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未必见山,一针务求见血
事件: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公司数据显示:国产青春文学图书在年度文学或非虚拟类图书排行榜中,2004年前15名占了9名,2005年前20名只占到8名,到了2006年上半年,前10名则仅占了2名。而一项不完全调查同样显示:2004年国产青春文学巅峰时期,80后作家群人数接近三四百人,而到了2006年,活跃于一线的80后作家只有三四十人,跌幅达90%。对此,出版界的观点惊人一致:青春文学成也书商,败也书商。
评点:后劲不足是造成80后作家整体衰败的最主要原因。在过度的商业化运作下,许多80后作家被榨光了青春的资本,与出版社和书商一道,共谋争名夺利,渐渐地,80后作家们远离了他们当初赖以成名的纯粹(写作),而多了一份躁动、多了一份世俗。当他们被利诱下,参与到近乎流水线的商业写作流程中来的时候,他们锐意不在,新意不在,创意不在,出来的也只能是流水线作业,同质化产品,完全丧失了独立、个性和思想。于是,新一代的到来继以上一代的老去,80后的阵营可以不断被补充、更替、调换,正如产品也有一个更新换代的必然。即使80后没有了当年的热力追捧,还有90后,千禧后(200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呢,套用一句玩笑话:“中国什么都缺,就不缺人。”作为80后作家领军人物韩寒、郭敬明的“伯乐”——上海作协副主席,《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曾说把80后及其青春文学的现状总结为两个理性:写者理性,买者理性。“青春文学红起来的原因其实是给人一种新鲜感。但文字是需要积累,需要阅历。因为买方和卖方都开始理性了,现在吃饭只有靠内功了。”这话当然没错,如果尚加补充会更好。在我看来,除了理性之外,80后现状给我们的反思还应该有“转型”。正如许多少年成名的80后作家纷纷“弃笔换行”一样,人都有一个成长变化的过程,创作也是。想想那批80后作家到现在也大都25、26年纪了,算得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人了。大人就应该做一点大人的事,大人也应该写一点大人应该写的主题(内容),如果一味地把他们局限于“80后=青春文学”,则显然是刻舟求剑,难道等他们都到了四十、五十甚至六十的年纪,如果他们到时还在坚持写作的话,还要求他们写校园文学、青春文学不成?思想存在一个成熟,人生需要一个阅历,当80后纷纷走上社会,背负起生活、家庭以及建设社会的责任时,他们所写的也就不应该还是青春文学了,他们可以写得更多,写得更深,正如我在“80’s悦读书坊”策划案中写道:“就目前的80后写作的生态图景来看,它和正在崛起的应该肩负起社会建设的80后一代是不成正比的。现在的作品大多还是停留在青春小说阶段,按照人的生长发育来说,也大致是16、17岁的青春亢奋期;而同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代表那个年龄段的90后写作正在崛起,作为上下过渡或者承前启后,80后更有理由逐渐丰富作品本身的张力,更有理由逐渐尝试起介入社会的写作,更有理由趋于知性思想的写作,而不是自得其乐地在青春小说领域继续原地踏步、迂回反转。”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710
事件:如果说去年的中国互联网大会是一派众志成城共创WEB2.0(互联网2.0)繁荣新气象的话,那么今年的大会则是大腕齐集指责WEB2.0是互联网泡沫的大会。仅一年时间,WEB2.0创业者就遭遇了天上地下两重天。9月21日到23日,2006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举行。“Web2.0没有商业模式。”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会上作出这样让人沮丧但又无可反驳的论断:“最近一年来出现了这么多新兴互联网公司,当然很多公司都做得很努力,这些人也非常优秀,但是这么多人来做同一件事情我认为是非常非常可怕的。这个情形跟1999年底、2000年初的互联网泡沫有类似之处。这一年来,有太多太多的风险投资商投入中国互联网Web2.0。那么多资金进来他们需要回报的,一年找不到商业模式可以,两年找不到商业模式可以,三五年找不到商业模式就会出问题。”这与不少行业观察者所持观点如出一辙:WEB2.0,没戏!
