盛行,说明其生命力和科学性。
为何风水理论能得到西方学者的认可?我认为“风水说”所信仰和追求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现代和未来生态学所追求的目标,所以有的西方学者甚至称“风水说”为“宇宙生物学的思维模式”和“宇宙生态学”(Astro-ecology),并把“风水说”定义为“通过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地点,使人与大地和谐相处,取得最大利益、安宁和繁荣的艺术”。 如果我们按照风水学说来招商引资,就不致于盲目引进污染环境的项目,用风水意识来审查一些工业项目,一旦发现有违风水理论上所带来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的项目就坚决拒之门外。当一个房地产的开发项目,经用风水眼光审视时发现没有纳入或符合“风水”的理想模式就有必要重新规划设计和重新择地开发。
我们的祖先早在古代,就在发展过程中,隐含了城市生态配置及优化的思想,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生态优化配置。 先哲们的建立的风水理想模式可对我们今天营造和谐社会发展,有所启迪。不知笔者的这番议论是否切合实际,请思想成熟的朋友提出批评意见。
联系电话13766307454 QQ175613195 http://www.gzyyf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