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轮流转,中国经济强盛的同时,传统文化的春天已经来到。中国再现“盛唐文化” 征兆已现。先是孔子学院在国外遍地开花,汉语热遍全球。后由中医在国外的流行,最近中国政府再次肯定中医药的地位。这都表明,中国政府倡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春天来了,已经悄无声息的走过来了。我们热烈的加入到春天的气息中去拥抱她吧。
1 孔子文化成先导,汉语国外广泛开花


1)汉语未来 “全球语言”
随着汉语热潮席卷全球,许多分析人士开始预测汉语未来成为“全球语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汉语距离“全球语言”还有相当长的距离。统计显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目前已达3000万;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里开设了汉语课程;汉语已经进入美、英、日、韩等国的中小学课堂;累计37万人次在国内外近200个考点参加了HSK考试。
大卫。克里斯托认为,一种语言未来的前景还要依赖于这种语言所依附的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他认为,汉语未来成为“全球语言”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2)政府推动“孔子学院”的发展
从2002年开始,中国教育部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就开始酝酿借鉴各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的经验,在海外设立语言推广机构。2004年3月,国务委员陈至立将中国设在海外的语言推广机构正式定名为“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对于孔子学院,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给予的定义是,“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基本任务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性机构”,采取与海外教育机构合作建设及特许经营等方式,以设在北京的孔子学院总部提供的教学模式、课程产品等作为主要教学资源,并遵守统一的教学、考试、培训质量认证体系和标准开展教学和检测,主要是向社会人士提供专门技能的汉语培训以及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属于非学历教育。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的品牌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北京语言大学曲德林校长说:“孔子及所创立的儒学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我们应该把孔子思想推向世界”。《亚洲时报》的一篇文章也认为,儒学在中国正经历复苏,这一理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具有胁迫性内涵,因此孔子学院的命名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建立孔子学院不仅可以使中国立即获得国际声誉,还可以在其他国家的重要地区建立办公室,与当地建立良好关系。从长远来说,这对于建立中国的软实力影响更是非常有益。中国教育部官员表示,全球开办100所孔子学院是初步计划,如果时机成熟,孔子学院的数量可能会超过这一数字。
美国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是美国最早成立的孔子学院之一,现在它的主要活动是满足这个地区从小学到大学的汉语教学的需求。该学院院长南希。杰维斯认为,通过孔子学院这样的形式输出中国文化,如果能够早20年会更好。
她说,孔子学院满足了那些想了解中国经济的人们学习口语的要求;而那些想学习中国文化的人,则会希望学习写字。有很多美国人觉得中国文化有意思,他们对中医特别感兴趣,对哲学和中国人的生活都很感兴趣。目前,来孔子学院学习的人中大部分人觉得现在是亚洲的世纪,特别是中国的世纪,所以他们应该学汉语。
孔子学院项目一经推出就得到许多国家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3月,已有54所孔子学院在30个国家和地区启动建设,其中亚洲17所、欧洲17所、北美洲9所、大洋洲3所、非洲3所、拉美5所。此外,还有30多个国家的70多家机构正式提出了建设孔子学院的申请。
某种意义上说,孔子学院的建立,是中国对自身文化自信心的一种外在表现,标志着中国对于汉语发展趋势的冷静判断与审慎观察,同时也意味着汉语推广的主体有所变更。
3)孔子学院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部分之一
在2005年举行的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上,有海外学者指出:正是中国的崛起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凝聚并形成了这股前所未有、横扫世界的汉语热旋风。而通过倡导中国语言文化,孔子学院也成为了中国提升软实力的一个小而重要的部分。
不过,很多汉学家也认为,汉语国际化仅仅依靠语言的功利性推广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中国文化“软影响”的格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得到了根本的改变,汉语热才意味着汉语真正赢得了充分的国际化地位,从而具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和对国家利益的创造力。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也正为汉语的国际推广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在全球汉语热潮中,中国政府不失时机地积极展开了海外汉语推广。
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也正为汉语的国际推广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在全球汉语热潮中,中国政府不失时机地积极展开了海外汉语推广。
今天,世界各国日益形成的共识是:21世纪是各国“软实力”较量的时代,也就是以文化力量为中心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单凭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拼斗,已经难以赢得各国尊重。独创的、传统的、与自然协调的人文力量将更加受到世界各国青睐。
当世界从旧式的绝对权力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对于软实力的着重强调是很自然的。
许多观察家都指出,美国在亚洲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而亚洲国家的吸引力或称“软实力”则不断增强,从艺术到饮食,亚洲的古老文化正强烈地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
目前全球各地的中文和中国热、华语电影的渐受欢迎、“韩流”的风靡,都是值得高兴的例子。事实上,亚洲国家在文化上的崛起为世界提供了美国文化霸权外的另一项选择。北京、东京和新德里正在逐渐赢得世界各地人们的感情。
但是,“文化外交”说来容易,做来不难,要取得成绩却并不容易。一种文化之所以吸引人,除了需要经济实力做后盾外,还需要这种文化有着人道精神和兼容性、先进性。来源: 新京报。有什么建议、评论请发到张栋杰的信箱里([email protected] ) ,如果看不明白或咨询,请打咨询电话025-83997190。
2中医药科学性不容置疑 立法计划启动
1) 中医药科学性不容置疑
新华网北京2007年1月11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11日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切实推进继承创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吴仪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其地位、作用及科学性不容置疑。中医药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最具原始创新潜力,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丰富和发展。当前,中医药事业已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要抓住有利时机,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吴仪强调,要切实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一是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与创新是辨证的统一,必须充分遵循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既不能排斥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也不能舍弃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学术本质。要统筹兼顾文献整理、科研立项、人才培养、专科建设和中药研发,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规范和管理办法。二是必须坚持以临床实践为核心。要通过临床实践筛选出有利于重大疾病的防治、独特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优秀临床人才的成长、具有良好疗效中药的研制等方面的课题,坚持医、产、学、研紧密结合,联合攻关,实现突破。三是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要牢牢把握整体观、辨证论治等科学思维,认真挖掘整理、大力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独特诊疗技术方法,进一步做强做大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疑难病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优势领域,注重从确有疗效的院内制剂中开发中药新药、注重对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注重挖掘和传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要切实增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充分利用现行制度并发挥其激励作用,研究建立适应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需要的专门制度。