评点:Web2.0没戏?且不说观点正确与否,能在热力追捧下提出质疑,理性反思,对我们而言已是一种成熟,一种进步。上个世末,九十代中期,中国曾经历了一场被后来称为“互联网严冬”的萧条期。一个个之前大肆鼓吹的网络概念,科技技术,顿时化为乌有,再美丽的产业图景一旦面对现实,什么都是空空如也,人们这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经济泡沫的破裂。转眼间,又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又迎来了一个高峰期。伴随着博客、播客、RSS(聚合技术)、视频、搜索、社区、维基百科、六度交友等网络产品的应用,Web2.0从以前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理念发展到现如今一种潮流、一种风向,所有技术的研发都要贯穿Web2.0,所有网站的运营都以Web2.0为导向,于是,Web2.0时代便成了当下互联网发展状态的统一称谓,而且还显得异乎寻常的流行、时尚。然而,除了听起来不错,Web2.0所带来的直接投入却并不如人们预期的那样(至少,与它的盛名不成正比)。目前,风险投资给中国web2.0概念项目投资总额已超过3亿美元,而所有web2.0网站的收入只有5000万元人民币。24亿元人民币的投入,相对5000万元的产出,投入产出比令人不得不怀疑Web2.0存在泡沫。那曾经历过网络泡沫时期的人们,难免不会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多了一份警惕和谨慎,哪怕适当的胆小也是合情合理的。事实上,当我们看到现在很多打着web2.0旗号的中小网站,在缺乏基础服务支持和大量用户积累的情况下,直接去提供商业化的服务,这显然是一种欠缺理性的行为。与此同时,风险投资商看重人民币升值的潜力,盲目投入(鼓吹)web2.0项目,实际上也是一种变相的拔苗助长,会更容易促使泡沫的形成。当然,这不是说Web2.0原来是一场骗局,它实际上还是令人兴奋、令人激动的。既然在国外,Web2.0可以得到更经济的应用开发,那么对于中国而言,它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空中网总裁杨宁说:“要有耐心,中国互联网不缺智慧,最缺的就是耐心。”确实如此,中国人需要理性去做好Web2.0。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721
事件:那些在聚光灯下烤灼已久的Web2.0网站,其盈利潜力是否跟名气一样大?中国的播客(Podcasting)网站正开始面对这种拷问,尤其是美国播客网站同行已经走到盈利门槛之际。播客与博客的主要区别在于,博客通过互联网所传播的以文字和图片信息为主,而播客传递的则是音频和视频信息。播客颠覆了被动收视的方式,使用户成为主动参与者,同时让用户对视听内容和收视时间拥有了更大的选择,是典型的 Web2.0 方式。美国播客视频网站YouTube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的明星,其开创的分享互联网视频的模式,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到7 月份,YouTube 流量已经突破1个亿,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其市值攀升到10亿美元,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又一个奇迹。中国播客正为这个美国奇迹兴奋而焦灼。
评点:兴奋的是什么?焦灼的又是什么?根据调研机构HitWise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YouTube已占据美国网络多媒体市场29%的份额,高于雅虎、微软MSN、 Google、V ideo 等巨头。YouTube直接刺激了国外产业界开始大规模投资。今年8月初,Sony娱乐就耗资6500万美元买下了另一个播客分享社区grouper.com。而自去年7月起,维亚康姆、ABC、ESPN、BBC《新闻周刊》等国外传统媒体,都陆续在其网站上推出了免费的播客服务,并获得了成功。国外经验的成功直接推动了国内播客的发展。自2005年4月“土豆网”上线以来,仅一年半时间,国内类似大小网站数量已在150家左右,其中悠视网、OPENV、土豆网、我乐网也已分别获得数百万美元到上千万美元不等的风险投资。表面上信心十足、一派兴隆,但实际上播客产业背后存在一个巨大的隐患。目前,困扰播客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缺乏盈利模式,内容不够丰富,用户收费,版权纠纷,法律政策规制,等等。另一方面,播客网站不同于其他网站,它普遍使用的是一种叫 Flash Media Server 的技术来实现视频传播,虽然这种技术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带宽、服务器的成本压力,但比起图文网站来说服务器带宽成本仍旧高出很多。曾有专业人士估算,如果国内有网站达到YouTube的流量,那么它每年的带宽成本是2.4亿元。如此高的运营成本和并不见成效的收入,将直接造成播客视频要疲于应付存活下来的开支。而当前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问题,至于寄希望于开始向用户收费,这也是没有太多可能性的。尽管它听起来是最佳的运营模式,但据《2006中国宽频播客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只有28.59%的宽频用户愿意接受服务收费,而42.17%的宽频用户目前还只愿意接受免费的宽频服务,同意网站收费行为的用户数比例较低。当然,播客网站可以选择出品大制作、大导演、大演员、大品牌的视频内容,以开启用户收费之先例,但投入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去换一个可能要好几年或许更长时间的资本回笼(通过用户付费的方式),是否可能,是否必要。这是不是有点买椟还珠的意思呢?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730
事件:暗淡了“馒头血案”,远去了“非常真人”,如今网上流行的是中国版漫画“自杀兔”:连日来,一只戴着墨镜的“小白兔”在中国各类新闻现场到处“找死”,带点创意,带点讥讽,因此迅速成为天涯等网络社区网友追捧的“漫画明星”。那么,这只兔子“找死”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复杂原因?
