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商或是打工仔,董事长另有其人
作者:戴欣明
当地产商们乐不可支地东南西北中打高尔夫的时候。从今年6月开始,一声声霹雳震撼着房地产界,老潘都振哆嗦一下,小地产商更是如此。
其实,我们很多人在国家面前是非常渺小的,别看有什么几十亿,调控一下,这个数字立即就变化,变成什么样都可以。我的老师刘广灵在1998年给我上研究生课的时候说:“经济就是这样,别看他现在有3000万,‘某人’的一个小动作就让他负债3000万。” 是啊,那个想把喜马拉雅山脉打个洞的人就是这样转了一圈。前俄罗斯首富也是一样。可以说他们面对的是市场,并且还是“大市场”。虽然地产商是法人地位,有董事长身份,那是相对于企业而言,小而。
今年6月,很多人对于政策还认为是狼来了,没有放在心上,而我在6月的某网直播中就强调:这次政策要比任何一次来的凶猛,市场变化也大;我还提出地产营销从今年6月开始进入真正的营销阶段等等言论。很多人不以为然,现在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他们为什么没有把这些政策放在眼里哪?归根结底是认为自己是“董事长”,是地产商,是钻在房子里的专家,以为自己在各个地方有些盘子就是各地的地主,忘乎所以的后果就是让自己变成了“总经理”,甚至是个“打工仔”。
一个企业、单位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但是,这里的运行规则是有的,房地产商到底是什么,那要看你遵守规则的“状态”以及系统的运营能力。可以是打工仔,可以是董事长,还可以是其它什么。这个规则就是共赢的前提:社会,房地产商以及购买与想购买房子的人。
政府和企业之间更像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界,形形色色的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上演着各式各样的“故事”,这种争论也不是很容易说的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资本的力量是巨大的,同样,政府也掌握着巨大地“资本”。往往是再好的总经理,“资本”的一声号令,什么功劳都可以化为乌有;反过来,能力差的“总经理”也可以扰乱企业的正常次序,甚至是社会秩序。就像一些不想靠能力经营的地产商一样;这些地产商即使是拥有董事长的位子,同“打工仔”无两样,也要被政策的威力所波及的,在“董事长”的怒吼下战慄。
善意提示:政策风险风险日益逼近,注意防范。