吴仪要求,各有关部门在认真履行职责的同时,要强化部门之间的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加速发展。要以“名院、名科、名医”为骨干结点,建设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和可及性;以“名厂、名店、名药”为骨干结点,推进中药产业化,不断提升和壮大中药产业;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好《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
吴仪强调,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继续关心、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坚持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要落实到具体措施上,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她希望中医药行业继续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营造内部团结、外部和谐的发展氛围,努力担负起发展中医药的历史重任。
吴仪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其地位、作用及科学性不容置疑。中医药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最具原始创新潜力,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丰富和发展。当前,中医药事业已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要抓住有利时机,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吴仪强调,要切实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一是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与创新是辨证的统一,必须充分遵循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既不能排斥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也不能舍弃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学术本质。要统筹兼顾文献整理、科研立项、人才培养、专科建设和中药研发,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规范和管理办法。二是必须坚持以临床实践为核心。要通过临床实践筛选出有利于重大疾病的防治、独特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优秀临床人才的成长、具有良好疗效中药的研制等方面的课题,坚持医、产、学、研紧密结合,联合攻关,实现突破。三是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要牢牢把握整体观、辨证论治等科学思维,认真挖掘整理、大力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独特诊疗技术方法,进一步做强做大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疑难病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优势领域,注重从确有疗效的院内制剂中开发中药新药、注重对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注重挖掘和传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要切实增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充分利用现行制度并发挥其激励作用,研究建立适应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需要的专门制度。
吴仪要求,各有关部门在认真履行职责的同时,要强化部门之间的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加速发展。要以“名院、名科、名医”为骨干结点,建设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和可及性;以“名厂、名店、名药”为骨干结点,推进中药产业化,不断提升和壮大中药产业;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好《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
吴仪强调,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继续关心、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坚持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要落实到具体措施上,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她希望中医药行业继续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营造内部团结、外部和谐的发展氛围,努力担负起发展中医药的历史重任。
2)中医药法已列入政府立法工作计划
11日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传来消息称:中医药法已列入政府立法工作计划,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草拟稿)》起草工作已完成,卫生部将上报国务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表示,中医药立法工作受到全国人大、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今年,该局将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做好中医药立法工作,推动中医药法早日出台。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已有54个国家制定了与传统医学相关的法案,92个国家颁布了草药相关法案,做到了传统医学单独立法管理,而中国在这方面相对滞后,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的中医药法律。现行中医药行政法规的效力在权威性上受到一定限制。而且,现行有关的法律法规总体上比较分散,体现中医药特点不够,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空白。
据了解,在2006年3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有452名代表提出了14件关于中医药立法的议案,反映了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立法的强烈愿望。
11日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传来消息称:中医药法已列入政府立法工作计划,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草拟稿)》起草工作已完成,卫生部将上报国务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表示,中医药立法工作受到全国人大、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今年,该局将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做好中医药立法工作,推动中医药法早日出台。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已有54个国家制定了与传统医学相关的法案,92个国家颁布了草药相关法案,做到了传统医学单独立法管理,而中国在这方面相对滞后,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的中医药法律。现行中医药行政法规的效力在权威性上受到一定限制。而且,现行有关的法律法规总体上比较分散,体现中医药特点不够,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空白。
据了解,在2006年3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有452名代表提出了14件关于中医药立法的议案,反映了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立法的强烈愿望。
有什么建议、评论请发到张栋杰的信箱里([email protected] ) ,如果看不明白或咨询,请打咨询电话025-8399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