评点:说我们没创意,这都是偏见。或者只能说,目前主导中国动漫的创作团队是没什么创意的。别忽视草根的力量,也别忽略大众的智慧。“中国版自杀兔”的崛起,再一次为“中国动漫的现状”作了申辩,不是有没有创意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渠道的问题。“中国版自杀兔”的原创——“右手漫画”,真名叫刘刚,他受启发于英国系列漫画《小白兔自杀手册》,把自杀兔放在中国当前最热的新闻现场,不管怎么设计桥段,最后都必须得让兔子自杀。如前不久的台风“桑美”给沿海地区造成的巨大损失,政府正组织人把最危险的大幅广告牌拆除,作者由此让小白兔站在危险的广告牌上,拿着喇叭朝台风喊了一句“我顶你个肺!”此外,被郭敬明粉丝揍死(郭敬明抄袭事件)、注射欣弗惨死(假药事件)等场景,让人看后忍俊不禁,发人深省。这个创意受欢迎之处在于,现代都市人群工作生活压力太大,却无力逃避、消减,而这种漫画恰恰通过黑色幽默、讽刺、无厘头的方式给人们提供了放松和发泄的途径。然而,仅有创意是不够的。“中国版自杀兔”的流行与借助网络散播是截然分不开的。可以假设,如果该动漫不是一开始在网络传播,而是要制成动漫在电视台播出,结局会是怎样?可以想见,不出意外的是,该动漫最终会因为有“死是一种解脱”的强烈暗示而被禁止播出。尽管也有观点认为“自杀兔漫画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在生活的重压之下给现代人找一个自嘲、发泄的途径,并非真正倡导自杀”,但由于它的主题涉及了自杀、死亡,哪怕在表现形式、话题选择上极富创意,倘若渠道、环境、体制不能给予支持,创意终究只是创意,转换不了生产力。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动漫得不到长足进步的原因。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739
事件:9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斥资3000万元,力邀陈凯歌、冯小刚、张纪中三大导演打造的雅虎搜索广告片正式公映。这个耗资数千万元的选秀和活动能否成功,从今天起就要接受市场的考验,但是质疑声浪已经出现。
评点:为了打造雅虎搜索,马云真当是豪赌博了一把。自去年年底以来,雅虎中国先是以首席赞助商的身份赞助了华语音乐榜中榜;此后,更斥资3000万元邀请冯小刚、陈凯歌、张纪中三位当红导演为其拍摄广告片,这也是中国互联网业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广告。随后,雅虎中国又与在娱乐营销方面颇有作为的浙江卫视和华谊兄弟联手,打造全新的2006年娱乐表演秀“雅虎搜星”,选出的选手将参加拍摄雅虎搜索广告片。按照马云构想,他打算投资10亿美元来推雅虎搜索。使之成为“中国第一生活品牌”,可实际上,无论从知名度、影响力,还是观众参与方面,“雅虎搜星”都显然难以达到“超女”的高度,何况后者耗资不大,却反响热烈。因此人们难免会质疑马云的“雅虎搜星”投资失误、超出预期。尽管有权威机构(中科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雅虎搜索质量上已经比肩百度,是用户忠诚度上升速度最快的搜索引擎。但专家指出,“雅虎搜星”并没有给搜索业务的增长带来直接的影响(或影响不大,微乎其微),关键还是在技术投入。对此,位接近雅虎的人士认为,“如果将这3000万元全部投入到搜索业务当中,而非造星运动,雅虎将获得更快的成长。”对这个说法,我表示认可。正如李开复在一次对话节目中回答观众提问,谷歌对于市场和技术,孰轻孰重,李的回答是“都重要,但是对目前谷歌来说,先是技术,后是市场。因为谷歌是做搜索技术的,有技术不怕没市场。”(具体话记不清了,大意就是这样)从事后结果看,在如何做搜索引擎的市场营销上,李开复的思路(理念)要略胜于马云。这可能各自的学科背景和经历经验有关,毕竟前者是技术出身,而后者不是。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751
事件:美国著名亿万富翁、互联网老兵马克•库班周四很不客气地对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进行了批评,称只有“傻冒”才会去冒险购买这个短时间内窜红的互联网新秀。 据路透社报道,库班还表示,YouTube最终将因肆意侵犯版权而被告到直至“寿终正寝”。
评点:库班是高清电视网络HDNet的联合创始人,同时他还是NBA旗下达拉斯小牛队的老板。还是在互联网泡沫时代,他曾以57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所创的一家公司卖给雅虎。这位仁兄批评YouTube,认为它一文不值的原因在于该视频网站存在着巨大的侵权隐患。众所周知,位于美国加州圣马蒂奥(SanMateo)的YouTube以专门提供由用户自制的视频短片为主营业务。每天1亿多流量的业绩使该网站在短短时间内窜红为互联网新秀,人们猜测它很有可能被以高价出售或新股上市。而库班坚持认为“任何想要买它的人都是傻瓜”的理由无非是看到用户时常会在YouTube上发布一些受版权保护的内容,包括知名艺术家制作的视频音乐、视频短片等。这意味着,倘若一旦有人提起侵权之诉并影响到其他人也纷纷采取法律保护,YouTube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场场纷至踏来的官司纠纷。最终,这会影响到YouTube的运营和股价(如果届时上市的话)。而且,美国对于版权保护力度是很大的,也就是说,一旦败诉,要承担的经济赔偿也是价高不菲的。在这个意义上,库班批评YouTube倒给国内正如火如荼从事视频产业的人们提了个醒。首先,视频虽然是Web2.0时代的一个热点应用,但是它还存在着许多基础性问题,如原创内容的供应,如网站成本的控制,如法律政策的规制,等等。倘若只是因为看到国外的MySpace、YouTube火了,而迫不及待地效仿在国内上马,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关键是还有官司缠身、血本无归的风险。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750
事件:国外媒体发表分析文章称,分众传媒以一种无法拒绝的广告方式在中国消费者中间打响了品牌。分众传媒是一家户外广告网络运营商,主要通过安装在办公楼电梯等场所的液晶屏销售广告,为厂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广告媒介。当人们排队等候上电梯时,他们往往会被液晶屏播放的广告所吸引。与此同时,分众传媒还将自己的业务范围扩展至中国消费者的购物场所。在媒体专家、公司董事长兼CEO江南春的领导下,分众传媒已经将广告屏安装到超市的走廊、自动扶梯两侧以及收银台上方。中国本土巨头和国际消费品厂商都希望自己的广告能更具针对性地瞄准消费者,超市无疑是一个最佳场所。
评点:江南春及其分众传媒的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简单地说,这是一个有关“无聊”如何成就“经济”,“创意”如何成为“生意”的故事。打发无聊时间和广告进入分众时代,仅凭这两点,江南春很快缔造了一个传媒帝国。从最初个别城市写字楼里的电梯广告,到后来并购白马、聚众进一步扩大商业版面,再到将触角延伸至各大卖场,把商业楼宇联播网液晶屏总数量提高到7.1万块。分众无疑成为当下中国内地液晶广告的行业老大。考虑到中国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2010年之前中国广告市场有望保持21%的年均增长速度。(2005年中国广告市场总产值为114亿美元,过去15年一直保持着32%的年均增长幅度。)而分众传媒通过安装在卖场的大量液晶广告屏为广告客户提供了全新的广告媒介和全面的解决方案,相比较其他广告形式更具有针对性,所以不难预见分众传媒来自卖场终端联播网的营收将持续增长,到2007年初达到一定规模。据某咨询公司预计,分众传媒2007年来自卖场终端联播网广告服务的营收将达到7100万美元,比2006年增长近90%,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增至20%。另外,分众传媒利润率的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其大部分支出为固定支出(即初始安装液晶视频的费用),所以今后几年,分众传媒毛利率超过目前的30%而达到50%也不是不可能。另一方面,中国消费市场后劲十足,大多数消费者没有债务,不会受利率和货币政策变动的影响,广告市场也因此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据悉,分众传媒每半年将广告服务费用上调10%到12%,今年第二季度,分众传媒在中国一级城市每个30秒广告时段平均广告营收为12320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长5%。这恰恰说明,广告市场的发展得益于市场需求的强劲,这能帮助我们准确评估广告行业、或某广告企划(项目)能否顺利开展。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757
二〇〇六年十月一日
事件: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公司数据显示:国产青春文学图书在年度文学或非虚拟类图书排行榜中,2004年前15名占了9名,2005年前20名只占到8名,到了2006年上半年,前10名则仅占了2名。而一项不完全调查同样显示:2004年国产青春文学巅峰时期,80后作家群人数接近三四百人,而到了2006年,活跃于一线的80后作家只有三四十人,跌幅达90%。对此,出版界的观点惊人一致:青春文学成也书商,败也书商。
评点:后劲不足是造成80后作家整体衰败的最主要原因。在过度的商业化运作下,许多80后作家被榨光了青春的资本,与出版社和书商一道,共谋争名夺利,渐渐地,80后作家们远离了他们当初赖以成名的纯粹(写作),而多了一份躁动、多了一份世俗。当他们被利诱下,参与到近乎流水线的商业写作流程中来的时候,他们锐意不在,新意不在,创意不在,出来的也只能是流水线作业,同质化产品,完全丧失了独立、个性和思想。于是,新一代的到来继以上一代的老去,80后的阵营可以不断被补充、更替、调换,正如产品也有一个更新换代的必然。即使80后没有了当年的热力追捧,还有90后,千禧后(200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呢,套用一句玩笑话:“中国什么都缺,就不缺人。”作为80后作家领军人物韩寒、郭敬明的“伯乐”——上海作协副主席,《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曾说把80后及其青春文学的现状总结为两个理性:写者理性,买者理性。“青春文学红起来的原因其实是给人一种新鲜感。但文字是需要积累,需要阅历。因为买方和卖方都开始理性了,现在吃饭只有靠内功了。”这话当然没错,如果尚加补充会更好。在我看来,除了理性之外,80后现状给我们的反思还应该有“转型”。正如许多少年成名的80后作家纷纷“弃笔换行”一样,人都有一个成长变化的过程,创作也是。想想那批80后作家到现在也大都25、26年纪了,算得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人了。大人就应该做一点大人的事,大人也应该写一点大人应该写的主题(内容),如果一味地把他们局限于“80后=青春文学”,则显然是刻舟求剑,难道等他们都到了四十、五十甚至六十的年纪,如果他们到时还在坚持写作的话,还要求他们写校园文学、青春文学不成?思想存在一个成熟,人生需要一个阅历,当80后纷纷走上社会,背负起生活、家庭以及建设社会的责任时,他们所写的也就不应该还是青春文学了,他们可以写得更多,写得更深,正如我在“80’s悦读书坊”策划案中写道:“就目前的80后写作的生态图景来看,它和正在崛起的应该肩负起社会建设的80后一代是不成正比的。现在的作品大多还是停留在青春小说阶段,按照人的生长发育来说,也大致是16、17岁的青春亢奋期;而同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代表那个年龄段的90后写作正在崛起,作为上下过渡或者承前启后,80后更有理由逐渐丰富作品本身的张力,更有理由逐渐尝试起介入社会的写作,更有理由趋于知性思想的写作,而不是自得其乐地在青春小说领域继续原地踏步、迂回反转。”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710
事件:如果说去年的中国互联网大会是一派众志成城共创WEB2.0(互联网2.0)繁荣新气象的话,那么今年的大会则是大腕齐集指责WEB2.0是互联网泡沫的大会。仅一年时间,WEB2.0创业者就遭遇了天上地下两重天。9月21日到23日,2006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举行。“Web2.0没有商业模式。”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会上作出这样让人沮丧但又无可反驳的论断:“最近一年来出现了这么多新兴互联网公司,当然很多公司都做得很努力,这些人也非常优秀,但是这么多人来做同一件事情我认为是非常非常可怕的。这个情形跟1999年底、2000年初的互联网泡沫有类似之处。这一年来,有太多太多的风险投资商投入中国互联网Web2.0。那么多资金进来他们需要回报的,一年找不到商业模式可以,两年找不到商业模式可以,三五年找不到商业模式就会出问题。”这与不少行业观察者所持观点如出一辙:WEB2.0,没戏!
评点:Web2.0没戏?且不说观点正确与否,能在热力追捧下提出质疑,理性反思,对我们而言已是一种成熟,一种进步。上个世末,九十代中期,中国曾经历了一场被后来称为“互联网严冬”的萧条期。一个个之前大肆鼓吹的网络概念,科技技术,顿时化为乌有,再美丽的产业图景一旦面对现实,什么都是空空如也,人们这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经济泡沫的破裂。转眼间,又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又迎来了一个高峰期。伴随着博客、播客、RSS(聚合技术)、视频、搜索、社区、维基百科、六度交友等网络产品的应用,Web2.0从以前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理念发展到现如今一种潮流、一种风向,所有技术的研发都要贯穿Web2.0,所有网站的运营都以Web2.0为导向,于是,Web2.0时代便成了当下互联网发展状态的统一称谓,而且还显得异乎寻常的流行、时尚。然而,除了听起来不错,Web2.0所带来的直接投入却并不如人们预期的那样(至少,与它的盛名不成正比)。目前,风险投资给中国web2.0概念项目投资总额已超过3亿美元,而所有web2.0网站的收入只有5000万元人民币。24亿元人民币的投入,相对5000万元的产出,投入产出比令人不得不怀疑Web2.0存在泡沫。那曾经历过网络泡沫时期的人们,难免不会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多了一份警惕和谨慎,哪怕适当的胆小也是合情合理的。事实上,当我们看到现在很多打着web2.0旗号的中小网站,在缺乏基础服务支持和大量用户积累的情况下,直接去提供商业化的服务,这显然是一种欠缺理性的行为。与此同时,风险投资商看重人民币升值的潜力,盲目投入(鼓吹)web2.0项目,实际上也是一种变相的拔苗助长,会更容易促使泡沫的形成。当然,这不是说Web2.0原来是一场骗局,它实际上还是令人兴奋、令人激动的。既然在国外,Web2.0可以得到更经济的应用开发,那么对于中国而言,它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空中网总裁杨宁说:“要有耐心,中国互联网不缺智慧,最缺的就是耐心。”确实如此,中国人需要理性去做好Web2.0。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721
事件:那些在聚光灯下烤灼已久的Web2.0网站,其盈利潜力是否跟名气一样大?中国的播客(Podcasting)网站正开始面对这种拷问,尤其是美国播客网站同行已经走到盈利门槛之际。播客与博客的主要区别在于,博客通过互联网所传播的以文字和图片信息为主,而播客传递的则是音频和视频信息。播客颠覆了被动收视的方式,使用户成为主动参与者,同时让用户对视听内容和收视时间拥有了更大的选择,是典型的 Web2.0 方式。美国播客视频网站YouTube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的明星,其开创的分享互联网视频的模式,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到7 月份,YouTube 流量已经突破1个亿,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其市值攀升到10亿美元,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又一个奇迹。中国播客正为这个美国奇迹兴奋而焦灼。
评点:兴奋的是什么?焦灼的又是什么?根据调研机构HitWise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YouTube已占据美国网络多媒体市场29%的份额,高于雅虎、微软MSN、 Google、V ideo 等巨头。YouTube直接刺激了国外产业界开始大规模投资。今年8月初,Sony娱乐就耗资6500万美元买下了另一个播客分享社区grouper.com。而自去年7月起,维亚康姆、ABC、ESPN、BBC《新闻周刊》等国外传统媒体,都陆续在其网站上推出了免费的播客服务,并获得了成功。国外经验的成功直接推动了国内播客的发展。自2005年4月“土豆网”上线以来,仅一年半时间,国内类似大小网站数量已在150家左右,其中悠视网、OPENV、土豆网、我乐网也已分别获得数百万美元到上千万美元不等的风险投资。表面上信心十足、一派兴隆,但实际上播客产业背后存在一个巨大的隐患。目前,困扰播客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缺乏盈利模式,内容不够丰富,用户收费,版权纠纷,法律政策规制,等等。另一方面,播客网站不同于其他网站,它普遍使用的是一种叫 Flash Media Server 的技术来实现视频传播,虽然这种技术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带宽、服务器的成本压力,但比起图文网站来说服务器带宽成本仍旧高出很多。曾有专业人士估算,如果国内有网站达到YouTube的流量,那么它每年的带宽成本是2.4亿元。如此高的运营成本和并不见成效的收入,将直接造成播客视频要疲于应付存活下来的开支。而当前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问题,至于寄希望于开始向用户收费,这也是没有太多可能性的。尽管它听起来是最佳的运营模式,但据《2006中国宽频播客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只有28.59%的宽频用户愿意接受服务收费,而42.17%的宽频用户目前还只愿意接受免费的宽频服务,同意网站收费行为的用户数比例较低。当然,播客网站可以选择出品大制作、大导演、大演员、大品牌的视频内容,以开启用户收费之先例,但投入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去换一个可能要好几年或许更长时间的资本回笼(通过用户付费的方式),是否可能,是否必要。这是不是有点买椟还珠的意思呢?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730
事件:暗淡了“馒头血案”,远去了“非常真人”,如今网上流行的是中国版漫画“自杀兔”:连日来,一只戴着墨镜的“小白兔”在中国各类新闻现场到处“找死”,带点创意,带点讥讽,因此迅速成为天涯等网络社区网友追捧的“漫画明星”。那么,这只兔子“找死”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复杂原因?
评点:说我们没创意,这都是偏见。或者只能说,目前主导中国动漫的创作团队是没什么创意的。别忽视草根的力量,也别忽略大众的智慧。“中国版自杀兔”的崛起,再一次为“中国动漫的现状”作了申辩,不是有没有创意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渠道的问题。“中国版自杀兔”的原创——“右手漫画”,真名叫刘刚,他受启发于英国系列漫画《小白兔自杀手册》,把自杀兔放在中国当前最热的新闻现场,不管怎么设计桥段,最后都必须得让兔子自杀。如前不久的台风“桑美”给沿海地区造成的巨大损失,政府正组织人把最危险的大幅广告牌拆除,作者由此让小白兔站在危险的广告牌上,拿着喇叭朝台风喊了一句“我顶你个肺!”此外,被郭敬明粉丝揍死(郭敬明抄袭事件)、注射欣弗惨死(假药事件)等场景,让人看后忍俊不禁,发人深省。这个创意受欢迎之处在于,现代都市人群工作生活压力太大,却无力逃避、消减,而这种漫画恰恰通过黑色幽默、讽刺、无厘头的方式给人们提供了放松和发泄的途径。然而,仅有创意是不够的。“中国版自杀兔”的流行与借助网络散播是截然分不开的。可以假设,如果该动漫不是一开始在网络传播,而是要制成动漫在电视台播出,结局会是怎样?可以想见,不出意外的是,该动漫最终会因为有“死是一种解脱”的强烈暗示而被禁止播出。尽管也有观点认为“自杀兔漫画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在生活的重压之下给现代人找一个自嘲、发泄的途径,并非真正倡导自杀”,但由于它的主题涉及了自杀、死亡,哪怕在表现形式、话题选择上极富创意,倘若渠道、环境、体制不能给予支持,创意终究只是创意,转换不了生产力。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动漫得不到长足进步的原因。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739
事件:9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斥资3000万元,力邀陈凯歌、冯小刚、张纪中三大导演打造的雅虎搜索广告片正式公映。这个耗资数千万元的选秀和活动能否成功,从今天起就要接受市场的考验,但是质疑声浪已经出现。
评点:为了打造雅虎搜索,马云真当是豪赌博了一把。自去年年底以来,雅虎中国先是以首席赞助商的身份赞助了华语音乐榜中榜;此后,更斥资3000万元邀请冯小刚、陈凯歌、张纪中三位当红导演为其拍摄广告片,这也是中国互联网业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广告。随后,雅虎中国又与在娱乐营销方面颇有作为的浙江卫视和华谊兄弟联手,打造全新的2006年娱乐表演秀“雅虎搜星”,选出的选手将参加拍摄雅虎搜索广告片。按照马云构想,他打算投资10亿美元来推雅虎搜索。使之成为“中国第一生活品牌”,可实际上,无论从知名度、影响力,还是观众参与方面,“雅虎搜星”都显然难以达到“超女”的高度,何况后者耗资不大,却反响热烈。因此人们难免会质疑马云的“雅虎搜星”投资失误、超出预期。尽管有权威机构(中科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雅虎搜索质量上已经比肩百度,是用户忠诚度上升速度最快的搜索引擎。但专家指出,“雅虎搜星”并没有给搜索业务的增长带来直接的影响(或影响不大,微乎其微),关键还是在技术投入。对此,位接近雅虎的人士认为,“如果将这3000万元全部投入到搜索业务当中,而非造星运动,雅虎将获得更快的成长。”对这个说法,我表示认可。正如李开复在一次对话节目中回答观众提问,谷歌对于市场和技术,孰轻孰重,李的回答是“都重要,但是对目前谷歌来说,先是技术,后是市场。因为谷歌是做搜索技术的,有技术不怕没市场。”(具体话记不清了,大意就是这样)从事后结果看,在如何做搜索引擎的市场营销上,李开复的思路(理念)要略胜于马云。这可能各自的学科背景和经历经验有关,毕竟前者是技术出身,而后者不是。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751
事件:美国著名亿万富翁、互联网老兵马克•库班周四很不客气地对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进行了批评,称只有“傻冒”才会去冒险购买这个短时间内窜红的互联网新秀。 据路透社报道,库班还表示,YouTube最终将因肆意侵犯版权而被告到直至“寿终正寝”。
评点:库班是高清电视网络HDNet的联合创始人,同时他还是NBA旗下达拉斯小牛队的老板。还是在互联网泡沫时代,他曾以57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所创的一家公司卖给雅虎。这位仁兄批评YouTube,认为它一文不值的原因在于该视频网站存在着巨大的侵权隐患。众所周知,位于美国加州圣马蒂奥(SanMateo)的YouTube以专门提供由用户自制的视频短片为主营业务。每天1亿多流量的业绩使该网站在短短时间内窜红为互联网新秀,人们猜测它很有可能被以高价出售或新股上市。而库班坚持认为“任何想要买它的人都是傻瓜”的理由无非是看到用户时常会在YouTube上发布一些受版权保护的内容,包括知名艺术家制作的视频音乐、视频短片等。这意味着,倘若一旦有人提起侵权之诉并影响到其他人也纷纷采取法律保护,YouTube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场场纷至踏来的官司纠纷。最终,这会影响到YouTube的运营和股价(如果届时上市的话)。而且,美国对于版权保护力度是很大的,也就是说,一旦败诉,要承担的经济赔偿也是价高不菲的。在这个意义上,库班批评YouTube倒给国内正如火如荼从事视频产业的人们提了个醒。首先,视频虽然是Web2.0时代的一个热点应用,但是它还存在着许多基础性问题,如原创内容的供应,如网站成本的控制,如法律政策的规制,等等。倘若只是因为看到国外的MySpace、YouTube火了,而迫不及待地效仿在国内上马,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关键是还有官司缠身、血本无归的风险。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750
事件:国外媒体发表分析文章称,分众传媒以一种无法拒绝的广告方式在中国消费者中间打响了品牌。分众传媒是一家户外广告网络运营商,主要通过安装在办公楼电梯等场所的液晶屏销售广告,为厂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广告媒介。当人们排队等候上电梯时,他们往往会被液晶屏播放的广告所吸引。与此同时,分众传媒还将自己的业务范围扩展至中国消费者的购物场所。在媒体专家、公司董事长兼CEO江南春的领导下,分众传媒已经将广告屏安装到超市的走廊、自动扶梯两侧以及收银台上方。中国本土巨头和国际消费品厂商都希望自己的广告能更具针对性地瞄准消费者,超市无疑是一个最佳场所。
评点:江南春及其分众传媒的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简单地说,这是一个有关“无聊”如何成就“经济”,“创意”如何成为“生意”的故事。打发无聊时间和广告进入分众时代,仅凭这两点,江南春很快缔造了一个传媒帝国。从最初个别城市写字楼里的电梯广告,到后来并购白马、聚众进一步扩大商业版面,再到将触角延伸至各大卖场,把商业楼宇联播网液晶屏总数量提高到7.1万块。分众无疑成为当下中国内地液晶广告的行业老大。考虑到中国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2010年之前中国广告市场有望保持21%的年均增长速度。(2005年中国广告市场总产值为114亿美元,过去15年一直保持着32%的年均增长幅度。)而分众传媒通过安装在卖场的大量液晶广告屏为广告客户提供了全新的广告媒介和全面的解决方案,相比较其他广告形式更具有针对性,所以不难预见分众传媒来自卖场终端联播网的营收将持续增长,到2007年初达到一定规模。据某咨询公司预计,分众传媒2007年来自卖场终端联播网广告服务的营收将达到7100万美元,比2006年增长近90%,在总营收中所占比例增至20%。另外,分众传媒利润率的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其大部分支出为固定支出(即初始安装液晶视频的费用),所以今后几年,分众传媒毛利率超过目前的30%而达到50%也不是不可能。另一方面,中国消费市场后劲十足,大多数消费者没有债务,不会受利率和货币政策变动的影响,广告市场也因此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据悉,分众传媒每半年将广告服务费用上调10%到12%,今年第二季度,分众传媒在中国一级城市每个30秒广告时段平均广告营收为12320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长5%。这恰恰说明,广告市场的发展得益于市场需求的强劲,这能帮助我们准确评估广告行业、或某广告企划(项目)能否顺利开展。
链接:http://www.4touchina.com/v.asp?Unid=1757
二〇〇六年十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